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眉县渔业管理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为渔业持续发展提供渔政管理。水产技术推广,渔业行政执法。 | |
住所 | 眉县首善街291号 | |
法定代表人 | 袁伟 | |
开办资金 | 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眉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54万元 | 37.2万元 | |
网上名称 | 眉县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2年11月30日办理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刘军勤变更为袁伟,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2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一)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更加贴心1.加强渔民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养殖技术水平。我们举办了渔业养殖技术服务培训班,培训渔民85人次,同时职工20人次参加了大宗鱼类产业技术、渔业水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渔业官方兽医、水产苗种检疫、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水产养殖疾病防控疾病监测及信息系统使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年内完成水产品产量2660吨,实现渔业产值8862万元,渔业生产效益稳中有升。2.水产良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在已有鲤鱼、草鱼、鲢、鳙、澎泽鲫、红鲫、金鳟、虹鳟、鲟鱼、大鲵等养殖品种的基础上,引进水产名优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丰鲢、青鱼、乌鳢、小龙虾、中华鳖、中华绒螯蟹等水产苗种350万尾,下发养殖生产日志、新品种介绍和新技术宣传资料2000份,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全县养殖结构。3.依托大宗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眉县示范县建设,加强与省水产研究与推广总站技术合作。全年共邀请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专家15人次到我县解决鱼池蓝藻、裸甲藻危害、大闸蟹及小龙虾病害问题。在我县建立示范点5处,在省苗木繁育中心渔场、杨家村渔场、首善镇第五村渔场、首善镇碧水湾庄园、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眉县水产养殖场开展了有益微生物制剂EM菌、新型替代药物血停、变频增氧机推广应用工作,对3万尾草鱼种开展草鱼四联灭火疫苗注射实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示范引领作用显著。4.设施渔业异军突起,养殖效益显著提高。2022年争取中央渔业补助资金110万元,在横渠镇李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2700立方米陆基养殖圆桶,进排水管道600米,孵化池1070平方米和采购9台水产品初加工和仓储保鲜设施设备。由于设施渔业占地面积少、效益显著,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二)渔业管理工作更加规范1.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水产品养殖环节监管,同监管对象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并提交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完善了养殖户养殖日志制度,强化了水产品养殖者的行业自律意识,加大了对渔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80人次,农业部、陕西省、宝鸡市、县本级水产品检测40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00余次,从源头上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2.认真开展渭河眉县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工作。我们先后印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宣传资料2000份,悬挂宣传横幅10处,张贴宣传标语和《2022年禁渔期公告》200份,设立固定宣传牌6面,全年坚持了每周两次巡查县内主要河流水域,开展检查100余次,教育群众200人次,打击了违法捕捞和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联合西安绿源检测有限公司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渭河、霸王河等河流内5个检测段面开展水质监测4次,确保了对渭河眉县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6月6日、12月15日配合市水产站和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眉县水产养殖场在眉县石头河水库进行了30万尾鱼种增殖放流,更好地维护了眉县水域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了美丽眉县建设。(三)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争取中省央渔业补助资金140万元(其中中央渔业补助资金11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0万元)。中央渔业补助项目由眉县横渠镇李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2700立方米陆基循环水圆桶在建、9台水产品初加工和仓储保鲜设施设备正在采购;省级财政30万元渔业发展资金项目由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眉县水产养殖场承担,在陕西省石头河水库完成水库容量评估,投放鲢鱼20.1万尾、鳙鱼8.7万尾、体长大于15厘米;购置起捕设施、水质监测设备各1套。(四)认真完成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普查工作深入渭河及其支流、水库、湖泊、沟渠等水域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清查、踏查、样地调查、标本制作等普查工作并进行系统上报。今年来,我中心采取面上调查和重点监测相结合方式,通过问卷走访、实地踏查、专家咨询等方式,现已完成设定的11条踏查线路、33个踏查点,在平阳湖、渭河、千亩荷塘、眉县鱼种场(沟渠)等水域发现克氏原螯虾、空心莲子草,基本摸清了渔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认真填写普查清单,上报数据报表,在中国农技推广系统上传普查数据,对水生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进行了系统更新、地理位置标识,并将应用设备与市水产站进行了匹配完善,为科学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五)认真完成水域滩涂养殖证发放工作一是通过召开会议对养殖企业、场户广泛宣传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了养殖企业、场户办理养殖证的积极性。二是与县行政审批局积极沟通联系,明确办理条件,领取申请表等资料,发放到相关场户。三是派专人前往养殖企业、场户采样取水,联系陕西恒信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水质并出具检测报告。四是前往养殖企业、场户测量池塘四至坐标并绘制渔场界至图,收集租赁合同、营业执照、身份证等资料。五是整理上报申请资料,并积极配合行政审批局前往养殖企业、场户勘验和公示。截止12月31日前,我县共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10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截至2022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320亩,养殖户49户,渔业人口达到232人,年实现水产品产量266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8862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群众投资渔业积极性不高。近年来,由于渔业投入品价格上涨,水产品市场低迷,养殖效益下滑,大多数养殖户保本微利经营,同时加之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相对猕猴桃等果业投入较大,比较效益低,造成农民不愿意投入渔业发展,甚至有毁池造田现象发生。二是渔业项目争取力度不够。近年虽然争取了较多渔业项目,与兄弟县区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全县快速发展的形势还不适应,争取的项目体量小,难以助推全县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三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目前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仅有1名,造成对基层服务指导不到位。(二)改进措施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二要以加快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切实解决养鱼群众反映的技术难题。三要抢抓政策机遇争资金、跑项目,积极争取中省渔业项目资金,促进我县渔业的长足发展。四、2023年工作打算(一)加大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暨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2期,培训渔民80人次以上。(二)加大水产名优品种引进步伐,不断提高全县水产良种覆盖率。引进水产名优品种鲈鱼、黑鱼、中华绒毛蟹、小龙虾、黄鳝、泥鳅等水产苗种500万尾以上。(三)打造亮点、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重点打造横渠镇李魏村陆基循环水高效养殖;槐芽镇槐西村、保安堡村、齐镇斜峪关村稻渔综合种养;首善镇碧水湾渔禽养殖合作社脆肉皖养殖、眉县鱼种场南美白对虾养殖、首善镇丰禾盛农农业发展公司池塘养蟹5个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千方百计实现渔民增收。(四)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管理,同管理对象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提交承诺书,进一步完善养殖户养殖日志制度,上墙装贴用药明白纸,强化水产品养殖者的行业自律意识,实施水产苗种检疫,加大对渔业投入品的巡查管理力度。(五)认真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和渭河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确保对渭河眉县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六)扎实开展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普查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及时与省市对接,发现问题,立即纠错,高质量完成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普查报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