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县> 富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富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发布时间: 2023-03-15 11:00
单位名称 富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住所 富县正街
法定代表人 李新刚
开办资金 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富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28万元 31.02万元
网上名称 富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上级农经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我站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依照《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具体问题处理意见》,集体资产交接完毕后,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村委会分设账户、分账管理、分别核算,在清产核资、成员身份认定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515个,其中村级128个、组级387个,统一印制颁发股权证书34984份,理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关系,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发放《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证》515个,均设立了银行独立账户,为后续发展集体经济、健全改革体系奠定基础。2.积极推动村(居)民委员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分离,印发《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移交的通知》,确定了12个集体经济项目村开展政经分离工作,总结经验,为后续全面开展资产移交及政经分离工作夯实基础。二、集体经济发展1.全面实施并建成投产25个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涉及种养类项目12个、加工储藏类项目6个、休闲农业类项目3个,商贸服务类项目4个。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以25个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加快推动启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平台,率先将25个实施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项目村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进行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在后续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保障资产保值增值。3.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把完善制度作为农村“三资”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性工作,注重从制度上对农村“三资”进行规范管理。初步研究制定《富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暂行)》、《富县农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暂行管理办法(暂行)》、《富县农村集体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暂行)》、《富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暂行)》等规范性文件,待随后以正式文件印发,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组织健康运行提供保障。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11个,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村47个,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村50个,5万元以下的村20个。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1.宣传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为此,我站从抓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入手,采取印发材料、宣传典型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关知识和重大意义,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化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今年以来,共发放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问答书本200余册,宣传彩页500余份,典型材料30余份。2.加强培育,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组,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意愿强力的农户座谈,对成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努力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来,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42家。3.强化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19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录入并纳入合作社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管理,对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进行了监测,经监测,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均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监测合格。4.为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指导服务力度,制定了“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工作制度”、“富县家庭农场辅导员工作制度”,经乡镇按要求推荐上报,成立了全县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并将县镇19名辅导员信息录入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名录库。截至目前,全县家庭农场累计14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2家。合作社累计36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合作社5个,市级示范社42个,县级示范社73个。四、土地承包管理1.在全力配合由县纪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社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暨机动地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机动地管理及承包地流转合同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开展为期4个月的农村机动地管理及承包地流转合同管理问题专项排查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排查机动地经营9563户45452亩,规范发包合同9416户44685亩,收缴承包费807.1万元。2.开展工商企业拖欠农民承包地流转费排查整改工作,全县工商企业流转农户承包地涉及企业25家,流转面积1982.94亩,农户190户,流转金额328.91万元,通过逐村组认真排查,没有工商企业拖欠农民承包地流转费现象,进一步维护和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3.开展“小田”变“大田”摸底工作,建立详细排查台账,共排查出“小田”变“大田”涉及农户476户,面积1584亩。实现了“集碎为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水平,为持续推进落实“三权”分置奠定基础。4.严格按照《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设施农业农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对杨家湾村、八条硷村等5个行政村上报的设施农用地建设进行了现场实地核验,并完成备案。五、耕地内苗木清理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全面清理耕地内绿化苗木,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产能稳中有升。一是制定印发《关于做好耕地内苗木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清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方法步骤。二是落实乡镇苗木清理工作主体责任,积极进行跟踪指导督查,于5月15日将占用耕地苗木所涉及的2461户11483.35亩2576宗,废弃大棚640个,462亩全面清理完成。三是对耕地内苗木清理后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按照《关于做好苗木清理后耕地整理及复耕复种工作的通知》要求,督促各乡镇巩固耕地内苗木清理工作成果,对已完成苗木清理的耕地进行全面整理,鼓励、引导农民对清理后的耕地进行复耕复种,确保耕地不撂荒,粮食稳生产,截至目前,清理后的耕地已全部完成复耕复种,复耕复种率100%。六、党建、作风建设1.抓党建,促落实。积极落实党建工作任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做好“三会一课”,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加大对“学习强国”平台的利用,以党史教育为主线,结合“富县高质量发展我该怎么做”坚持新时代新思想,积极开展各类学习、讨论、党课20余次,撰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建立“问题墙、回音壁”。2.认真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以“弘扬延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学习的中心任务,利用每周例会时间,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汲取营养,共开展集中学习10余次,做到了以学习促进工作的提升,以学习推动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查找问题,改进作风,共排查梳理单位作风建设问题3条,个人作风建设问题20条,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坚持分类推进整改。七、存在问题1.改革性工作推进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经工作职责不断增强,内容也不断增多,加之农经工作人员数量少,导致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工作进展也较为缓慢。2.农经人员配备较为薄弱。现阶段,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经工作职责不断增强,内容不断增多,要求不断提高,农经人员数量少的问题和农经工作量大、面宽、任务重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目前,虽然给乡镇经济综合服务站加挂农经站牌子,乡镇农经站站长由乡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兼任,但无固定的农经业务人员,加之农经工作业务性强、专业性高,各级党委政府布置的农经工作,乡镇只能临时安排人员干,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致使农经工作陷入困境。八、下一步工作思路1.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切实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秉着实事求是原则,用心谋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二是从行动上主动起来,组织村干部、金融人士、乡村能人召开座谈会,深入探讨交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安排业务骨干深入村组开展指导工作,重点对25个实施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村集体进行指导,全面掌握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运行状况,进一步加强对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健康运行,谋求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提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提升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引领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工作,提升其管理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