首页> 年度报告>旬邑县> 旬邑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旬邑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21 10:12
单位名称 旬邑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践行服务市场主体,为企业发展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拟订全县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全县营商环境建设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受理县域营商环境建设相关投诉、举报,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
住所 旬邑县中山街
法定代表人 张伟琛
开办资金 8.6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7万元 5.9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旬邑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在县政府办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召开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制定印发了《旬邑县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关于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分别建立了《工作要点》《三年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任务落实台帐,实行重点任务清单式、台账式管理,每季度梳理汇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督促各镇办、各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典型经验学习借鉴推广复制,使各相关部门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干有抓手,为抓好“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审批全链条优化。制定印发了《2022年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方案》《“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工作方案》,共梳理14个部门280项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划转和进驻实现一站式办理。编制完成《旬邑县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2022年版)》,公布县镇两级行政许可事项263项。构建形成全国统筹、分级负责、事项统一、权责清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体系。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对涉及县级73项涉企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推进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了《旬邑县中介服务事项通用目录》,持续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推动部门与中介机构脱钩,消除垄断性服务现象。(二)创新为擎,服务为要,推动服务全周期提升。大力推广寄递和视频踏勘,实现不见面速效审批。开通了微信踏勘程序,建成了视频踏勘中心,配套电脑、投影屏等设施,实现“零收费、不见面”审批。将“非接触式”办税清单拓展至233项,将除法律规定要求和需线下实物交付以外的主要办税缴费事项全部纳入“非接触式”办理,进一步便利纳税人缴费人办理涉税费事项。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了以“营商环境聚势赋能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开设《营商环境面对面》电视访谈栏目,印制《旬邑县营商环境政策汇编》,制作了《“旬”速办“邑”路通“优”无止境》优化营商环境宣传专题片,市场主体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制定了《旬邑县领导干部“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实施方案》,发挥领导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头雁效应,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强化机制,规范高效,推动执法全过程公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开展了全县执法人员《行政处罚法》知识培训。相继开展了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和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构建公平、规范、高效的统一市场和循环经济。强化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重点监管。落实《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积极推动信用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大力实施“一案四调”办案模式和流动仲裁庭审模式,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5件,立案受理43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64.01万元,时效结案率100%。二、取得社会效益“倾力打造‘海底捞式’政务服务品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案例入选《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做法汇编》,构建医保服务“三级联动”新模式入选《全省2022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8397件,政务服务事项130955件,市场主体注册登记1544个。实现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1739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95.02%,全程网办事项达70.05%;49项高频事项实现跨区域办理;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7亿元,工业贷款690万元,市场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存在问题从当前全县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视程度不够,氛围营造不浓,宣传报道开展不全面。在复制推广借鉴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方面,一些单位仍习惯于用常规方法抓落实,按部就班开展工作,没有很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没有形成拿的出、叫得响的“旬邑模式”“旬邑做法”。二是金融机构由于缺乏企业信用相关数据,风险识别能力不强,一些企业因缺少有效担保和抵押,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其信用信息,获得贷款难度大。三是一些部门主动服务意识还有待提升,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度执行还不到位,致使一次能办的事、能解决的问题多次跑的情况依然存在。四、整改措施一是创新宣传手段,营造良好营商氛围。依托开设的《营商环境面对面》系列访谈节目,加大营商环境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各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做法,展示全县系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成果,持续营造重商、亲商、护商浓厚氛围。二是优化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由金融办牵头改进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定期搭建“政银企对接”“税银互动”等平台,推介银行信贷产品,加强互动交流,不断优化信贷流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提高信贷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银企对接活动,促进银行和企业合作共赢。鼓励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创新服务方式,量身打造适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三是强化督促整改,加大问责问效。围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和市场主体普遍关注、反应强烈、反复出现的“庸懒散推拖浮”和执行不力、办事不畅、服务意识不强等作风顽疾,主动前移监督关口,分行业、分领域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对存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五、工作计划(一)重商爱商,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市场准入“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入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开展系列暖企活动。组织开展“精准服务帮企行”等系列助企暖企活动,建立“周联系、月上门、季调度”服务模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二)亲商扶商,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范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落实罚缴分离,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全面排查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国家和地方已出台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合理负担。(三)护商富商,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划管理,对部门联合抽查计划,明确联合抽查事项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抽查时间、抽查对象等,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都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推进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问题。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将社会危害小且已及时改正的轻微违法行为纳入其中,持续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