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各类基金会清欠服务中心

华阴市各类基金会清欠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4 11:19
单位名称 华阴市各类基金会清欠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各类基金清欠工作提供保障。全市各类基金会清欠工作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及清欠工作有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各类基金会清欠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资金管理。
住所 华阴市东岳路市政府1号楼
法定代表人 王刚
开办资金 19.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华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3万元 19.3万元
网上名称 华阴市各类基金会清欠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纪违法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以来,清欠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摸清底子,掌握实情。针对清欠工作时间久远、矛盾问题多的实际,我办认真研究以前各种资料,拜访以前工作过的各位老同志,走访各个涉及的单位,在短期内基本掌握了清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做好原告,抓好个案。这两年,虽然调整了工作思路,变“突击、全面、行政”式为“持续、个案、法律”式的工作方法,也成立了清欠法庭和清欠经侦队,但由于前几年清欠是“大兵团”式,参与部门多,经手人员复杂,手续不规范。为了切实有效的开展工作,我们会同各有关单位及部分基金会主任,逐会、逐户进行分析归类、排队、整理现有资料和证据,先大后小,先易后难,进行依法清收。对一些大案要案,清欠办从当事人角度出发,当好原告,多方协调,多方催办,据理力争,尽力维护了股民利益,减少国有资产损失。3、加强督办,搞好协调。基金会清欠工作法律依据不很充分,政策界限不够明确,不管是主管部门还是公检法、审计等部门工作起来都有难度,畏难、推诿在所难免,这就显得督办和协调工作特别重要。我们克服困难,会同商贸办、信访局多次协商解决了由于基金会引起的经济赔偿,多方协调解决法院对基金会的立案、审理和执行的问题,专人负责督办法庭和经侦队的办案,做到立案要清,办案要实,结案要快。把前几年想立未立,积案未办的案子,已基本进入程序。4、厘清思路,创新举措。针对借款人长期赖账问题,我办积极对接市人民法院、各基金会主管单位以及律师等,搜集整理相关诉讼所需资料,协调司法部门,启动诉讼程序,将赖账不还特别是具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通过法律的手段,同个人征信相联系,依法催收。截至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实施,困难较大。5、处理遗留问题,规范清欠管理。前几年,清欠工作是多部门、多头绪,人员变动也较大,因此,遗留的问题较多,有的清收的资金没有上缴,有的资产没有变卖,有的档案材料没有移交,在群众中有一定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清欠工作。对此,我们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个人,解决遗留问题,减少损失,规范管理,堵塞漏洞。6、提高认识,耐心处理群众上访。我市基金会涉及的面宽、量大,农基会和供销联社股金服务部通过政府再贷款兑付后,尤其工商联的连续兑付,其它基金会的股金仍未能兑付,股民心理不平衡。因此,个访、群访不断。接待群众上访已成了我们的“必修课”,各基金会的机构散了,人员跑了,股民要钱找我们,出气、发泄也冲着我们。我们能从亲民、爱民、站在股民的角度上去理解、去接受,并从法律的角度上解释基金会同政府的关系,解释依法清欠的程序和过程,客观分析清欠的难度,当然还要表明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和我们的决心,取得群众理解。对待上访,我们的原则是:绝不因我们的态度和方法激化矛盾和引发新的矛盾,尽可能化解、缓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社会效益情况首先抓好重点业务工作,完成工商联基金会股金兑付,确保不引发新的矛盾,工商联基金会约540万股金没有兑付,涉及股民1650户,股民情绪不稳定,多次去西安、渭南上访,我们同工商联筹集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严格的兑付方案,确保了兑付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了股民的情绪。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呆账坏账多。经过以前集中清收和整顿,同时采取司法、行政等多种手段,能够清收或有潜力可挖的已经全部清收,剩余借款户或负责人存在长期外逃(失联)、死亡、重病等现象。同时,涉及的国有企业已经破产或停业关闭,涉及的村、组集体借款,存在执行难问题。2、立案执行难。据调查,以前基金会借款程序、资格审批、资料保存等极不规范,甚至存在代替签字现象,部分借款人身份无法确认。在以前集中整顿清理中,司法部门较多采取简易程序执行,出具《支付令》进行催收。因此,按照现行的立案、办案标准要求,以前采用的简易立案、执行等资料已不能使用。同时,基金会的借款原始资料不全或丢失,进行依法处理的法律依据不清不齐,立案难、办案难、执行也难。3、股民心里不平衡。因农基会和联社股金服务部的股民,由政府贷款已解决。工商联互助会每年按照10%左右兑付,其余基金会均没有兑付,股民心理不平衡。因此,上访不断,尤其每到年末岁首,更为突出,对我市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4、基金会主管部门底子不清。据调查,全市4大类基金会的主管部门是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文旅局,只有市工商联主管的基金会账务、资料完整,其余2个主管部门经过查找,无任何账务和资料,干部对基金会借款事项不清楚。(二)整改措施1、认真接待股民上访,坚持耐心,讲究方法,强化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2、继续进行清收。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深挖潜力,对有条件、法律依据充分的借款户,由市清欠办综合协调,各基金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通过法律、行政等措施,协调法律部门同个人征信情况相挂钩,依法进行清收。3、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再贷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做好稳控工作。基金会清欠工作时间已久,涉及人员变化较大,相关资料不全,清欠难度极大。做好稳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市清欠办及各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各类基金会清欠事态的发展,积极主动协同所属镇办做好股民情绪的疏导和稳控工作。2、依法加大清收。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深挖潜力,对有条件、法律依据充分的借款户,由市清欠办综合协调,各基金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通过法律、行政等措施,协调法律部门同个人征信情况相挂钩,依法进行清收。3、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引导干部增强岗位意识、奉献意识和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接待股民上访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激发干部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