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陕县> 宁陕县医院

宁陕县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3-15 15:57
单位名称 宁陕县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医疗与护理:<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医学检验科/中医科/功能科/放射科/CT诊断/病理科/麻醉科/术室/病案室/供应科/药剂科>诊疗与护理等。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宁陕县城关镇河提西街13号
法定代表人 贾开朗
开办资金 6331.9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陕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407.84万元 6478.78万元
网上名称 宁陕县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3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院在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勇担社会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2022年,面对多轮疫情冲击,院党委不断夯实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职责,坚决执行上级各项防控政策,压实“四方责任”,建制度、优流程、抓培训、强演练、提能力,全年预检分诊累计登记72.4余万人次,分诊发热患者5600余人次,留观发热患者707人次,接收核酸样本13.6万余份,核酸检测112.6万余人次,派出点对点转运、“两站一场”、对外支援400余人次。自去年12月8日国家“新十条”实施以后,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输入、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医院及时适应调整,启用传染病区、民政局集中隔离点,扩充留观病区,成立了传染病区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应急先锋队,在面临自身减员和全县新冠肺炎患者骤增的双重压力下,全院职工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在岗,加班加点奋战救治一线,截止2023年2月4日,全县实验室共确诊新冠患者10688人,单日住院总人数最高为303人,打破历史记录,累计收治新冠阳性患者601人,累计新冠阳性患者出院531人。(二)狠抓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平稳运行,创建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持续推动。二是采购腹腔镜、彩超等设备,进一步完善医院硬件设施,开展口腔种植、动态血糖监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等新技术新项目6项。三是积极申报立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同时与西安医学院共同申报市级科研项目2项。四是人才培养不断加强,通过人员招聘等途径,招聘医学相关人员21名,解决备案编制3名,录取3名合同制优秀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待遇,职称聘任41人,选送40余名业务骨干至西电集团医院、金坛区人民医院等医院,参加长期进修与专业培训,为医院的专科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一是为优化患者转诊流程,打通患者就医就诊的最后一段通路,医院本着宁陕群众就诊的原则,2022年11月,正式成立宁陕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总院设在县医院,江口、龙王、四亩地三所卫生院设区域分中心,其他各卫生院设分院,先后选派10余人次开展长期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加强横向协作和联动帮扶。二是加强与解放军305医院、省人民医院、金坛区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的帮扶协作关系,利用派驻专家开展人员带教、手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2022年陕西省人民医院、西电集团医院、金坛区人民医院先后派遣专家22名。三是优化医疗收入结构,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占比,2022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28%,较去年上升了7.6%。四是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占比、耗占比,执行国家带量采购、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及省际联盟采购药品品种116个。五是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政策,制定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落实奖惩。全年按病种付费结算共计982人次,较上年提高280人次,占我院出院人次的12.47%,实现结余38.68万元,较去年增长38.14%。(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县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县医院胸痛中心和传染病区建设项目被人大代表票选为2022年度县城“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一是传染病区建设项目于2022年2月18日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10月完工投入使用,11月26日接收住院患者,期间收治新冠阳性患者44人。二是胸痛中心建设项目于9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23年6月投入使用。三是门急诊医技综合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城关镇关一社区鱼塘组,于2022年6月正式批复立项,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8亩。项目于2022年12月19日举行开工仪式,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能够达到二级医院推荐标准和千县医院建设标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完成门急诊15.92万人次,较去年增加了2.36%;出院8332人次,较去年下降了3.26%;平均住院日为8.0天,较去年上升了3.89%;手术1235人次,较去年下降了9.32%;门诊人次费用为119元,较去年上升了4.38%;住院均次费用为4414元,较去年上升了6.74%;全年总收入8524.05万元,其中医院业务收入5753.63万元,较去年增长6.65%,财政补助收入2699.55万元,较去年增长12.02%;药占比为27.4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29%;住院医保支付2137万元,个人支付1244万元,占比36.8%,医保支出占医院住院收入60%。全年总支出8099.15万元。三、存在的问题。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纵向比进步较大,横向比差距不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机遇,更要明确医院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一是学科带头人匮乏局面仍未改善,仍然是制约医院发展得瓶颈,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成才难得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二是县域医共体建设步伐不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还没有到位,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需进一步明确。医疗资源市场占有意识不强,病员来源不稳定。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院科室业务水平。二是加快医改步伐,尽快落实“一心三点”试点建设。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统筹发力“重引领”,全面做好从严治党。一是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将党建工作与医院管理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将支部建立在学科上,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促进学科发展,做到党建与业务发展双融合。二是持续狠抓行风作风建设工作。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明纪律红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严格落实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纠正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三是加强全院职工思想意识,引导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大力培树身边典型,传递行业正能量,提升医院形象。(二)重点发力“提服务”,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一是持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十大目标为主要内容,加大三基培训和应急演练力度,开展医疗、医技、护理的比武竞赛活动,夯实基础质量,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健全护理规章制度,确定年度护理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三是加强重点环节质控,确定年度院感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做好院感各项检测工作。四是加强临床医师培训,规范病历书写,按时完成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病案首页数据上报工作。五是落实药事管理相关规定和总药师职责,做好药品临床供应,认真落实临床药师查房制度。六是持续加强“五大中心”建设,创建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六是加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提高医院科研水平。七是继续依托骨干医师、专科护士、“十百千万”医疗卫生人才等年度进修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八是积极筹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质量至上、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三)全面发力“抓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是全面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成江口区域分中心试点,加快构建“一心三点”医疗服务新格局,统筹人员编制,鼓励人才双向流动,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县域内服务能力提升。二是实施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行书记院长年薪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薪酬、任免等挂钩。三是持续优化医疗机构收入模式,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占比、耗占比,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0%。四是健全医保管理相关制度,配合医保政策调整,加强临床诊疗“四合理”工作,推行医保总额预付和DRGs付费,强化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五是开展新一轮全员竞聘,建立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任的用人制度和人才竞争机制,院科两级逐级聘用,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持续发力“建项目”,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项目建设,计划2023年传染病区项目完成竣工决算和审计工作。胸痛中心项目6月底投入使用。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门急诊部分完成主体封顶,住院楼部分主体完成8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3621013X61092311A1001有效期2021年1月12日至2026年1月1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