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联合社会科技力量,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共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 |
住所 | 咸阳市渭城区毕塬东路2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葛雪婷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科学技术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1万元 | 2.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区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工作。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工作体系,切实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积极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注册。2、制定印发《渭城区产学研对接活动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和《渭城区产学研对接活动第二阶段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渭城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委九届二次全会关于科技创新重点任务落实举措,不断提升辖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大力开展渭城区产学研用活动,使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有效利用和及时解决,与优质科技型企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政策解读、培训,提升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服务科技型水平和能力。3、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提升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省市“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积极落实省市倍增计划精神。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双清零”活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实施梯队培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指导,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培育其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4、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秦创原技术转移转化。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工作、两链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三包三促”、产学研对接等活动,走访企业院校,邀请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现场帮扶指导。5、秦创原考核体系指标有序推进。科技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加速科技型企业落地,使辖区企业的科技研发和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有效提升,加强渭城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的培育力度。现有高企、科小培育库中涉及新材料、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5个类型的一批具备成长性企业,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完成98万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0.15%;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债权融资总金额、股权融资总额、新增落户企业营业收入、新增落户企业总估值等6项指标,暂无统计数据。人才工作中我区发挥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强化科技领军人才、区域创新人才培育。6、做好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积极准备营商环境各项调研资料,迎接营商领导小组检查,认真准备相关印证材料,并将进展情况及意见报送相关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创新创业引领区为抓手,统筹全区科技资源,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助推渭城高质量发展。7、全面完成全区2021年度科普统计工作。科普统计是国家科技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局精心组织下,全区按要求参与科普统计的单位近20家,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安排专人按时做好统计数据的上报,确保了我区科普统计工作的圆满完成。8、积极做好督导组作风建设专项行上报工作。根据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任务,推动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要求,区科技局积极行动,抓紧落实,周汇报,月总结,积极上报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汇总,确保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中保质保量完成任务。9、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区政府统一安排,科技局协调组织,在抗北社区下沉门禁值守、查验核算帖工作和三普社区核酸检测扫码、维持秩序、发放核算帖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赴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深入辖区咸阳旭光晶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惠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华经北川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20多家企业调研服务,指导企业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2、实现企业、高校、科技的无缝对接,梳理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26条,与大学开展产学研解决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22条。挂牌成立“秦创原(渭城区)创促中心”,深入走访全区40余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专、精、优、特、新”科技服务。积极开展“揭榜挂帅”活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目前华星电子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诺医疗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际华新三零与西安工程大学、信合纺机与陕工职院科研团队等形成产学研合作。3、依托光电科技产业园的光电子晶体材料2条区域特色创新链和6个创新点,引进关于人体介入治疗造影管生产线、铱坩埚铱制品加工生产线等项目。4、目前我区已培育华星电子、西诺医疗、澳华瓷业、华夏粉末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并成功培育华星电子、西诺医疗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3家;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产业链重点企业数量2个,专精特新企业数1家;申报各类研发机构3家;高校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合同成交额完成2000万元;新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新增“科学家+工程师”人才队伍5个;新增高层次人才10人;新增“新双创”队伍团队6个;新增科技服务机构3个;新增科技经纪人数量4个;新增双创孵化载体数量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1亿元;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达到1.83%;发明专利拥有量284件、授权量236件。6、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的莫新民、范天峰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区域发展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三、存在的问题1、在开展工作中,工作方式过于保守,工作力度不够有力,工作思路不够创新,基本上是按部就班、没有新意,不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周到。2、工作协调力度问题目前对于科技活动的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科研机构与高校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这就使得科技资源不能够整合在一起,这就导致企业不能够发展壮大。四、整改措施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落实科技政策,创新工作思路,更好服务企业与高校。2、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的沟通,搭建科技信息平台,资源共享。五、2023年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积极落实《渭城区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完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政策包”,提高企业自有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为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做好政策保障。二是依托陕六建科技中心、化学剂“一基地一平台两中心”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继续做好局里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