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宜川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3-14 15:21
单位名称 宜川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旅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县属文化企业建立制度;健全考核体系;管理文化产权发展资金、基金。
住所 宜川县党政综合大楼1221室
法定代表人 赵艳阳
开办资金 6.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宜川县委员会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万元 1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年文化产业考核目标任务,立足宜川优势资源,创新工作举措,搭建交流平台,举办重大赛事,以坚定决心和切实行动积极应对疫情下行压力,2022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现就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企业营收方面。2022年全县规上文化企业营收5281.24万元,较去年同期15036.74万元,同比下降64.88%。面对不利局面,我县先后10次召集壶口管理局、文旅局、卫健局、壶口文旅公司等相关单位企业商讨举措,围绕景区提人气、促营收、稳增长集中发力,先后启动了“宜川人游宜川”、“延安人游宜川”、“陕西人游延安之宜川篇”的三层旅游市场复苏体系,推出免门票、门票7折等长期优惠政策,此外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点出台相应免票政策、举办系列营销活动,以超低价和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提升县域旅游人气,进一步拉动消费,激活县域旅游经济。(二)企业培育方面。组织人员先后6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全县文化企业进行摸底,形成工作台账,进一步梳理文化企业入库标准、流程,细化工作举措,做到分类造册、筛选重点、部门联合、实时跟进,引导和支持全县文化企业培育工作,全年共计培育文化企业6家,于4月指导成立以果袋印刷制造为主营业务的宜川县云链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确定为重点培育对象,随后多次前往指导工作,与统计局、税务局、行政审批局联合针对云链公司入库工作多次座谈,竭力为企业入库做好服务,但由于疫情、苹果授粉效果差、运营时间短等不利因素影响,云链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未能达到入库标准。多次前往“山水沁芳酒庄”“壶口飘香传习所”文化创意产品示范点进行现场指导,指导企业在传统销售农特产品单一模式的基础上,新增文创产品展示售卖等业态,将文化创意示范点升级打造,作为宜川地域文化对外展示窗口对外开放。(三)项目建设方面。按照《关于开展2022年陕西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征集陕西省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参展参会工作的通知》《征集文艺院团改革项目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度文化产业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征集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项目4个;围绕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报送项目及活动3个、参展企业2家、企业参展展品7件;申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申报2022年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5个。(四)招商推介方面。精心策划包装了盘古山如意川旅游综合开发、秋林抗战纪念地景区开发、石堡寨景区开发、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农耕文化传承项目招商等6个文旅项目,先后组织力量以视频招商或外出招商的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5月31日至6月2日,高勇带队我县党政代表团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考察交流,会上签订合作共建苏陕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框架协议,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县职业技术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旺庄街道、硕放街道、江溪街道、梅村街道、鸿山街道、新安街道、无锡星洲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交里乡、英旺乡、集义镇、丹州街道、云岩镇、壶口镇、秋林镇签订2022年度协作项目协议、6月30日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延安分公司来宜实地考察文化旅游项目、7月25日参加“陕北好风光”延安—榆林文化旅游推介会、7月29日宜川县与无锡市博润印务有限公司召开果品包装项目座谈会、8月9日广州義道投资有限公司来宜考察文旅融合项目。(五)文产活动方面。精心组织2022新吴·宜川“壶口杯”黄河黄土风情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和宜川县首届“如意杯”特色美食创意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两项中心活动。依托壶口瀑布5A级旅游景区平台,抢抓节日、旅游旺季等关键时段,举办了“浓情元宵·云游壶口”、“云观壶口瀑布”全网慢直播、“母亲河畔·祈福母亲”节日活动、“与人民同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儿童节、“与粽不同过端午民俗非遗玩不停”端午节、“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党日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音涛和鸣岳动壶口礼赞七一”陕西旅游集团《永远的山丹丹》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音乐会、“聚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八一”建军节致敬最可爱的人、心动七夕如“7”而至七夕节、“双节共庆”教师节中秋节、“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安康”重阳节、“迎国庆嗨不停”陕西壶口景区迎国庆等活动,参与“黄河安澜文旅共享”2022中国黄河对话活动和“黄河安澜津润三秦”网络主题活动。充分借助主流媒体优势,在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平台累计推送103条,累计点击播放量2.5亿次,“壶口瀑布碧流彩虹飞瀑”“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有画面了”等登微博热搜榜6次。其中“壶口瀑布碧流彩虹飞瀑”登微博热搜榜,先后在CCTV-13、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2022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新网等官方媒体平台累计报道80余次,累计点击播放量1.5亿次)。同时开通景区抖音官方账号团购功能,将宣传与团购相结合,扩展宣传及营销渠道,加强壶口瀑布品牌传播力度。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1、受疫情影响,2022年全县规上文化企业营收5281.24万元,较去年同期15036.74万元,同比下降64.88%。2、提升了宜川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和有力支撑。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全县文化产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与上级要求、区域发展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企业营收受疫情冲击较大。在今年的大力宣传、聚焦营销、开展活动的带动下,市场有所恢复,但面对疫情持续影响较往年同期仍下滑严重。二是规上文化企业培育难度较大。我县文化企业和个体基数较大,但业态单一,规模小,大都从事传媒、广告、装饰装潢等传统文化行业,培育难度较大。三是招商引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在挖掘宜川文旅资源,策划包装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2、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协调沟通。进一步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沟通对接,明确工作重心和方向,及时跟进指标任务情况,确保文化产业工作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要求扎实高效落实。联合统计等相关部门,对规上文化企业统计网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规范企业网报内容,做好应统尽统、应报尽报。二是加快培育步伐。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减税降费、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等政策措施,不断激活市场活力。积极协调争取规模大、实力强、成熟度高的企业在我县注册登记,为规上企业培育创造条件。对确定的规上企业培育对象,联合税务、统计、行政审批等部门,加强政策引领和跟踪指导服务,充分调动企业入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展文化产业实体下大力气。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各媒体的合作,积极开展旅游形象宣传。通过直播的方式,在壶口瀑布景区通过新华网、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同程旅游、央视频、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媒体平台发布旅游政策、线路等。通过策划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邀请各级媒体来宜采风交流,利用互联网方式向全体网民推介我县旅游资源。利用壶口瀑布、秋林抗战纪念地等景点,发挥网红达人作用,长期直播引流宣传。同时继续将宣传与团购相结合,加强壶口瀑布品牌传播力度,进一步扩展宣传及营销渠道。四是加大招商引资。结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延安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宜川县“十四五”规划,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文博会、文传会等节会展会,加强宣传推介活动,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营商环境,拓宽引资渠道,挖掘项目潜力,提升项目包装质量,争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在宜川。积极发展服务消费,积极招商和引进好企业、大项目,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力实现特色文旅产业全域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