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铜川市人才市场、铜川市经理人才市场、铜川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才流动提供中介服务。人才交流服务·流动人才组织与人事关系转接·流动人才档案保管·人才信息服务·人才信息库管理·人才市场培育·人才培训开发·人才素质测评·经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经理人才市场业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便民服务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付国锋 | |
开办资金 | 5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3.33万元 | 20.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6月,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回铜来铜。充分运用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专员队伍,发挥专员能动作用,介绍铜川企业、宣传就业政策、推介需求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回铜来铜就业创业。(二)全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22年,从档案转接、证明开具、就业引导、跟踪回访、困难帮扶、人事代理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系统化服务。(三)多措并举开展惠民惠企政策宣传。编印《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项目清单》《铜川市人才政策摘编》,多渠道、高频次向供需双方宣传惠民惠企政策、推介相关就业岗位。(四)扎实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政策宣传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职业培训进校园、困难帮扶进校园“六进”活动。(五)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通过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铜川市中小企业“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专项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六)精准服务产业链重点企业。认真落实产业链重点企业人才服务工作。针对企业需求,对接铜川籍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库,提高岗位匹配精准率;引入社会人力资源机构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解决企业不同层次人才需要。(七)积极开展省内高校对接活动。受疫情影响,“2022年省内紧缺急需人才校园招聘活动”推进困难,中心将工作重心调整为进省内高校畅通招聘途径、建立合作关系方面。(八)加快兑现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强化宣传引导,提升政策知晓率;优化经办流程,积极落实“不见面”办理工作机制。(九)深入基层挖掘就业创业典型。在全市范围收集整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拍摄“平凡岗位精彩人生”短视频,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十)探索引导学子留铜就业新模式。为更好宣传铜川,引导铜川籍高校毕业生回铜留铜就业,2022年,中心征集铜川籍应届高校毕业生130人,通过“观摩+座谈+岗位推介”的方式,组织全体人员参观了铝及铝合金、新兴产业、航天科技、现代中医药四个产业链,受到各方好评。(十一)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宣传方式。受疫情影响,中心在原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推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协同发力。使用抖音、视频号“直播”及深入企业拍摄短视频的方式推介岗位、宣传政策、职业指导,收到良好效果。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回铜来铜。截止目前,在省内41所高校发展就业创业服务专员60名,累计转发就业创业政策和重点企业岗位需求等信3230条,接待学生咨询300多人,鼓励引导来铜回铜就业创业大学生52人,其中铜川籍学生23人。2022年,全市共征集就业见习岗位2758个,办理见习676人,完成下达600人任务的110.8%,拨付就业见习补贴447.14万元,建成市级就业见习基地3家,县级就业见习基地5家,市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1家并发放示范基地一次性奖励金2万元。(二)全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年来,共实名登记2022届高校毕业生2924人,离校时未就业2176人,通过“131”等服务实现就业1606人,就业去向落实率达81%;摸排困难毕业生390人,通过“一人一策”帮扶实现就业330人;接收各类档案2255份(含人事代理档案),转出档案249份;接收个人人事代理1026人,单位人事代理26家。(三)多措并举开展惠民惠企政策宣传。一年来,结合招聘等活动开展现场宣传15场,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通过秦云就业、人社网站、市人力资源市场和今日头条、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就业创业政策、企业岗位信息等165期795条,浏览量约50万人;依托移动短信群发平台精准服务,全年推送招聘会讯、就业政策等信息10万条。(四)扎实开展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全年联合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为应往届高校生提供政策宣讲、线上线下招聘、职业指导、就业帮扶等服务39场次,服务高校毕业生13432人次。(五)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2022年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50场,参会企业1220家,提供岗位7.5万余个,入场人数2万人,达成意向2000余人。(六)精准服务产业链重点企业。常态化进行人才需求征集,共征集63家企业171个岗位,需求人数745人。;适时邀请重点企业参加各类招聘及带岗直播活动32场,推送各类人才1800余人,达成意向559人。(七)积极开展省内高校对接活动。一年来,与西安交大、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了对接活动,为条件成熟时开展招聘及“铜川企业进高校”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八)加快兑现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年来,接待企业政策咨询68户,预登记人数44人,截止目前,已为9家企业29人拨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58000元。(九)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宣传方式。一年来,在抖音和视频号开展职业指导、政策解读8场,为企业拍摄短视频22部,制作各类政策宣传短视频28部。三、存在问题(一)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有待提高。虽然围绕我市重点行业人力资源保障做了大量探索性尝试工作,但受疫情影响人才引进成效不够明显。(二)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虽然在建好、管好、用好市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疫情影响,市场功能、平台作用发挥仍然不够充分。四、改进措施2023年,一是不断研究我市新时期人才引进工作特点和规律,探索柔性引才方式方法,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确保人才引进工作再上台阶。二是在市场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力争将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全链条人才服务公共平台。五、2023年度工作计划(一)用心服务,建好高校毕业生之家。认真履行主责主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回铜报到、实名登记、档案托管、党关系转接、就业指导等全流程服务;与省厅同步实现流动人员档案转递、查询、开具证明等网上办理功能。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把人才交流中心建成高校毕业生服务之家。(二)政策支持,拓宽适龄青年就业路径。加大政策扶持,培育发展各级就业见习基地25个,办理青年就业见习600人。建好、用好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专员队伍,组织开展2-3期高校生就业创业座谈会,引导高校毕业生回铜、来铜就业创业。(三)搭建平台,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充分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平台作用,全年提供3万个以上用工岗位,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现场招聘活动24场以上,通过“秦云就业”等网络平台举办线上招聘活动12场以上,促进各类群体更充分就业。(四)融入大局,着力满足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积极主动服务全市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坚持组织开展“招聘洽谈+企业面试+送人到岗”活动,引导求职者向重点企业聚焦;条件成熟,积极推进“铜川企业进高校”活动,促成校企合作协议签订;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能力。(五)党建领航,高质量建设基层党组织。加强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支部与流动人才党支部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支部五星级党组织建设,教育培养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尽责;进一步加强流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力争星级创建再升级。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