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淳化县村镇建设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镇域规划、管理、建设,负责村镇建设市场队伍管理。 | |
住所 | 淳化县住建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杜昕玮 | |
开办资金 | 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淳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27万元 | 10.4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淳化县村镇建设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住房安全保障衔接政策落实情况(一)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房屋核查。按照咸阳市住建局下发的《关于转发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22年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核查鉴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依据农村低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系统中推送的乡村振兴部门和民政部门提供的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数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同各镇办,对全县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情况,开展了全面核查,并出具了《农村房屋安全排查鉴定表》,经排查我县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均有保障。(二)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排查整治。4月29日湖南长沙自建房发生倒塌事故,5月1日全市召开了城乡房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会后我县立即召开了全县城乡房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排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习省市会议精神,快速响应,周密部署,详细安排,强化举措,全面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立了《淳化县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淳化县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淳化县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计划》]文件。按照市自建房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完成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同时,按照咸阳市自建房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计划,共完成全县43262栋自建房排查摸底,完成1660栋经营性自建房的排查,针对疑似存在安全隐患的23栋房屋,聘请专业公司进行了鉴定,经鉴定22栋为安全住房,1栋因独立砖柱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存在安全隐患。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第一时间撤离人员、纳入管理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督促房屋所在辖区城关街道办进行整改,目前该房屋已完成加固和验收等相关工作。在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努力下,我县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于7月23日通过了县际交叉检查,8月5日通过了市级复查,8月11日通过了省级督导检查。(三)开展住房安全排查。按照淳化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安排及“百日攻坚”工作安排,分别于8月和10月份针对全县农户住房安全,开展了两次集中排查。按照局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包片,局属各单位及股室包镇办的包抓机制,会同各镇办对辖区内所有农户住房安全进行了集中排查。重点针对家中有安全住房仍居住在土坯房、窑洞或果园房,以及家中有安全住房但老人仍在不安全住房居住的“两头跑”现象,以及是否存在因灾导致房屋致危情况经进行了全面排查,经排查,目前我县农户住房全部安全,暂无安全隐患。(四)实施防返贫动态监测。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高度重视全县住房安全,常态化开展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完善了《淳化县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制定了《应对灾情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成立了住建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重点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和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的其他脱贫户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淳化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每月向县乡村振兴部门报送住房安全防返贫监测预警风险点台账,目前暂未发现住房安全方面风险点。二、居住条件提升情况(一)实施宜居型示范农房抗震改造加固工程建设。为扎实开展淳化县宜居农房建设及抗震改造提升试点示范工作,切实提高我县农房建设设计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省住建厅为我县下达了314.06万元政策资金,并要求完成不少于100户宜居型农房建设指标。我县制定了《淳化县宜居型示范农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我局工作人员与镇办负责同志一同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宣传工作,充分征求农户意见,结合实际,确定了实施农户名单,聘请陕西建大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全程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委托监理公司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最终完成了101户宜居型农房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为提升农房建设质量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二)统筹推进传统村落申报及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为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我局制定了《淳化县2022年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方案》,积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普查申报工作,对于经市局认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制定分类保护措施,落实保护工作责任。通过排查申报经市局认定后,淳化县石桥镇咀头村渭北地坑院2处建筑成功列入淳化县首批历史建筑,并完成挂牌。按照《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通过行政村申请、镇级推荐、县级初审后,将十里塬镇曹村、马家山作为我县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向市局完成推荐上报,目前已通过国家评审。(三)开展乡村建设干部及工匠业务培训。8月份,按照市局关于做好村镇管理干部及工匠培训工作要求,我局组织各镇办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对全县各镇办25名村镇管理干部及农村工匠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对农房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村镇污水与生活垃圾治理、村镇土地集约化利用、农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内容进行了细致讲解,通过开展培训使农村镇建设管理干部及农村工匠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为组建村镇管理和建设技术队伍,助力乡村建设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一)今年以来我县按照《淳化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办法》,全县所有村庄生活垃圾按照就近处理的原则,实行“户收集、村管护、镇运输、县(片区)处理”的处理方式进行标准化、无害化处理。各镇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域内生活垃圾的清扫、运输工作,围绕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我局严格按照《淳化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办法》,对各镇办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和监督检查。2月份,向各镇办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的通知》,并对全县9个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总体来说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转正常,2022年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自然村比例保持在93.14%以上。(二)今年对照市住建局反馈的第二轮(17处)及第三轮卫星(28处)监测全县45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组织镇办业务负责人进行现场核查,并向存在问题镇办下发了《淳化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通知》,将核查结果反馈相关镇办,按照“一处一策”的整治方法,扎实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建立了销号制度。45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部按照整治标准全部整治到位,并在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遥感监测核查与整治系统中,上传了整治前中后照片,已全部完成了销号。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我县十里塬镇和铁王镇已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按照上级倾斜支持政策,今年十里塬镇已进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跟踪指导镇序列。为确保示范镇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成立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省市创建工作要求,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大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我局每月对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督导,对标创建标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各项任务。通过环境卫生“三堆六乱”整治、乡村振兴“百日提升”、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增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不断巩固提升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守住房安全底线。同时,运用好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因自然灾害等因素产生的住房安全方面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消除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持续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紧盯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补短强弱不放松,强攻重点不懈怠,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坚决打好有效衔接主动仗,强力推进住建领域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三是做好乡村示范镇、镇域生活垃圾试点镇创建工作。抢抓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大好机遇,争取项目和资金,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做好省级跟踪指导镇铁王镇、十里塬镇及官庄镇镇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的创建工作。五、2023年工作打算一是不断巩固提升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守住房安全底线。同时,运用好住房安全动态监测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因自然灾害等因素产生的住房安全方面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消除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持续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紧盯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补短强弱不放松,强攻重点不懈怠,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坚决打好有效衔接主动仗,强力推进住建领域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三是做好乡村示范镇、镇域生活垃圾试点镇创建工作。抢抓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大好机遇,争取项目和资金,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做好省级跟踪指导镇铁王镇、十里塬镇及官庄镇镇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的创建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