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陇县> 陇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陇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4 17:41
单位名称 陇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和服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的征缴、给付、营运和管理。
住所 陇县市民中心
法定代表人 张建斌
开办资金 6.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陇县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53万元 6.31万元
网上名称 陇县医疗保障经办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多措并举,参保工作出实效。1.拓展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效能。针对不同参保对象,建立财供单位职工参保群、企业职工参保群,通过微信群发布工作信息、政策宣传、业务培训、业务受理,方便参保单位和群众政策咨询和业务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参保业务90%以上均通过微信群办理;2.积极推广省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办理各项参保业务,通过线上培训、面对面指导,实现了基数调整、缴费申报百分百网上办理,全县所有参保单位医保管理员都能线上熟练操作;3.积极应对新系统上线带来的业务影响,确保业务顺利衔接。4.开展职工参保年限集中认定工作,为减少参保职工退休时参保年限认定困难,我们今年开展了对有认定需求的参保单位集中认定职工参保年限工作,全年认定单位6家235人;5.助企纾困,严格落实参保企业医保3个月缓交政策,缓交期间不收取滞纳金。6.加强镇村医保经办人员业务培训、指导工作,逐步让更多的镇村开展各项医保服务事项办理工作。线下组织各镇医保服务中心业务人员业务培训一次,通过录制业务操作视频指导村医保服务站人员业务工作;7.优化服务,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医保代办代缴服务,代办代缴灵活就业人员缴费128人;8.高效率完成线上下线异地备案审核工作。线下及电话业务即时办理,小程序当天审核,全年办理异地备案1276人次。(二)攻坚克难,结算工作“超达标”。一是两定结算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后,业务人员深入学习结算流程,积极应对各类问题,攻坚克难,在全市率先完成新系统定点结算业务。二是提高手工零星结算工作效能。在提高结算效率的基础上,结算工作标准再提升,统一标准和规范,让结算更精准、政策执行更规范。同时开通零星结算绿色通道,对医疗费用大、特殊困难群众,特事特办,优先单独结算单独,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三是高质量完成异地定点结算工作,每月按时指导督促异地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异地结算申报,全年共结算异地人员就医417人次27.5万元;四是对于受信息系统影响个人待遇结算错误和涉及就医情况复杂、政策不清晰等特殊结算业务,积极受理,主动担当,全年特殊待遇结算39人次,最大程度维护参保群众权益,做到应报尽报。(三)蹄疾步稳,基金支付跑出“加速度”。2022年对于基金支付工作是艰巨而具有挑战的一年,克服信息化改造无法系统拨付的困难,为确保医保基金每月按时拨付到各定点医药机构,采取线下预付形式,拨付61家定点医药机构6个月医保基金3772万元;第一时间拨付2022年周转金958万元、拨付疫情周转金295万元,为我县医药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抗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高效率完成参保群众零星结算、居民参保退费、特殊人群参保补助、个人账户退费等支付工作。全年共支付医保基金5145笔22079万元。(四)加强两定协议管理,规范医保服务行为。一是严把医药机构协议定点的准入关。目前,我县纳入协议管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1家,村卫生室168家,定点药店44家;二是强化日常管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属性、服务协议、开通服务、银行账户等信息全量维护录入并动态调整,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各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政策的落实、医保服务质量和服务协议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将日常监管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三是做好2021年度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考核以及2022年度总额预算管理工作,应用考核结果,合理分配住院额度,建立总额预算风险预警制度,每月统计分析、季度通报,对预算超标单位下发预警提醒函,有效防范基金超值风险。(五)加强医保信息化建设,促医保服务提质增效。一是通过医保信息化,实现全县126个医保经办服务(中心)站、65家医药机构、168家村卫生室以及1611名经办人员、医务人员编码并入国家医保数据库,建成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和医疗保障网络,让群众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医保服务;二是积极推动“互联网+医保”服务医保,推广医保服务网厅和医保app应用,多渠道激活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应用,方便参保群众“扫码”就医购药,让群众通过医保APP实现参保登记缴费、信息查询变更、参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业务经办等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三是积极应用医保智能监管平台,通过医保大数据全方位、全流程的智能监控,提升医保智能监管能力和监管效能。(六)“两病”、慢病服务提升再扩面。优化职工慢病报销流程,实现定点医药机构直通车报销,简化特药审批流程,异地就医患者可凭就医地三甲医院意见享受特药报销;全年办理申报业务1831笔,审核通过1159人次,办理备案制卡960人次;办理零星手工结算3933人次,报销金额187万元;接待群众业务咨询1200余人次。目前,我县纳入保障的城乡居民“两病”患者28420人,纳入居民门诊慢病保障的患者13109人,城镇职工慢病1072人,特药备案213人。(七)抓落实,集采工作初显成效。积极组织药品、耗材集采网上申报和结余留用考核实施工作,全年组织药品集采网上申报10批次,耗材集采申报8批次,实施结余留用考核批次,组织各定点医疗机构集采下线培训1次,线上培训4次。20家定点医疗机构由年初参与集采的4家到目前已全部参与集采工作,2022年全年我县集中采购药品733.56万元,耗材62.32万元,节约医保基金300余万元。(八)医保经办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全力做好城乡居民参保经办工作,尤其特殊人员参保清零及视同参保佐证资料收集工作;二是完成2022年度特殊人群参保资助认定和资助工作,认定符合资助条件特殊人群13310人,发放参保资助211.67万元;三是完善各类乡村振兴资料、台账,建立县镇村参保、住院、慢病和“两病”认定、报销台账;四是积极派员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组织人员到帮扶村开展政策宣传、卫生整治等帮扶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参保及基金征缴方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我县参保单位共计394家(其中财供单位185家,企业209家),职工参保人数14119人。2023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209316人。(二)待遇保障方面2022年全年,审核结算271334人次,报销医保基金3216.96万元。其中定点医院住院结算2460人次1050.85万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为74.18%,门诊个人账户结算27265人次291.04万元,门诊慢性病结算341人次13.21万元,大病187人次106.12万元;定点药店个人账户结算238984人次1612.85万元;零星手工结算住院费用78人次63.88万元,门诊慢特病零星结算241人次48.02万元,门诊慢病结算1971人次40.85万元;生育津贴发放55人次94.21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结算288人次182.54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年审核结算306908人次,报销医保基金12365.12万元。其中定点医院住院结算34138人次10531.31万元,住院三重保障后实际报销比例为65.89%,门诊统筹结算217462人次674.77万元,门诊慢性病结算50569人次668.62万元,“两病”报销2057人次15.5万元,医疗救助结算9146人次584.91万元,大病结算904人次124.46万元;零星手工结算住院费用892人次338.84万元,门诊慢特病零星结算92人次4.35万元,门诊慢病结算794人次7.27万元。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2022年,我们虽然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医保经办标准化服务仍需加强。2.内部控制管理较为薄弱。3.两定机构协议管理还需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超支较为严重。(二)改进措施:1.加强医保系统行风建设,整理统一经办流程,规范经办服务。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来预防经办风险,以保证基金安全与规范运行。3.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巡查机制,加强配合。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全力推进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工作,实现2023年全县二级医院DIP付费目标,加强两定机构协议管理,积极探索两定管理新方法。(二)全力配合做好乡村振兴医疗保障经办工作,落实医疗保障报销、资助等各项政策,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工作,完善内控体系,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