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陵区>
杨陵区第五初级中学
杨陵区第五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3-03-15 11:19
单位名称
杨陵区第五初级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业务)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街10号
法定代表人
王栋梁
开办资金
2536.4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48.64万元
2110.45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第五初级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4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事项;2022年6月我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为王栋梁,2022年8月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开户许可证、基本账户预留印鉴同时完成变更。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2月8日刘拴昌同志调任五中副校长;6月9日马国建同志提名为五中工会主席人选;6月20日王栋梁同志主持五中工作、夏鲜维同志调任五中副校长,马世平同志聘任为区级兼职督学。2.认真落实“双减”政策。2022年我校继续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努力打造“三个课堂”;实行集体备课,推行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和“5+2”课后服务;修订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开设了体育、文化、科技、美育等11个社团;严格落实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作业——五项管理规定,减负增效成果明显。3.聚焦课堂改革,助推教师成长、质量提升。2022年学校坚持以“626”教学模式为主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区局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和课改公开课活动,评选推荐校级课改先进个人和区级课改标兵,并通过示范引领,扎实推进我校课改活动深入开展。4.以评促建弥不足,借风扬帆再出发。11月3日,我校邀请示范区教育教学专家组一行7人开展全面评价工作。专家组按照“1360214”指标体系,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听评课、师生访谈及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校进行了细致的考评,为加快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5.家校合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今年暑假,我校分两个阶段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大家访活动。11月24日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校首次召开了“家校共育,同创未来”主题线上家长会。6.警钟常鸣,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每月开展一次安全主题演练,假前开展一次假期安全教育,常抓安全教育不放松。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安全急救知识,提升应急逃生技能。7.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传统重要节日开展了“五中学子爱劳动”主题实践、端午习俗展示、庆国庆、孝敬老人活动。10月26日邀请杨陵中学心理健康教师陈佳对九年级全体师生举办了题为《欢迎情绪来做客》专题辅导讲座。11月16日开展了“我劳动,我快乐”为主题的叠被子、洗衣服劳动技能大赛。8.以人为本,积极美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保障疫情防控和师生夜间行走安全,购置安装4台红外测温仪,改装9个景观灯柱。积极消除安全隐患,10月份硬化修缮变压器周围地面及学生公寓门口爆裂瓷砖,粉刷学生餐厅外墙面。美化校园,11月份拆除中院花坛,铺设凹陷地面,修补破损路面,修剪树木,新栽20棵七叶树改造10个绿荫车位。优化育人环境,制作15个文化牌重新布置教学楼。为根治公寓楼水管爆裂隐患,12月份加装公寓楼进水总阀门,开挖维修自来水主管道。9.全力防疫,保一方平安。我校坚定服从区局统一指挥,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实行日测体温、日消杀、日上报、重点人群包抓、门禁登记扫码、全员两天做一次核酸检测等制度,确保师生健康安全。二、取得社会效益2022年,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勇毅拼搏,我校校容校貌校风焕然一新,“双减”政策有效落实,“五项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素质教育全面开花,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一年来,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校园秩序安全稳定和谐。圆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三、存在问题:1.骨干及学科教师短缺问题突出。现有名优和骨干教师较少,学科教师短缺,影响了学校后继发展。2.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在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没有实现理念、设施、制度、手段信息化。3.优秀模范典型师生发挥不突出。全校师生没有完全形成向优秀学习、争做优秀的氛围。四、今后努力的方向1.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理念水平和执教能力;努力向区内外强校学习、加强与区内外名师工作室联系,借鉴经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办品质学校。2.进一步发挥专递课堂资源优势,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3.树立典型榜样,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培养师生学习兴趣,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进一步提升“书香校园”建设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