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

发布时间: 2023-03-16 14:59
单位名称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国有林场、国有苗圃,促进林业发展;救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林木种苗、国有林场、国有苗圃规划计划编制;林木良种生产供应;森林培育与经营;护林防火;林木良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森林旅游服务;伤病野生动物救护;收留野生动物饲养;野生动物保护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研究;野生动物养殖。
住所 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
法定代表人 张怀科
开办资金 10568.12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724.97万元 8624.47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公益一类 从业人数  16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场紧扣《2022年陕西省林业局工作要点》抓重点、抓落实,以“数字、实验、示范”三个林场建设为目标导向,以认识不足、技能老旧为问题导向,以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有生态实验林场为结果导向,以“小切口”改革入手,团结一心,狠下功夫,追赶时代。一、牢牢把握“生态”二字,“数字、实验、示范”三个林场建设齐步向前。(一)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林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组合无人机监测、视频监控、地面巡护,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巡查体系;有的放矢开展森林督查15次,持续保持打击毁林高压态势,辖区全年无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资源巡护专项行动常态化,由场领导分组带队,对辖区耿峪、团标峪等网红沟峪及光头山、观音山等深山区域开展组合巡护,摸清辖区林情社情民情,编写了林场《资源概述》。生态安全持续向好。紧盯辖区1010座坟头、416户春耕秋收的地头、重点火险区的烟头,严控火源,细排隐患;设置启用防火码8处,严格扫码入山;联合森林公安、新疆阿勒泰森警驻防部队开展扑火应急演练,集中宣传巡查。联合电力部门,对林区96.6公里线路,开展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共抓。对辖区蕙兰原生境,金丝猴,羚牛野外栖息地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将31部红外相机监测布点与10个管护站巡护路线相适配,提升野生动物监测水平,全年共计救助野生动物4次。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打出组合拳。以无人机、诱捕器、注杆药剂组合的“技防十生物防”模式防治绿盲蝽、松褐天牛、松阿扁叶蜂等有害生物3000亩,辖区有害生物成灾率远低于国家标准。普查松林资源3.6万亩,未发现松材线虫病。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今年辖区内未发现猎捕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了19年无森林火灾记录。(三)生态修复再添新绩。一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我为大熊猫种竹子”项目栽植淡竹2860蔸,258亩。2022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栽植竹类等苗木2千余蔸。二是完成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300亩封山育林、1千亩北方耐寒竹综合抚育。三是完成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项目200亩补植,栽植栓皮栎1120株。四是完成2022年省局下达的森林抚育任务1万亩。(四)生态服务再升级。走进校园说自然,完成自然教育5期,接待中小学生600余人。全省自然教育课程设计,荣获二等奖。全国森林康养课程大赛,团体三等奖。培养省级森林体验师10人,西北地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师5名。(五)科研实验迈出新步伐。一是完成7属11种耐寒观赏竹埋鞭种植试验,筛选出了秦岭北麓景观改善和生态修复耐寒观赏竹箬竹、蓉城竹2种;延长县西苏家河乡村振兴项目,推广试验耐寒竹5种,栽植1300余蔸;宜君县太安林场和延安市南泥湾林场推广栽植24个耐寒竹种,目前长势喜人。总结多年“南竹北移”实验数据,完成《北方地区竹子抚育技术规程》编制。二是组织开展光头山本底资源调查工作,对地质、野生动物资源、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形成资源调查报告。三是紧抓青松抢救基础设施项目,组建了松材线虫病检测实验室,掌握了细菌、真菌和松材线虫等病害分离培养、检测技术。四是同西北工业大学对接联系,在国家储备林内布设样点,开展森林碳汇等监测科研合作,积极探索“双储林场”建设。三、自查的困难和弱项一是林业科研实验、数字化建设工作有待提升。二是生态服务品质需提高。三是认识陈旧,与建设新时代高质量生态示范林场不匹配。四、再接再厉,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示范林场2023年我场将团结一心,紧跟新形态,迈步新时代,学习新理念。牢记“三大主业”、认清“三个机遇”、打造“三个林场”,建设现代化“高质量高水平”的国有生态实验林场。(一)紧抓数字化、信息化生态保护。组织培训无人机和病虫害监测实验室操作能手,扩充智能巡护和监测队伍。制定护林员巡护考核制度和操作系统。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联合组织科研实验队伍,持续开展秦岭北麓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机制和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等科学研究及探索。(二)持续做好秦岭生态修复示范。高标准完成省局下达的森林抚育、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空间高颜值建设;创新升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我为大熊猫种竹子”活动;打造好与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联合共建的秦岭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秦岭北麓生态修复持续输入司法力量。(三)扩大“南竹北移”试验成果。一是高质量完成两个课题阶段性工作。二是积极申报北方竹类种质资源保存库项目。三是持续扩大“南竹北移”品种和面积。四是积极探索秦岭大熊猫食用笋培育项目和天然次生林改造技术研究。五是编制竹子图鉴。(四)丰富生态服务项目。拓展森林体验活动主题课程,丰富自然教育“网络公开课”,增加线上全景VR虚拟漫游场景,优化森林公园互联网+生态游程序交互体验。(五)坚持不懈建设林场生态绿军。紧抓生态卫士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干部驻村、挂职干部选派,多手段增长知识和见识,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教育,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建设好“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专业化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