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陕县>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

发布时间: 2023-03-14 16:51
单位名称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天然林、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管理保障。业务范围:负责全县天然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住所 宁陕县城关镇迎宾大道33号
法定代表人 黄晓
开办资金 88.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陕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5.63万元 22.56万元
网上名称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2年9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我单位在县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年来,我站围绕“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全面践行“两山论”大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态工程;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长效监管”的总体要求,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力推进镇村林长制高效运转,夯实“林长之基”。全县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总量持续增长,林分质量显著提升,秦岭范围内以天然林为主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是实行护林员“网格化”精准管理,全面夯实了240.73万亩天然林管护责任。建立了森林资源网格化监管平台,将全县森林划分为1100个网格,每个网格各落实1名生态或天保护林员负责森林资源管护。网格员、管理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上传、查看有关信息,实现了全县森林资源监测大格局、全时段、全覆盖。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加快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构建湿地监测系统,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修复河道两岸的防护林,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其固土护岸、保持水土的功能,落实旬河源国家湿地相关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目前湿地保护面积稳定。三是启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森林质量。编制了《宁陕县三河口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计划书》,推进引汉济渭三河口库区生态修复。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原则,通过划定区域分区保护、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系统建设等措施,逐步改善库区天然林分结构,注重培育优良乡土树种,提高森林质量,全面提升三河口库区生态服务功能。(二)野生动植物保护持续加强。一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常抓不懈。组织开展的各类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宣传活动3次,在县城广场发放“禁食、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册页200余份;制作保护野生动植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宣传视频,循环播放。二是野生动物救助工作有效开展。今年我站共救助野生动物16起,其中8起经救助后,符合放归条件已放归自然。三是野生动物伤人肇事事件处置妥当。全年野生动物致害享受保险赔付的群众109户,赔付金额280511.99元。其中伤人两起,赔付金额:53098.24元;其余均为财产经济作物受损赔偿。四是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监管扎实开展。目前我县有8个有证及取得行政许可及备案的场所,我们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制度,每月进行一次督导指导,及时掌握各企业发展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今年全县林麝种源调配122只,新生林麝幼崽200只,共有林麝存栏量775只。五是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行为。按照《宁陕县2022清风行动方案》协同森林公安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整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动,查处制止破坏野生植物资源11起。六是护秋狩猎队正式上岗。为更好地解决保护野生动与群众利益之间的矛盾,筹措资金30万元,用作护秋狩猎队的劳务费支出。截至目前,护秋狩猎队共出动164余次,猎捕野猪69头。七是积极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全县大力打造升级旅游景区的要求,对渔湾逸谷、梅子镇梅园等旅游景点内的古树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制作了古树名木保护标识牌;结合全省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省级挂牌的40棵古树进行实地查看,记录古树的生长态势,并由森林警察大队拍照留存,未发现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情况。(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2022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6282.2亩,成灾面积757.2亩,其中病害2807.2亩、虫害23475亩。我站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进行技术培训,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58770亩。二是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对全县28万亩松林进行了普查监测;对重点区域松林注药防治面积2500亩,诱捕器防治面积500亩、飞机喷药防治面积65000亩,清理枯死松树26838株;拔除梅子、龙王二个疫点镇和城关镇2022年实现无疫情的任务。三是加强检疫封锁,疫木监管到位。利用我县4个临时检疫检查站,对调进调出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调运苗木、松木及其制品;加强对调进苗木、松木及松木包装材料的复检和监管工作,一旦发现带病虫的苗木、松木及其制品就地销毁,严防松材线虫病扩散和传播;组织市场监管、公安等执法力量,加强对苗圃和涉木单位的检疫监管工作,并且签订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承诺书,严禁带病虫苗木、木材及其制品进入市场流通。四是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科技公关项目。成立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研究院和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林业局共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研究院宁陕县松材线虫病防控试验站”,陕西省首个科研院校与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共建的松材线虫病专业试验站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22年开展了8次科研活动,应用新型颗粒剂和菌剂进行了防治试验200多亩。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天保站一年来的努力工作,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资源管理能力日益加强,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提高,林区民生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全县人民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和关注,增强了群众保护森林、改善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林长制全面实施、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林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经济效益分析。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森林面积持续稳定,森林蓄积增加5.8万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提高,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2022年按期足额完成3561.27万元公益林补偿资金兑付工作;森林资源管护带动1118名农村人口就业,其中天保护林员293人,人均年增收1200元;生态护林员(已脱贫人口)825人,人均年增收7200元。野生动物伤人肇事赔付为农户止损28万元;护秋狩猎队20余人,人均增收6000元。森林病虫害防治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65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三、存在问题。(一)我县地处秦岭核心区,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天然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全覆盖难度较大,病害传染源扩散存在较大隐患。(二)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不足,每年资金缺口大,给我县的总体防治工作留下了隐患、增加了难度。(三)部分天保和生态护林员存在履职不力的问题。四、改进措施。(一)积极向上级争取松材线虫病防控经费。(二)是积极开展联防联控,扩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成效。(三)加强天保和生态护林员履职培训,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进一步完善管护体系和制度建设,认真做好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依法治林的力度,降低森林资源灾害发生率和人为消耗量,促进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二)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帮助林区群众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三)积极开展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和野化放归工作力度,推进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繁育基地建设,配合森林公安严厉打击和查处乱捕滥猎、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四)加大森林病虫害宣传、监测预报、检疫封锁和除治力度,积极配合检疫执法工作,遏制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大力推广和应用生物、先进药剂药械防治技术,促进无公害防治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