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农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农业园区规划的制定审核、实施管理工作;做好农业园区建设的总体协调工作;做好农业园区发展动态、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信息反馈;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农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指导镇、村及合作社搞好农业园区土地流转工作;搞好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及农产品营销;做好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工作。 | |
住所 |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孟阳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刘小凯 | |
开办资金 | 3509.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322.11万元 | 6510.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农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杨陵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1123”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一是与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对全区产业现状逐地块进行摸底调查,绘制“土地现状图斑”,其中:设施瓜果蔬菜地块面积14258亩。二是完善《2万亩设施蔬菜育种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建设程序、补贴标准;联系西农专家和雨露公司,提供了大棚设计图和预算,提出了6种瓜果蔬菜高效栽培模式,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计划。三是督促镇(街)各确定了1处设施蔬菜示范点。目前,农科集团建设18座日光温室大棚,并完成内外保温设施配套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田东村集体经济联合体完成了棚体改造收尾工作;泉江农庄、花向阳合作社、阳光花卉基地已完成大跨度拱棚主体建设和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完善薄膜连栋温室;杨凌稷杨合作社完成了二期规划内地表清理工作。四是全年整治撂荒大棚192座,拆除大棚耳房180处,整治撂荒土地400余亩。(二)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杨陵区农业经济循环项目。已完成前期相关勘察、设计、图纸等工作,落实临建和办公场所,发酵车间已完成灰土地基标高与轴线尺寸监理复测,陈化与辅料加工车间进行独立基础短柱钢筋绑扎,模板安装。二是年产1万吨腐植酸水溶肥及腐植酸系列生态环保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已购置液体生产灌装线设备及小型货车,完成1200平方米仓储区二架平台施工、厂房内相关配套设施已安装完成。三是杨扶路沿线产业提升改造工程。对杨扶路沿线的4家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已逐步进行提升改造,杨凌绿野千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3座塑料拱棚种植有机实验品种;杨凌华向阳合作社建设大跨度拱棚2座,薄膜连栋温室1座;杨凌秋禾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草莓3座;汇成果业农庄与五八同城协作建设新品种樱桃示范园200亩。(三)招商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一是招商引资。新引进企业项目3家,续建项目3家,累计上报招商引资任务5000万。二是项目策划包装。策划智慧生态渔菜工厂、汉方村现代化生态农场、油莎豆产业园、香草种植及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4个,达到可研水平2个。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截止目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5万元。(四)农村产权交易。一是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印发了《杨陵区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各镇(街道办)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各村(社区)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点,农村产权交易三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二是深入开展闲置资产资源大摸排。共搜集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27处、闲置农房148户。全年盘活村集体和农民闲置资产资源27宗,绿化树木800余棵,总成交金额2200余万元,三是开展政府采购项目进场交易工作。9月份以来,按照区纪委和区财政局安排部署开展政府采购项目进场交易服务,共开展政府采购招标项目21宗,总成交金额3181万元。四是积极与周边县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接区域合作。目前,已与铜川市王益区签订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合作意向书;与西安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达成了合作意向。截止目前,农村产权交易战略合作县区达到12家,与西安市初步达成整市11区2县信息共享机制。五是继续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全年为4家经营主体办理了产权鉴证,为14家经营主体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742万元。(五)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按照区政府安排,与示范区行政审批局完成了秦川牛北区800亩土地置换资产评估及赔付谈判工作,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政府研究。(六)园区服务工作。一是建立地租收缴发放风险防范机制和农业低效产能有序退出长效机制,全年督促企业缴纳地租591.6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全年完成安全生产培训2次,消防演练培训1次,劳动技能培训200人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会议15次,预新增就业60人。三是全年实施水电维修138次。其中,小型维修134次,大型维修4次。四是加强小湋河、漆水河沿线日常保洁和设施维护,做好园区廊架、凉亭、公厕等公共设施的日常管护和维修以及园区生活、生产垃圾的清运服务工作。五是坚持常态化开展入园企业、农庄安全生产检查,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5份,全年对28家农庄、26家入园企业开展3轮检查,共排查安全隐患44处,发放整改通知书8份,完成整改44处。六是坚持人机结合的清扫模式,对杨扶路、孟杨路、揉谷产业路、五泉产业路、小韦河东西等6条主干道路机械清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随时做好保洁清扫工作。七是对辖区内绿化苗木浇水5次,高标准修剪8次;对6条主干道路绿化带打草6次,病虫害防治2次,对19个片林打草4次,病虫害防治2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我办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提升,年终综合考评总体靠前。园区的各项服务措施受到广大种植户、企业、合作社的一致好评,园区产业发展、农户收入大幅度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等有所改善。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园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二是园区企业安全意识不强;三是部分企业地租缴纳发放不够及时;四是受土地规划调整,闲置撂荒大棚清理整治和低效产业专项升级难度大等影响,“1123”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进展缓慢。(二)整改措施:一是健全园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做好园区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二是不断增强园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和消防演练;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地租收缴发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结合国土资源局国土空间调整和三区三线的划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1123”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我办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1123”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创新工作做法,更新工作思路,加快整治废弃大棚乱象,以集中片区建设为主,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转变工作策略,深入开展跨区域农村产权交易,大力开展各类产权信息摸底统计和对外挂牌,力争成交一批农村产权闲置资源资产。同时,持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提供保障。三是克服困难,多方协调,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循环项目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做好西甜瓜育种、西红柿育种和仙渔仙果等2万亩设施蔬菜育种和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四是不断优化园区服务,持续做好园区安全生产、环境卫生、防尘降霾、水电服务等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