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医院

杨凌示范区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3-16 09:00
单位名称 杨凌示范区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教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杨凌示范区后稷路8号
法定代表人 王存良
开办资金 571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983万元 7908万元
网上名称 杨凌示范区医院 从业人数  96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杨凌示范区医院位于杨凌示范区后稷路8号,实际使用名称及实际住所与核准登记名称一致,核准登记的法定代表人与实际负责人一致。开办资金保持不变,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一年来,医院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没有超出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的行为,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2022年,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及职工满意度,大力推进医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毫不放松,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举全院之力,完成全区三分之二的核酸检测任务,区域性大规模核酸检测71次,封控小区核酸采集32次,共计检测人数1014万人次。二是全区建立10个固定核酸采样亭,组织人员定期对37类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合计检测16.8万人次,保障了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三是组织全院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工作流程培训12次,组织全员考核、实战演练,不断提升疫情防控人员的处置能力。四是提升核酸检测服务能力,建成示范区核酸检测中心。日检测能力合计1.3万管。五是组建并接管了示范区新冠收治医院及方舱医院,106名新冠阳性患者得到规范救治。六是整合扩容医疗资源,全力以赴做好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救治工作。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医院迅速转变工作重心,由“防院感”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医疗救治工作上来,统筹整合全院医疗资源,打破各科专业界限,及时配足急诊科医护人员,扩容发热门诊由原来的2间至现在8个诊间;扩容内科系统住院床位由301张增至535张,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做好新冠患者医疗救治工作。(二)持之以恒,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完成了省级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期评审工作;重症医学科获批陕西省第三批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二是扎实开展了第十届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强化核心制度及医务人员三基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三是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共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75名,其中硕士6名、全日制本科69名。外出进修学习人员共41名,其中学科带头人1名,业务骨干20名,护师22名,为新院区发展储备了人才队伍。四是完成第二轮学科发展评估及第三轮学科发展规划。五是补足补齐短板学科,新成立了肛肠外科、肾病风湿免疫科,学科业务发展良好。六是获得省级科研3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3项。(三)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配合完成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初评及现场评审工作,及时安排12名业务骨干赴交大二附院进修学习,对接落实交大二附院6名专家已来医院进行学科帮扶。二是加快自贸院区建设。积极推进各项手续的审批、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并开工,2022年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三是全部完成了“破题开局”4项重点工作。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均通过省级验收。内分泌科MMC(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项目完成了建设工作。四是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积极推进移动医护、VTE监测、耗材与固定资产管理及全区核酸检测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医院建设完成国家二级评审。(四)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一是为减少群众等待时间,简化了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流程。二是在门诊便民大厅增设了新生儿出生证、死亡证等证件的办理业务,优化了办理流程。三是改善儿科、妇科、产科、内分泌代谢科病区环境,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四是开通了自助机医保支付及手机移动医保支付功能,让群众少跑腿。五是进小区、社区、学校开展义诊活动10场,开展科普知识讲座5场。六是选派了18组医护团队为区内两所大学的310名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职工上门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五)圆满完成医改及各类医疗保障任务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药品及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分别被评为“优秀”等次,其中药品获得结余留存奖金178万元;16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年度共完成采购金额119.99万元,其中心脏冠脉支架集采,年度结余留用资金86.24万元。二是按时完成了新医保平台的升级改造,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已完成前期数据测试、DIP相关知识培训及院内专家病种分组费用论证等工作。三是圆满完成了农高会、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中考、高考等医疗应急保障任务30余次。二、社会效益2022年完成门、急诊49.5万人次,同比下降1.2%;出院人次26173人次,同比下降1.8%;四级手术1120例,四级手术占比11.2%,占比同比上升0.6%。国家公立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排名不断提升,取得2021年B等次的好成绩(2018年C+等次、2019年、2020年C++等次),医院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在做好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以赴做好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救治工作,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杨凌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医疗保障。三、存在问题2022年,我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个别中层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不严,学科引领示范作用不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二是学科发展思路不开阔,创新力不足,个别学科发展仍然停滞不前,满足于现状,省级重点专科创建后劲不足。三是个别科室执行医保政策仍有不到位的现象。四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还需加强。四、2023年工作打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目标”为导向,以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复审为楔机,奋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按照全省及示范区“三个年”活动的工作安排,扎实开展好“学科建设提升年”及“优质服务提升年”两项活动,以实绩实效检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成果。加快新院区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创建工作,为示范区加快“三区三高地”建设提供良好医疗服务营商环境。主要预期目标及工作量指标:门诊、住院业务指标增长10%;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性收入,争取占比>30%,增加5%;四级手术占比达到15%;万元收入能耗比下降5%;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持续向好良性发展,力争达到B+等次。一是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扎实开展“学科提升年”活动。三是以“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四是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为导向开展工作。五是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六是继续深化医改工作。七是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八是进一步夯实生产安全各项工作,继续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3月2021年度全省医疗保障系统首批“优质服务示范窗口”2022年5月陕西省优质护理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