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留坝县> 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县天然林保护中心、县林草技术推广中心、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县天然林保护中心、县林草技术推广中心、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3-03-15 17:49
单位名称 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县天然林保护中心、县林草技术推广中心、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统筹推进全县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天然林保护,林草技术推广相关工作;各类造林绿化项目、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技术培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救护管理。
住所 留坝县南环路125号
法定代表人 龚慧军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留坝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14万元 33.43万元
网上名称 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11月1日办理(单位名称)变更登记,由原留坝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变更为留坝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县天然林保护中心、县林草技术推广中心、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办理(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由原管理天然林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天然林保护工程检查与监督。天然林保护工程监测与管理。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变更为统筹推进全县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天然林保护,林草技术推广相关工作;各类造林绿化项目、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技术培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救护管理。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秦岭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2021年秦岭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任务4.1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1万亩;封山育林3.23万亩;退化林修复0.8万亩。已于6月完成自查验收与省市级核查抽查工作。完成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2022年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建设任务5.05万亩,其中:其中:人工造林0.05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目前各标段已陆续开工。(二)栓皮栎改造。2022年全县新建栓皮栎种植资源库1处,面积2000亩,栓皮栎母树林基地1处,面积1000亩。(三)林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1.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积极服务群众,重点以板栗等特色经济林栽培管理、嫁接及经济林木病虫害防治等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为主,努力提高农户“科学务林水平”。结合科技下乡及宣传月活动。散发各类林业实用宣传资料1000余份;2.开展我县有机板栗认证工作。结合我县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任务,在全县选取12个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开展认证,面积3000亩。目前已完成有机板栗生产基地环境因子采样、检测和板栗产品的检测等工作,各项检测数据均已达标,取得本年度有机板栗认证转换证书。(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1.不断强化林区常发病虫害监测预警,完成全县23万亩松树林分松材线虫病春秋季专项普查,及时准确地掌握虫害动态,早发现早防治,避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2.扎实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除治疫点镇内濒死、枯死、因灾致死松树14.7万余株,查处捡拾疫木2处。通过无人机喷洒2次缓释型药剂噻虫啉防治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累计防治面积1.2万亩。通过积极防治,秋季普查结果表明,2022年我县实现无疫情。目前正在开展秋普后枯死、濒死松树集中除治工作。3.对5000余亩患病虫害的板栗经济林通过进行无人机喷药进行了防治,并组织施工队对国道沿线板栗叶枯树木进行了清理,累计清理面积550余亩。同时,指导农户科学经营,做好栗园卫生,彻底清除杂草、及时修剪病虫枝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防止该病害继续蔓延。4.及时组织人员对留候镇、紫柏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华山松大小蠹病虫木进行了清理,累计采伐清理4000余株,确保森林生态安全。5.严格检验检疫。在高桥铺、青桥驿木材检查站设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严禁松类植物及其制品出境,累计查验涉木车辆20余车次,复检松木168立方米、各类苗木4.6万株,调运检疫竹子109吨、苗木823株、木材4.5立方米。6.积极做好宣传动员。根据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情况和发生趋势及时发布林业病虫害防治预警信息3条,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政策,提示农户早发现、早防治,减少损失。今年以来发放各类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2500余份,悬挂横幅2条。(五)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1.开展“清风行动”。一是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坚决制止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二是会同公安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集贸市场、餐饮场所、药店和互联网平台等交易场所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清理菜谱和广告上的“野生动植物”等违规字样,规范市场行为。三是加强巡护工作力度,督查各国有林场在辖区范围开展清网、清套、清夹“三清”专项行动,加强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救护力度,并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有效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2.依法加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对全县5家国家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进行5次执法检查。检查养殖场所养殖台账,确保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来源、去向全程可追溯,规范市场行为,规范野生动物繁殖经营利用秩序,加强我县林麝人工养殖及种源调配、销售管理,促进林麝产业健康发展,为养殖公司提供养殖技术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现林麝存栏达2223只,新增幼麝489只。3.扎实做好鸟类等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护林员的作用,加强对辖区内野生鸟类的巡护监测,掌握各自辖区内野生鸟类迁徙通道、迁徙停歇地和鸟类集中活动区域的具体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监测信息报告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按时上报。做好群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设立宣传牌6处,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进入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切实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的意识。4.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充分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清风行动”等活动开展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张贴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及防护的宣传标语(横幅)1000余副,在城镇中心地段进行展板展示、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发送短信30000余条,并以流动宣传的方式,在全县8个镇范围内及主要区域开展了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累计出动宣传30余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随着秦岭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全面实施,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有效的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从而扩大了森林面积,林分质量不断提高,减少了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森林生态效益获得显著提高。当地群众除了可参与公益林建设与森林管护获得收入外,还可参与该项目配套工程的公路,林区大道,瞭望台建设,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劳务收入,促进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随着对生态系统的综合防治治理,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保护,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随着天保的建成,留坝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将进一步得到保护,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因此,留坝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巨大的。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技术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2、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新时期林业的发展。(二)改进措施1、不断加强职工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技术力量;2、不断转变思想,提高工作效能,使我县林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做好秦岭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抚育、生态公益林补偿、封山禁牧等天然林保护工作;2.持续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3.全力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退耕还林、种苗管理工作;4.积极做好林业技术、野生动植物保护服务工作及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广泛推广林业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5.继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6.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保证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