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土地监察大队

杨陵区土地监察大队

发布时间: 2023-03-15 11:08
单位名称 杨陵区土地监察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监察保障。宣传贯彻土地资源法,监督检查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住所 杨陵区凤凰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曹长权
开办资金 1.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万元 13.4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土地监察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地下砂石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突破。一是按照示范区安排,为加强规范和管理建设项目地下砂石资源,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地下砂石资源利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杨管办发〔2022〕8号)。二是创新执法巡查方式,在实施工程项目建设的9个项目现场安装了24小时实时监控摄像头,切实加强对建设单位私自外运砂石资源的监管。三是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11宗砂石资源违法案件,累计罚款27.7万元,没收18.63万元。公开拍卖4宗在建项目工程地下砂石资源,收缴砂石资源收益511.2844万元,维护了全区砂石资源管理秩序。(二)耕地保护监管方式取得创新。一是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探索建成了全区耕地保护视频监管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启土地执法监察新模式,为耕地保护装上“千里眼”,实现对全区重点区域耕地资源的实时监管,发现违法线索第一时间反馈各所进行调查,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早发现、早制止奠定了基础。二是高度重视执法巡查工作,建立了常态化巡查,购置执法车辆、便携式打印机、执法服装,制定印发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坚持每周一、三、五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三)努力完成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一是对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反馈2个问题进行整改,其中:杨凌现代农业融合体验园挖田造湖问题,拆除附属设施,回填雨水收集池25.12亩,并达到了种植条件,已通过验收。五泉镇王上村违法建设共享农庄乡村振兴项目,涉及占用耕地2.7亩,已依法拆除复耕到位。二是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工作专班、省厅总督办下发7月3日以后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为揉谷镇田西村建设的天地大动物营养基地厂房,涉及占用耕地3亩,已依法拆除复耕到位。三是对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2个问题进行核查和整改.(四)严格开展违法案件查处工作。一是对自然资源部下发杨凌示范区2021年度土地卫片259个补充图斑,2022年度土地卫片231个季度图斑,完成了外业核查,内业研判,按照核查技术要求完成了核查任务,提交了核查成果,判定4个违法图斑。二是在土地执法方面,立案查处9宗违法行为(含土地卫片违法图斑),共计罚款24.07万元,处理人5人;涉及各类问题整改共恢复耕地53.73亩;在规划执法方面,立案查处4宗违法行为,查处违法面积5907.41㎡,处罚金额499153.3元。三是按照区“两抓两拆十个提升”工作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对全区企业、单位用地红线进行摸排,共排查围墙围挡44处,发现违法占用绿地、公共用地、侵占土地红线的企业、单位29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应该拆除的围墙坚决拆除,截至目前已拆除4家企业围墙,拆除面积5323.96㎡,限期整改1处,责令办理相关手续24家。四是对渭惠路提升改造工程,联合城管拆除15处违建,面积约800平方米;对东环北路西杨凌军粮储备库东,占用人行横道违建涉及的水泥地面进行拆除,面积约1000平方米。对绿地一期一楼部分业主毁坏部分公共绿化种菜、建鱼池和小型休闲亭等问题进行违反规划建筑认定工作。(五)大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全区23宗共计1228.78亩涉嫌闲置土地启动了调查处置程序。截止目前:已处置收回5宗312.55亩,已督促开工7宗360.31亩,已拟定处置意见3宗43.02亩,变更规划1宗51.5亩,置换土地1宗70.15亩,剩余6宗,其中产业1宗,商住5宗,391.25亩正在立案查处。(六)不断强化自然资源日常监管工作。一是2022年以来日常巡查80余次,制止并整改刘某在权家寨耕地上倾倒建筑垃圾、秦丰种业在基本农田建设生物育种实验基地等23起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二是组织开展耕地保护暨执法监察“以案说法”活动,通过耕地保护暨执法监察政策法规宣讲和现场执法拆除等活动,为切实维护土地管理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制定印发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并通过全区耕地保护视频监管系统实现实时监管。(七)认真扎实开展信访工作。2022年以来,共受理转办的扫黑除恶重复问题线索1条,受理检察建议书5件,已全部答复办结。同时,我局坚持畅通自然资源领域线索征集渠道,受理省示范区信访系统8件,受理部门接访5件,12345便民热线反映问题111件,网格化事件反映问题7件,目前已全部办结。规划上接待上访群众14起,300余人,协调处理绿地一期、曦鹏盛世、盛世豪庭、华润锦绣城等多起房地产领域信访事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起。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认真核查违规违法用地图斑,消除违规状态,并长期坚持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利用秩序,有效的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确保社会有序发展。二是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经济效益一是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二是遏制土地违法行为,规范土地利用秩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使用提供保障。三是为防止国有资源流失,保障全区砂石资源市场良性供给,规范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地下砂石资源管理工作,为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资源保障,实现财政增收。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日常执法和巡查工作中,个别执法人员不熟悉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案件总体质量不高。二是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群众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知晓率不高,对占用耕地违法违规建房的后果意识不清,存在不知道违法,拆除后胡乱上访的情况。三是执法工作还不够规范、有序。主要表现在执法工作人员对政府推进的重点建设项目存在查处不够积极的问题,执法工作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依法查处、推进整改。(二)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学习,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按照执法支队的职责定位,将执法职责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法人员身上,夯实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对原有的执法制度和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结合执法工作新要求,修订完善执法制度及案件办理流程,推进执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充分利用4.22、5.12、6.25、12.4等宣传日,结合土地执法案例,按季度在各个镇(街道办)辖区开展土地执法“以案说法”活动,正确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增强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耕地保护监管,落实违法整改工作一是按照《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要求,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与各所配合,坚持每周巡查不少于3次,建立动态巡查台账,并在违法行为多发时段、高发区域、易发时期加大巡查频率。(二)有序进行砂石资源利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关于规范全区地下砂石资源利用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砂石资源日常管理相关制度和机制,强化日常和夜间执法巡查,进一步明确监察队与基层国土所的工作责任,提高执法效能,实现对砂石资源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同时,对揉谷辖区等易发区域的在建项目进行重点监管,坚持不间断夜间巡查,在施工项目建设现场安装了24小时监控摄像头,对在建项目的地下砂石资源进行了备案、认定、会审,出具处置意见,加强拉运、堆放砂石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好行业乱象的发生。(三)切实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一是对出让后未建设的土地要逐一建立台帐,督促土地使用企业按合同约定按时开竣工。对发现的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要及时提出处置意见。二是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大对涉嫌闲置土地的调查处置力度,对不按约定动工建设的,采取收缴闲置税、约谈、处罚、上传信用平台,直至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措施予以处置。(四)加强信访办理工作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登记、转送、交办、督办、办理、答复、送达、评价等各项制度。二是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办理,落实首访责任制,加强跟踪,一盯到底。三是进一步完善源头预防、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多元化解的信访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