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提供服务。“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等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编制服务;相关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检查等。 | |
住所 | 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社朝 | |
开办资金 | 6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万元 | 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等级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省委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一是认真组织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截至目前,2021年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与营造工程330.14万亩建设任务以及退化草原修复工程和荒漠化治理工程任务全面完成;2022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任务49.1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22万亩、退化林修复15.4万亩、封山育林22.55万亩,围栏6万米。二是持续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截至目前,今年完成人工造林33.9万亩、退化林修复27.5万亩、森林抚育38.7万亩,建设森林乡村81个。三是超额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依托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地方生态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94万亩,是全年目标考核任务93万亩的101%。局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一是组织开展2021年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省级复查工作。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在各工程建设县(市、区)全面自查的基础上,会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6市25县(市、区)工程质量进行了抽查验收。目前,外业工作已结束,正在进行内业汇总工作。二是抓好沙尘暴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沙尘暴灾害信息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全年共发生扬沙、浮尘52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未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天气。三是完成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通过对接融合“国土三调”数据,我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图斑数量从第五次的27万增加到240多万,初步统计形成我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及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监测数据库已按照时间节点要求上报国家林草局。二、开展的其它工作在完成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任务的同时,我站还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程建设。9月19日-20日,省林业局在神木市、府谷县召开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会,观摩工程现场、交流典型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重点工作;分别在延安市甘泉县、咸阳市旬邑县召开我省黄河流域退化林修复培训会,延安、榆林、咸阳、渭南、铜川、韩城6市41个县(区)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技术骨干等150余人参加培训,提高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二是认真落实省级领导批示精神。及时下发文件,并制定了省级问题整改方案,先后2次征求各单位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经省政府审定同意,于6月22日印发了《“十三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期末综合考核通报问题整改方案》,要求相关市级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认真整改落实,10月底前全面完成问题整改工作。三是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答复。积极与省人大高明伟、牛惠代表及省政协麻宝玉、姚建龙委员沟通对接,先后完成省人大第348号、第474号、第459号建议和省政协第469号、第609号提案答复工作,各位代表对答复评价为满意。四是抓好黄河流域问题整改。4月24日-26日,由薛恩东副局长带队,省黄河办、省水利厅派员组成核查工作组,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问题进行了核查,榆林市基本落实《整改方案》制定的整改措施,任务进度按时有序推进,建设质量执行工程设计标准。目前,已会同省水利厅按程序复核销号该问题。五是防范“二次沙化”风险。省政协《社请民意信息》第50期反映榆林市毛乌素沙地“二次沙化”风险应及早防范,按照一德省长批示要求,针对毛乌素沙地防范“二次沙化”风险,认真分析现状、成效和问题,提出了推进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了《切实推进榆林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并上报省政府。赵一德省长批示榆林市政府要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效巩固已有成果,持续修复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版图向北延伸。六是抓好省级财政下达的沿黄专项资金建设任务。今年,省级财政安排沿黄防护林工程专项资金1亿元,建设人工造林3.53万亩、退化林修复2.15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建设森林乡村16个。各地抓早动快,扎实推进。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七是切实抓好小切口改革。抓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小切口改革工作。分别在甘泉和旬邑县召开退化林修复培训会,培训6市46县(市、区)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下发《关于做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编制的通知》《陕西省**县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编制提纲(试行)》;组织技术人员赴渭南市大荔、合阳、澄城县,延安市宜川、延长、延川、宝塔、安塞、黄陵县,咸阳市淳化、旬邑县和韩城市,现地对退化林修复对象选择、修复方式进行指导。防沙治沙小切口改革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个,神木市8500亩和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红石峡沙地实验林场4000亩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任务已全部完成。三、主要工作措施(一)抓责任落实,努力推进工程健康发展。一是以省林业局、防护林站名义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各级将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是各级积极推行业务干部联络包抓制度,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形成省市县共抓工程建设的工作局面。(二)抓质量管理,着力提高工程建设成效。认真抓好工程实施前、中、后三个环节的指导、监管和督查工作。除省市督促检查外,各县区在造林季节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保证栽植质量。工程区各地加大抗旱造林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确保造林成效。(三)抓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工程建设活力。继续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报账制等管理制度,积极推广参与式规划设计、单株核算支付、企业出资治理等运行方式,激发工程建设活力,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四)抓舆论宣传,不断扩大工程建设影响力。我们拍摄了沿黄防护林专题片大力开展宣传,各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抓好荒漠化日等重点节点开展宣传,进一步增强人们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四、存在问题一是监管体制不畅。2022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法人单位是相关市林业局、监管单位是相关市发改委。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工程建设有的是市上统一组织实施,有的是各县组织实施,不利于项目实施和监管。二是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质量不高。部分县区作业设计不规范、设计文本粗放、修复对象选择不精准、修复措施较单一。三是退化林修复任务偏少。我省三北工程区现有退化林面积近1900万亩,其中720万亩急需修复改造,提升质量,增强防护功能。2022年国家下达我省三北地区退化林计划任务83.66万亩,任务量偏小。四是中幼龄林抚育没有专项投资。三北工程区绝大多数林分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营造的人工林,且以纯林为主,森林质量不高,防护功能低下,急需开展以抚育、定株为主要措施的森林经营工作。五是巩固治沙成果形势严峻。工程建设区有的地方滥开垦、偷牧夜牧等现象时有发生,地下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榆林二次沙化威胁等对沙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六、2023年工作打算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年。我站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奋力推动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认真组织实施2022、2023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二是抓好毛乌素沙地、白于山区、黄河沿岸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作。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将绿化任务和绿化成果落到实地、落到图斑、落到数据库。三是抓好退化林草修复工作。指导各地合理选择修复对象,科学确定修复类型,实施好退化林草建设任务;抓好老化退化灌木林平茬复壮、中幼林抚育,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四是持续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将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建设成样板工程,示范带动工程建设从黄河干流向支流辐射。五是强化项目管理,开展营造林督查指导、2022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省级复查工作。六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七是依托国家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地方生态治理项目,2023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93万亩。八是抓好神木市和省林科院红石峡沙地实验林场2022年度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建设任务。持续巩固榆阳、横山、靖边、定边县(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治理成效,积极开展科学监测和成效评估。九是建立健全突发沙尘暴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机制,抓好沙尘暴应急预防处置工作。严格执行《防沙治沙法》,认真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压实各级政府防沙治沙责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