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政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考核等工作;提供全县政务咨询服务,协调督办中心政务窗口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批、反馈;负责进驻单位的管理、监督、考核工作,受理交办、督办中心政务窗口行政效能投诉。 | |
住所 | 陇县迎宾大道市民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张陇辉 | |
开办资金 | 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57万元 | 7.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全面完善核准政务服务事项基本信息。依托陕西省政务服务事项中控管理平台,修改完善4014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县10个镇34个部门均有涉及。1.完善现有的县级办事指南信息。召开办事指南信息维护及纠错工作会,下发《办事指南抽检项目及指标说明》、《网办事项深度有关说明》、《政务服务事项维护注意问题》等,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服务、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县级事项基础信息完善修改工作,完善了县级2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基础信息。2.完善新划转的镇村事项办事指南信息。严格执行《宝鸡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受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通知》宝政办函〔2022〕77号要求,通过中控管理平台向镇村认领划转政务服务事项共126项,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向镇村延伸,大幅减少办理时间、办事环节和跑动次数,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感,解决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1.中介超市铺货行动取得新进展。制作宣传横幅、易拉宝等,大力宣传中介超市相关信息,并给涉及单位及企业下发《陇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动员县级相关部门邀请项目业主及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平台的函》,鼓励企业进驻中介超市,一方面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另一方面提升相关企业知名度,经过不断努力,成功邀请30余家项目业主入驻,达成2单网上中介交易服务,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2.规范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程网办水平不断提升。陕西省政务服务事项中控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均接入政务服务网,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各单位事项信息在陕西政务服务网均有呈现,行政许可网办事项数495项,填报495项,网上可办率达100%;线下一窗受理更加高效。积极运用政务网络助力群众线下业务办理,建立电子档案,全流程追溯;制作办事指南一码通、一次性告知单等,方便办事群众一次性提交材料;召开窗口礼仪培训会,规范窗口服务的行为举止、专业用语,提高全县窗口服务工作水平;创新开展“局长坐窗口、走流程”活动,树立政务服务新形象;分股室建立业务交流群,及时解决遇到问题;全县1874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或分厅,230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镇、村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三)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1.探持续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深入推进“同城通办”和“跨省通办”,梳理高频便民服务事项6大类19项,制定“同城通办”试点实施方案和模拟操作流程,并在县城内4个社区试点推进,办理事项180余件,着力解决县域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实际问题。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签订了跨区通办合作协议,协商公布“跨省通办”事项,打造“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的服务模式。2.坚持“双报到”,助推便利型社区建设。通过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召开社区共驻共建联席工作会、定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组织开展交流观摩学习会等形式,协同新城社区及相关单位,不断充实完善社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供给,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全面、主体多元、开放融合、服务高效的便利型社区,使居民群众生活便利感不断增强,社区精准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3.坚持政务公开,提高群众知晓率。准确及时做好政府网站主动公开,在贯彻落实我县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协助制定信息公开几项制度。严格按照任务要求,完成政务信息主动公开14条,重点领域公开重大项目41条,12月底按时上报了主动信息公开年度总结和年度报告,按要求在指定栏目公开,并完成了主动信息公开年度考核资料的整理归档。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受理、办结各类政务服务事项8千余件,服务市场主体累计1.32万户,收取各类评价6.17万余条,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政务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有待提升。2.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还未完全实现。3.政务服务制度更新不及时。(二)改进措施。1.积极对接项目前期筹备进度,详细了解项目资金、面积、建设要求等全面情况,积极与省市县相关部门联系,掌握更多的支持资源,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提升“秦务员”政务服务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年内制定关于政务中心建设我县地方标准,项目实施进度有所突破。2.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外出交流学习研讨,注重探索实践,积极促进政务服务网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互融互通。3.坚持制度创新,持续完善《7×24小时不打烊制度》、《荣誉榜评选制度》、《首席接待员管理制度》,细化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充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套餐式”政务服务工作内容四、2023年工作计划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持续抓好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按照中省市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适时完成镇村划转的12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流程配置,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制定《陇县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办法》,做到事项清单符合省级标准化、实施要素全省统一,配合推进“秦务员”平台标准化建设。(二)高效便民服务方面。1.推进“就近办”,抓好镇村便民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原有的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管理办法,加强镇村站点运行管理,发挥“就近办”作用;2.创新“码上办”,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结合窗口受理情况,进一步研究“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对现有20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设置“一码通”,有效减少群众跑路、办事成本;明确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窗口,指定一件事“服务员”,优化整合办事环节,依托“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端出件”。(三)政务服务环境建设方面。1.加强大厅运行管理,建立纪律巡察制度;加强窗口人员业务交流培训,每季度开展业务技能比武一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预约服务、帮办代办等制度,做好前置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做好快捷便民;坚持开展“领导坐窗口、走流程”、审批与受理“轮岗换位”活动,真正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审批。2.重视服务结果,规范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持续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联合评价,做好当前评价系统与省“秦务员”平台统一评价页面的接入工作;加大对“好差评”工作的跟踪考核,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差评件,认真研判差评原因,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对每月漏评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个人漏评将采取绩效惩罚,力争年度内每月好评率达100%。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