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张家岗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佑仁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国栋 | |
开办资金 | 1021.6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32.87万元 | 6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张家岗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3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张家岗小学在区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补短板、抓改革、提质量的工作思路,以高质量课堂改革为抓手,激发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夯实区域强校之基,全面完成2022年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全年工作回顾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1)行政管理工作1.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实思想政治建设,筑牢党的建设根基、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促进支部提质聚力。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高质量完成党员管理工作,本年度按时完成郭列过、杨艳云、康梁、张晓雪四位同志的预备党员转正,接收陈亮、朱茜、刘兰芝等同志的入党申请,并积极开展培训。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党员学校长效机制。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经上级审批,刘兰芝为校长助理,孙萌、门羽为中层助理,努力打造优秀教育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发展,提升专业素养。2.管理工作。继续落实以教研组为基本管理单元的工作组织形式,强化团队考核,根据平时工作情况,评选优秀教研组,在考核中予以奖励,充分发挥组长、教师的聪明才智,激发出了我校工作新活力。落实“双减”不断探索,教研组特色活动精彩纷呈显特色。财务公开等重大事项的公开透明,让各项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落实一周一次班子集体学习制度、落实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政治学习工作。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增强底线和红线意识,坚决反对影响学校声誉,教师形象的人和事。年内处理一起教师违反职业行为规定事件,给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3.工会工作全年工会围绕建设幸福校园为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关心教职工生活,遇教职工婚丧嫁娶等情况继续做好各种慰问。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2)教学工作:1教学常规:坚持包组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不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夯实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继续坚持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形成有指导价值的书面材料,帮助大家改进和提升教学。坚持每日师生练字活动。上半年、下半年分别开展了教师粉笔字、师生钢笔字、课文朗读、英语口语、体音美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教学基本功。2.教研工作:我校年初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动员会议,在理念上、行动上、组织上为全年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上半年确立改革试点年级进行探索引路,组内进行研讨、经过两轮试水课,在全校进行示范,为其他年级做好很好引领。下半年,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为广大教师互关互学、交流研讨搭建了平台,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潮,在课堂上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课改实施以来师生们的成长和变化。紧接着十一个教研组课改常态课全面启动并推进,各教研组教师人人上讲台参与课改,并在学校1235课改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学情在教学实践应用和研讨交流中细化模式灵活运用,课改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加大培训,交流提升。本年度教师培训重点围绕“2022版新课标”“劳动教育”“新任教师培训”等专题进行。学习研读新课标,把握课改新脉搏。暑期掀起了第一轮学习新课标的热潮,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暑期开展新课标研学及线上交流活动,在公众号相继推出领导班子和部分教师的学习心得近50余篇。暑期教师校本培训会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再学新课标并围绕学科特点就重点问题予以交流探讨。强化新课标的实践和学习,完成了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校本培训工作,在新课标指引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专家引领指方向,且思且行促提升。9月25日上午,学校诚邀劳动教育方面的专家吴积军老师做了题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和课程实施策略》讲座,劳动教育专题培训会使老师们对劳动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及活动的实施有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教学教研,成绩斐然。学校被评为2022年度示范区先进教育集体;在“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2022年度杨陵区少先队鼓号队风采展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获得2022年度发挥队刊作用开展“党团队史我来讲,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教育活动省级优秀单位、2021感动陕西教育人物素质教育示范小学等荣誉。(3)体育艺术科技工作1.体育工作体育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突出了学生队列队形等教育内容。2.文化艺术等工作。音美、科学、综合等学科圆满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活动成为师生情感交融的第二课堂。腰鼓社团、国画儿童画、衍纸、泥塑、舞蹈、篆刻、书法、足球等校级社团成绩突出。(4)后勤卫生安全工作后勤工作坚持以“后勤保障、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服务为本”原则,加强后勤管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本学年着力做好日常保洁、消杀、维修,以及花草树木的修剪,组织对部分教室内外粉刷,对学校供电设施更换,对教师办公室电路改造,更换教师办公椅,重新铺设校园地砖及校园道路铺设柏油,更换变压器,检查更换部分电风扇,按时供暖,直饮机安装启用已到位。寒假期间42个教室全部安装护眼灯。严格落实日常门禁、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及复课查验工作,坚持做好通风、消毒等工作,做到师生健康监测,尤其是提高了水痘防控能力,将传染病防控工作抓早抓小,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了心理辅导团队,对有苗头性情绪问题做到发现及时,干预及时,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本学期迎接陕西省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督查、校园监控设施升级改造,校本部增设了14个监控点位,五星校区增设30各监控点位,消除了校园监控死角、校园窨井盖加装防坠网80个,对50个窨井盖喷涂标识,编号管理、变压器升级改造成功、按计划完成了校本部透水砖铺设工程和家属楼内用电线路升级改造,利用寒假即将完成教室护眼灯安装工程。4.财务工作。财务支出规范,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保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管理体系趋于完善,效果明显。良好的声誉使两个校区生源不断增加。2022年,五星校区达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45人,发展迅猛。两个校区学生总数达4092人,教职工200余人。缓解了学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上好学”的情况。小学学历教育有效实施,小学义务教育质量较高,促进了杨陵基础教育发展。教学管理、教科研工作等坚持区域示范、引领,办学水平、校园文化等大踏步前进、大幅度提升。得到了上级部门及社会的肯定。学校被评为2022年度示范区先进教育集体;在“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2022年度杨陵区少先队鼓号队风采展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获得2022年度发挥队刊作用开展“党团队史我来讲,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教育活动省级优秀单位、2021感动陕西教育人物素质教育示范小学等荣誉。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给教师提供业务理论学习的机会太少,未能开拓眼界走出去,对于办学特色实施缺乏创新理念,不够大胆。2.学校实施教育科研研讨制度不够完善,给广大教师提供观摩交流的机会及平台不够充足.3.在办学条件方面经费投入力度不大,两校区的部室相对简陋,不能满足当前发展条件要求。整改措施1.开拓思想深入学习,借鉴其他名校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思想在办学特色和校园建设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属于自己符合本土特色的三香校园。2.继续完善和夯实教育科研研讨制度,加强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升,多为广大教师创造学习观摩的机会,开展合作交流,互帮互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经费的投入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五星和校本部部室升级问题。充分调动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四、2022年主要工作计划。工作思路:1.在新课标指引下,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大单元主题教学、跨学科综合学习等方面进行突破,形成可复制的经验。2.劳动教育大步推进,形成科学成体系的全学年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指导劳动课落实落地。依托1+3+N的劳动教育工作模式,全面实施的劳动教育。举行劳动教育赛教活动,培养劳动教育科教学骨干。3.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跨学科教学根据教师个人特点有重点的培养能手、专家型教师。4.增强课后服务质量。拟定定期邀请社会上专家来校给学生从数学、科技、人文、工匠精神等方面做报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点燃理想的火花。5.校容校貌和办学条件待进一步改善。暑假拟对实验楼三楼进行装修;年内拟定对教师办公室安装护眼灯,对启航楼卫生间进行大的修缮,考虑启航楼三楼教室安装空调,解决7月份教室过热的问题。对部分教师办公电脑进行优化和更换。4月份起按照区局安排对五星校区实施改扩建工程,同时一并考虑五星校区办公条件提升,护眼灯安装等配套工程。在考虑灶务成本的基础上,提升供餐的质量和花样,为大家提供较好的生活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2年度示范区先进教育集体;2.2022年度杨陵区少先队鼓号队风采展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2021感动陕西教育人物素质教育示范小学荣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