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工作;开展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完成其他学生资助工作。 | |
住所 | 咸阳市渭城区文渊路中段3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冯美娟 | |
开办资金 | 21.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31万元 | 23.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未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在教育局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加强资助工作体系建设。成立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印发《分类优化调整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推动教育脱贫攻坚精准资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学前、义教、高中、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学校(幼儿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及《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各校、园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资助工作,形成“横向到头、纵向到边”的学生资助网络体系。2、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我们组织学校进行资助管理系统应用操作网上培训3次,进一步提升资助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资助数据录入质量,并于6月份、12月份全部完成春季、秋季学期资助数据系统录入工作,基本实现“3个100%”和“3个零误差”的目标。二是加强资助政策业务学习。要求所有资助工作人员加强各学段资助政策学习,熟练掌握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审核条件、流程,落实工作责任,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3、精准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严格落实受助学生资格评审认定程序。坚持公开资助政策,公开工作程序,公开评审评议“三公开”制度,坚持班级评审、评议结果公示,学校评定、推荐结果公示,资助管理中心审核结果公示“三公示”制度,使各项资助评定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运行。2022年共发放各类补助金472.5925万元,资助学生3152人。4、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一是开展助学贷款政策进校园活动,印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指南》宣传册,制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展板,进校园向高三学生面对面宣传讲解助学贷款政策,高考期间设立两个咨询服务点,组织工作人员向高考学生及学生家长发放资助政策告知书,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二是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认定工作,对4所高中、2所中职学校710余名学生进行助学贷款预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高考学子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助学贷款电子化设备更新升级,6月份区资助中心新增助学贷款办理设备1套,切实保障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四是用心服务学生,做到应贷尽贷,本年度共计受理贷款申请213人,贷款金额236.16万元。五是开展助学贷款本息回收工作,印制发放还款流程及办理指南,并通过微信、QQ等载体多途径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自觉履行还款意识,做好还款提醒,制作催款通知单、开通POS机刷卡还款渠道,确保贷款学生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还款。做好政府资助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工作。一是持续开展渭城区“精准资助·圆梦大学”助学活动,对49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按照每人6000元标准给予补助,资助金额29.4万元;二是积极联系区慈善协会及爱心企业开展爱心公益助学活动,共募集资金4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0人;三是组织教育系统为渭城区扶智助学项目筹集捐款8162.23元;四是组织教育系统为渭城区“寒冬送温暖爱心惠民心”社会捐助活动筹集捐款39117元;五是配合区慈善协会及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举办了2021年助学计划项目的发放仪式,资助我区贫困大学生20人,共计4万元。六是联系丰厨广惠(陕西)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教育扶志”为主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专场招聘会,介绍就业岗位给精准扶贫学生家长。6、加强监督检查完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加强校内资助工作,完善校内资助措施,规范校内资助行为,成立了督导检查组,对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学生资助管理、学生资助档案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指导督促学校资助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建立学生资助随机抽查制度,通过家访、发放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多种方式对不少于5%的受助学生进行随机抽查,了解各学校资助工作开展情况,确保资助金发放到家庭贫困学生手中。7、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家长会、校内宣传栏、班级微信群、QQ群、告知书、一封信及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关资助政策。二是通过政府、教育局网站及新媒体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在接受社会各界、教师、学生和家长监督的同时,也对学生资助政策起到宣传的作用。三是在资助金发放后,向受助学生和家长发放《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告知书》,让学生家长知道资助标准、发放形式和发放时间,2022年底我们印制了学生资助政策文件汇编。8、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开展教育系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分类优化调整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开展“百日提升”行动,从控辍保学、学生资助、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加强办法举措,整改提升,确保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百日提升”行动有序推进。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加强精准资助。推动各学校不断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进一步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易返贫致贫家庭子女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全面落实各级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二)进一步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一是做好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工作,做到应贷尽贷;二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回收(逾期催收)、还款救助机制落实、普通高校学生服义务兵役学费代偿等相关工作,确保应收尽收。(三)扩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微信、新媒体班会、学校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教育惠民政策,使国家教育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使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在阳光下运行。(四)继续做好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拓宽资金渠道,统筹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发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投身助学活动中,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