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山阳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 |
住所 | 山阳县城关镇育才路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李正锋 | |
开办资金 | 60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山阳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818.09万元 | 25599.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山阳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46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树立党建品牌。一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教学深度融合,树立具有山阳中学特色的党建品牌。党委中心组每月制定学习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体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先后举办政治学习24次、专题学习6次、办学习园地6次、建宣传橱窗8版。杨有文、曹妮应邀给县科教局机关干部做专题学习辅导2次。围绕“晒业绩夺红旗争红星”党建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先争优、“能手优生”双培等活动,建强党员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先后组织党员赴漫川关烈士陵园、漫川中学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送教下乡活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每月下发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党员预审制、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铸造纯洁担当党员队伍。聚焦教师纪律作风问题,成立专班,配合县纪委、科教局纪检组,开展了专项问题查摆整顿工作。二是重视教学教研,夯实教育基础。学校狠抓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奋力夯实教育质量基础。强化教育教学宏观指导,书记、校长俯下身子,亲自抓教学教研,党委书记李正锋先后深入三个年级,举办了“奋斗”主题励志报告,校长石玉宏牵头制定大教研活动方案,并深入各教研组指导工作,校长、副校长均承担了国省级课题,参与听评课40余节。坚持一查三巡制度,加强对教师着正装、准点上下课、晚自习管理等教学常规检查,每周编印检查周报,及时通报,到事到人。抓实教学反馈,定期开展民主评教、教案检查、作业检查,检查结果记入教师档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积分;每月组织高三模拟考试,分别以年级和班组为单位,扎实开展质量分析,及时调整复课策略。借鉴南京、咸阳教育经验,制定了新课程、新高考14项制度或方案,积极探索,推进学校新高考综合改革。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同课异构、研讨会等教研活动,语文、英语、生物等6个学科先后举办了学科竞赛或核心素养展示活动。先后组织270余名教师参加了新课程、新高考网络研修,组织高一全体教师参加了新教材培训,遴选50余名骨干教师参与了国培计划和新高考研修峰会。七是加强课题指导与管理,鼓励教师以新课程、新高考重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水平。三是打造名优师资,壮大名师队伍。学校继续推进“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奋力打造名师,构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团队。在师德师风方面,以商洛市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四个方面以案促改”、纪律作风专项整顿、负面典型警示教育等活动为抓手,敦促教师正身肃纪,树立“四有”好老师形象。在业务素质方面,发挥“组团式”帮扶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管理、明确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成长;创新师徒结对,邀请南京、咸阳10名帮扶教师与我校14名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常态化指导青年教师备课、研课、磨课,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成为骨干;通过教育能手大赛、名师工作室、优质学科基地等平台,积极培养名师、推介名师,提高名师影响力。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办学条件。一年来,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断更新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新高考综合改革软硬件设施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两个“高新一中云课堂”教室。为高三年级40个教室更换了一体机和智慧黑板。为教师办公室更新了电脑。积极联系,主动协调,正在建设选课走班、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新课程、新高考平台。完成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参训教师合格率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在学生德育方面,一是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强化高一文明礼仪教育、高二防分化教育和高三冲刺名校教育,引导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成功人生奠基;二是组织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文明根脉》,德育课程有教材、进课表、进课堂;三是持续开展学生寒暑假“六个一”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劳动意识、文明意识和家国情怀。在综合素质方面,一是组织学生参加数理化生学科竞赛,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创新作品荣获县级以上奖励17项,其中两项作品被推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展评;三是重视专利申报,本年度,学校新增科技创新专利2项,累计荣获国家专利248项。在教学质量方面,不断优化分层教学、名优生培养、临界生包扶、学困生转化等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在高考质量方面,2022年高考,按市考管中心统计学校一本上线716人、二本上线1636人,一二本上线总数均居全市第一;600分以上19人,位居全市第一;全市清北录取3人,我校2人;“双一流”大学录取49人,位居全市第二。2022年高考学校给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老龄化、结构性缺员严重。近年来,学校教师退休潮已至,每年都有近20名老师退休,国家公费师范生、硕士研究生引进困难,加上部分优秀教师流失到经济发达省市,学校教师缺口越来越大,部分学科教师紧缺。二是教育经费短缺。目前,新高考综合改革已开始实施,配套的软硬件设施配备需要大量资金,仅靠学校经费难以满足。三是新课程、新高考还处在摸索阶段。学校在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方面缺乏经验,尚需省市层面宏观指导,快捷推进。四、改进措施一是争取政策优惠,提高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和“双一流”院校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补充名优师资。二是依托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选派管理人员、一线教师赴课改省市校实地考察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举办全员新课程培训。三是积极争取教育资金,配备新课程、新高考综合改革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为高一走班选课、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奠定基础。四是借鉴南京、咸阳名校的教育经验,在班级小组量化积分、学生社团建设、新课程实施等方面加强学习和融合,探索具有学校特点的新课程、新高考实施模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借新课程、新高考开启之势,在更新教育理念上寻求突破。通过各种培训、校际交流,跟岗学习等方式加快学校更新发展理念、更新课堂构建理念、更新学生培养理念。帮助学校在新时期的“赛跑”中赢得先机。二是借抓计划落实之机,在提能增效上寻求突破。在“落实”上下足功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工作机制,通过工作清单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借“组团式”帮扶之力,在交流融合上寻求突破。与高校及后方学校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力度,努力拓展交流渠道和方式,通过同课异构、教育论坛、专家讲座、研学旅行、学术沙龙等途径,深化交流与融合,汲取教育智慧和办学经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