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提供资助保障。全县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前组织及贷后管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管理发放等。 | |
住所 | 陇县北坡东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文波 | |
开办资金 | 38.2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9万元 | 1.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陇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全面落实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生,精准施策,精准资助”。1.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一是学前教育阶段:2022年我县共下发学前一年免保教费补助资金及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补助300.6925万元,共有8027人次享受免保教费和生活补助。二是义务教育阶段:为中小学学生免除课本费305.1767万元;为12243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480.526万元(其中为已脱贫户子女及重点监测对象学生9976人次发放生活补助377.56万元);三是高中、职中阶段:今年我县共为1894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224.35万元;为8342人次学生免除学费665.92万元。为2221人次中职学生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06.325万元;为3259人次中职学生免除学费325.9万元。四是大学阶段:为1195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193.795万元;为143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了“宝鸡市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救助”项目,发放资助金85万元,其中已脱贫户子女及重点监测对象家庭子女104人,资助金额62万元;为156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路费9万元。2.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助学,提高教育资助的影响力。一年来,积极主动配合协调社会组织和个人,做好社会教育资助工作。北京明伦基金会“贝壳计划”资助我县150名贫困高中生,资助金额52.5万元;“小海豚”救助单亲家庭小学生30人,救助金额6万元;“华山论剑西凤酒”慈善资助贫困大学新生4人,发放救助金8000元;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恩来助学-宝鸡市“恩来助学”资金6000元;“长城资产助学基金”资助项目救助我县贫困大学生57人发放救助金11.4万元,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服务效能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规范、齐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实现资助对象精准、发放时间精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重点保障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关注“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家庭的学生,及时将其纳入资助范围,确保应助尽助。2.资助程序公开透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各学段资助工作管理办法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公示程序规范透明,坚持做到“两公示一集中”,接受全体师生和家长的监督。坚持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效果导向,注重工作程序,严把审核关口,紧扣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制度以及学生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类资助政策全覆盖无遗漏。3.资金发放及时、足额。各学校对经公示无异议的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资助金发放过程公开、公正、公平,采取受助学生和受助学生家长现场同时签字盖章,确认无误后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转入学生家长惠农一卡通的形式进行发放;普通高中段和职业高中段通过“普通高中资助卡”“中职资助卡”形式进行发放,坚持做到了专款专用、专帐核算,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抵扣、拖延支付等违规违纪现象。4.提高工作效率,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推行承诺制,做好预申请,实现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贷尽贷、应收尽收。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要求,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不让群众多跑一次冤枉路,多花一分冤枉钱。我们在服务大厅设置咨询台,安排专人解答问题、引导服务;特别是七月、八月办理助学贷款高峰期,为方便山区群众办事中午、下午延长工作时间,确保群众不跑冤枉路。并与今年九月份、十二月份先后两次由李主任带队深入曹家湾镇、城关镇、东南镇、东风镇收款,既给广大人民群众讲明了资助政策,又取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收款效率。5.精准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坚持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效果导向,注重工作程序,严把审核关口,紧扣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制度以及学生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类资助政策全覆盖无遗漏。鼓励推动县区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严格救助范围和条件,抓好高等教育入学救助工作,确保救助工作公开公正。推行承诺制,做好预申请,实现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贷尽贷、应收尽收。严密组织,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评选和资金发放。(三)强化精细管理,提升营养改善计划水平今年我们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改善学校食堂加工条件,狠抓规范,精细化学校食堂管理,抓好抓实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宣传营养改善计划扶贫惠民政策,确保了我县营养改善计划的高效实施。2022年春季学期,28707名学生拨付1291.815万元;秋季学期,13498名学生拨付600.661万元。1.积极协调、组织落实今年秋季“营养改善计划”。为严格落实省、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要求,2022年秋季学期起,我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调整为农村学校农村学生和城区学校的建档立卡及残疾学生。根据调整变化情况,县资助中心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的同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深入城区各中小学校及县配餐中心,协调指导相关单位开展摸底核查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就城区学校营养早餐的配送区域协商讨论。经充分调研、协商、沟通,9月1日,县配餐中心开始正常向农村中小学配送食材,学校开始给学生加工提供营养餐,保证学生营养餐正常供应。2.大力提升学生营养餐营养品质。落实每生每天5元标准,科学有序运行“5+x”营养餐模式,强化学校食堂岗位职责,落实营养餐食谱管理、校长陪餐等制度,充分发挥学校膳食委员会监督作用,倡导营养师进食堂,确保营养餐营养搭配科学合理、餐品优质稳定、学生就餐满意,以“营养、安全、热乎、可口”供餐目标,保障学生健康成长。3.“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全覆盖。在县教体局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县学校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依托视频技术推动县域各学校从明厨亮灶向“互联网+”视频实时直播推进,将厨房重地从幕后搬到了前台,促进了学校食堂规范管理和食品安全。我们督促各学校严格执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标准,以“透明操作阳光厨房”的建设要求,“分批实施循序推进”,2022年3月完成第二批40所学校安装;2022年10月,完成第三批新建4所幼儿园安装,覆盖率达到100%,为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设施保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我县严格执行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全年为普通高中免除学费,为全县家庭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中职免除学费,为全县家庭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进一步拓展探索食育工作。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持续探索食育的有效方法,指导学校强化“五育并举,食育融合”的理念,以“食”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实践教育活动,利用广播、板报、电子屏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食育知识宣传,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样板,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范围不够广泛;2.对师生的服务不够细致,为民服务意识还需加强。(二)改进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全县贫困学生都了解知道政策;2.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监管是搞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关键。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强化审核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夯实责任、责任到人。(二)在受助学生资格审核方面严把“三关”,坚持“三公开两公示一集中”制度,做到集中发放、见人发卡。(三)在指标分配方面,增强透明度;积极参与资金监管,对助学金、免学费等资助结余资金要督促、学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