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凌示范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交流中心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6 10:41
单位名称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交流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中央有关国际交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落实陕西省和杨凌示范区有关涉外交流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工作规划。开展外事工作和国际交流活动、促进对外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合作交流工作。承办示范区因公务出国出境团组出访的组织工作,提供出国(境)服务和外事接待服务。承担国家(杨凌)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开展援外培训交流工作。
住所
杨凌示范区新桥路6号政务大厦428
法定代表人
马静
开办资金
138.83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国际合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83万元
1088.75万元
网上名称
杨凌示范区国际交流中心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的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重点做好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实施。2022年共组织实施商务部、科技部线上援外培训项目15期,4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内容涉及水土保持、环境调控、执政能力建设、电子商务等主题,线上培训工作团队、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为做好线上援外培训主要做了一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通过与中国驻相关国家使馆经商处、外方农业部、科研机构等单位合作,准确掌握有关国家培训需求。在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农业生产环境调控、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选聘高水平师资参与培训工作。全年共选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国际电商中心等单位30余名行业专家参与培训授课,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三是引导企业参与培训活动,发挥培训的平台作用。在省商务厅的支持下,定期向省内300多家外向型企业推送培训信息,邀请企业参与产品推介、技术推广,为企业参与农业国际合作搭建平台。四是加强学员联络,积极对接合作需求。定期向学员推动陕西省以及杨凌示范区农业合作信息、重大农业国际交流活动信息,保持与学员的持续联络,对接学员合作需求,为学员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提供便利。(二)策划并实施上合农业基地农业特色专业培训。全年围绕设施农业、农村电商等主题策划实施10期上合农业基地远程培训,通过线上培训平台以及上合农业基地网站向相关国家开放,累计8000余人次在线参与学习。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有力促进了与相关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基地涉农培训的覆盖面,在推广宣传上合农业基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完成上合扶贫干部及中亚五国减贫惠农年度培训任务。积极参与国家领导人对外培训承诺落实,今年6月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首期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扶贫干部培训,11月完成了第二期扶贫干部培训,累计培训上合组织及相关国家200多名学员,全面分享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开展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二、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今年来,通过不断拓展与相关国际组织在农业技术交流、培训方面的合作,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可持续农机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亚信秘书处、非盟驻代表处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机构负责人参与线上活动。在相关合作框架内举办了气候智慧型农机助力旱区农业发展线上培训、减贫培训等活动,全面分享减贫、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有效提升了杨凌涉外培训的影响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援外培训与产业化项目合作融合还有待加强。援外培训基地效能需要进一步挖掘释放。二是援外培训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发挥基地平台作用,积极组织科教单位、企业参与基地培训项目,推动达成相关领域合作意向,储备一批国际合作项目。二是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建设,梳理完善援外培训课程体系。四、下一步计划(一)进一步加强援外培训队伍建设。一是优化人才结构,选聘专业教师、优秀管理人员参与援外培训项目。二是强化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提升政策理解把握能力、执行能力以及外语水平,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援外培训实效。紧贴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结合受援国实际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同时通过理论授课与现场实习相结合、主题讲座与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宣传我国农业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先进适用技术,展示了我国农业新设备、新材料。根据学员的需求我们还增加了学员的动手机会,由授课教师手把手指导学员参与实验和实践,真正让他们能够把杨凌的技术学得会、带的走、用得上。(三)严格考核制度,提高授课水平和质量。完善课题设置,成立专题项目专家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授课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学员需求,根据问题增改和修减相关授课内容。同时根据每个班学员的国别和技术背景,量身设计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四)发挥援外培训平台作用,促进企业“走出去”。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穿插了企业-学员对接会,推介杨凌和陕西的企业、产品等。同时积极组织相关培训班学员定期参加杨凌农高会、丝博会等活动。增加学员对陕西、对杨凌的企业和产品的了解,寻找合作的机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