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中心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加强政治引领和意识形态管控。一是扎实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通过区、镇、村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不断夯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建设走深走实。二是意识形态工作进入新阶段。围绕上级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培树先进个人和最美退役军人,每季度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和包村宣讲等工作,加强“杨凌吧”等网络舆情监控,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弘扬正能量,提振干部作风。三是对外宣传亮点纷呈。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全年上报工作信息61篇,其中在中省级媒体发表新闻稿件26篇,在市区级媒体发表稿件35篇,有力宣传彰显退役军人精神风貌和工作成绩。(二)完善保障体系,不断夯实服务基础。一是实行台账化管理。梳理完成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完成“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网络信息填报,积极参与政务服务“百日行动”活动,较好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有效压缩等任务。二是丰富宣传载体。在就业招聘、教育培训、节日慰问、褒扬纪念等活动中包含《保障法》《烈士褒扬条例》等相关宣传。三是扎实推进服务站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基层服务站创建工作,全年完成11个村“示范型”创建任务,全区“规范型”服务站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四是高效完成《退役军人优待证》申办任务。在大寨街道办先行试点的基础上,自4月起全面启动优待证申办、发放工作。全年共受理4614人,已发证4399人,持证率达96%。(三)坚持政治属性,打造专业队伍。一是发挥兵支书作用。完善学习制度,持续发挥42名村级“兵支书”、“兵委员”作用。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党员干部上讲台”制度,全年开展岗位练兵活动4次。(四)及时落实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一是及时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共接收2022年秋冬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56人,接收率为100%。高质量完成2022年度政府安排工作的11名退役士兵安置任务,事业单位和国企就业安置率为100%。二是精准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帮助2021年返乡45名大学生顺利复学,技能培训比例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会同人社等部门开展招聘活动2次,推送企业招聘信息45期4700余个岗位;先后组织18名退役军人(军属)参加技能培训,助力11名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各类优抚资金保障落实到位。全年落实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社保补缴、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金、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门诊补助金、帮困解难资金等共计2647万元。四是落实困难帮扶。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包抓制度,为11名困难退役军人和3名重点优抚对象送去慰问品和“关爱基金”,解决其生活、就医等困难。五是做好涉军群体信访日常稳控工作。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会同公安、政法、信访、镇办等部门,精准实施重点人员矛盾化解和日常管控。2022年共受理退役军人来访问48人次,来信2人次,群体来访6次,政策咨询120人次,均按政策依法依规答复办结,未发生赴省进京涉军上访事件。六是精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区、镇(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农高会执勤、学雷锋等志愿活动4次。(五)加强联系,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一是开展走访慰问送立功喜报活动。“八一”、春节前夕,由军地部门主要领导带队全覆盖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官兵、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为荣立三等功的14名现役军人家庭开展“庆送立功喜报”活动2次。二是抓好褒扬纪念工作。组织清明节祭扫烈士、“9.30烈士公祭日”活动2次,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力量。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舆论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走访慰问、烈士公祭、军人优待优先及精心开展的“送政策法规、送就业信息、送残疾证、送综合服务”等常态化服务,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舆论氛围。二是在经济社会事务中体现退役军人力量。在换届选举中落实42名“兵委员”“兵支书”,创新“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载体,扎实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就业扶持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就业创业等方面体现退役军人力量。三是最大限度提升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扎实推进服务站创建提升基层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完成烈士陵园改造提升项目提升烈士褒扬活动保障能力、通过高质量完成移交(转业)安置、教育培训、优抚、社保补缴、烈士褒扬、帮困解难、信访维稳等服务保障工作,最大限度提升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四是最大限度体现稳定力量。通过社会各个层面的努力,基本实现退役军人领域稳定、和谐;通过广大退役军人不懈努力,在杨陵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彰显退役军人风采,体现退役军人稳定力量。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的颁布实施,退役军人工作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我区退役军人工作存在以下困难问题:一是对照中省工作新要求,明显存在“人少事多”的矛盾;二是系统人员能力水平不高,不能适应“优”的要求;三是基层仍存在个别镇(办)工作人员变动频繁、个别村(社区)工作“空转”等突出问题;四是信访矛盾时有发生,工作创新不够。(二)整改措施。一是推进体系建设。贯彻全省高质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会精神,狠抓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增加、充实区、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服务站)工作人员,不断拓展基层服务基础和保障能力。二是建强过硬队伍。加强学习培训和对外交流,注重日常指导、协调和督查,精心打造一支“讲政治、业务精、作风好”的退役军人工作队伍。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按照“强基础、提素质、优服务”的总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基层服务站创建工作。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基层服务站创建,打造“退役军人之家”,突出“军”的特色,树强标杆典型,切实发挥服务保障体系作用,努力实现“一站一特色、一地一品牌”。二是着力打造高质量工作队伍。配齐配强基层工作力量,加强队伍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系统内部业务学习或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会议,督导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落实年度任务清单。三是主动作为化解涉军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活动,引导退役军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切实把风险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退役军人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工作制度,对久拖不决或涉及面广、退役军人反应强烈的重大疑难信访矛盾问题,提交相关会议推动解决,推动退役军人群体稳定态势持续好转。四是全面做好移交安置工作。及时发放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做好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政策解释、量化评分、岗位提供、组织选岗、协助办理上岗手续等工作;做好退役军官的安置和政策解释等工作;做好2023年退役士兵返乡迎接和接收安置等工作。五是稳步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对接区直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收集资质佳、用工规范、信誉良好的企业资源,鼓励企业多为退役军人量身打造合适岗位;积极组织职业技能院校、企业家、退役军人创业典型等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讲解就业创业政策,分享创业经验活动,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六是深化卫生健康服务。坚持拥军优属与医疗卫生工作相结合,与区内优质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合作,积极筹建1-2家拥军优属医院。拥军优属医院将全面落实医疗优惠、减免及优先服务等各项优抚措施,并建立长效机制,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卫生健康服务,营造拥军优属浓厚氛围,不断增加优抚对象的荣誉感、获得感。七是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加强英烈褒扬纪念设施的维护管理,进一步优化改造杨凌烈士陵园环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盘活红色文化一盘棋;开展好清明祭扫英烈、9.30烈士公祭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加强对英雄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工作,让传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