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耀州区民生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监督推进民生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相关民生保障工作;负责拟定全区以工代赈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全区以工代赈项目储备申报工作;负责做好年度建议计划编制与上级部门的平衡衔接;负责做好以工代赈项目的日常管理;参与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以工代赈资金及各类配套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完成区发展和改革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政府5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飞 | |
开办资金 | 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耀州区发展和改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万元 | 0.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区发改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个中心,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大落实,突出就业增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五大提升,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切实把后扶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现将一年来我中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1.明确年度目标。按照国家、省市部署,促进各级政策衔接,制定了《铜川市耀州区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提前谋划年度工作,确定责任单位和工作时限。2.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印发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迁入地和迁出地工作联系机制(试行)》,夯实公共服务迁入地责任,防止“两头跑”现象发生。联合区乡村振兴局转发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乐业安居”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系统推进稳就业促增收、特色产业发展、社区治理提升、补短板提质量、监测帮扶“回头看”五大专项行动。3.积极开展专项调度。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组织召开耀州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会,传达各级后续扶持会议精神,对重点工作和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4.加强防返贫监测。强化区发改局与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人社局等部门信息共享,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常态化筛查预警机制,把易地搬迁户中有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全部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范围。组织各镇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业务人员,开展铜川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防返贫监测系统培训会。5.牵头完成省级绩效资金考核、第三方评估考核工作。完成国办系统易地搬迁模块、国家易地搬迁调度系统2个系统数据填报工作。6.根据《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评价考核涉及以工代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陕发改县域〔2022〕851号)要求,采取镇办自查、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真排查,针对反馈的“两个不到位”“两个不规范”等问题查漏补缺,经排查我区均不涉及此类问题,并对今年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进行多次对接、强调,确保此类问题不出现工作中。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积极包抓项目。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任务建议计划编制并开展前置性审查工作的通知》(陕发改县域〔2022〕1648号)文件要求,经认真筛选,与项目所在镇办协商,报区政府领导同意,编制完成了耀州区2023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任务建议计划。计划申报项目5项,总投资1144.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以工代赈资金1036万元,预计2023年4月开工建设。2.以搬迁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项目。根据市发改委《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部分中央财政以工代赈任务计划的通知》(铜发改转型〔2021〕423号),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个,总投资643.7万元,其中中央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均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同时,争取省级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基建资金200万元,实施五台小区安置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红白理事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2个800人以上安置点红白理事设施全覆盖。同时,协调整合资金200万元,用于小丘前槽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完善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得到了搬迁群众的一致好评,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三、存在的问题2022年以工代赈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硬性问题。当前我区区级财力有限,在安置点人员配置、搬迁群众增收渠道优化、群众就业渠道窄等方面仍显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加倍努力、加快推进。四、改进措施1.转变思维,久久为功抓实产业就业。把后续扶持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突破点和着力点,纳入县域发展、乡村振兴、镇域经济全局中,引导产业扶贫由相对单一的农业向一二三产业协同转变,由单一贫困户向多类人群转变,在政策支持、企业帮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突出重点,巩固提升配套设施水平。进一步完善锦阳新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区地下停车场、地面附属设施等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围绕红白喜事用房、小区公厕、公益性公墓等策划包装项目,完善安置小区功能,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和跨村易迁群众殡葬难题。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坚守赈的初心,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同时,聚焦劳务发放等红线,从严审查项目计划、资金投向、劳务报酬、分红比例等,从源头上把控资金额度、投向和效益。2.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3.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为领导做好调控指导提供参考,当好决策参谋助手。4.做好调查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以提高工作针对性。5.高标准起草重要文稿。认真把关,培育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6.高要求做好专项工作。做好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重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