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民政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民政社会事务提供保障服务。承办收养登记、解除收养登记、婚姻登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与服务,殡葬管理,相关民政社会事业管理服务。 | |
住所 |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新桥路 | |
法定代表人 | 徐育兵 | |
开办资金 | 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4万元 | 1.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民政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民政社会事务中心在区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严密防范,持续抓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一是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按照民政部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养老机构防控指南第三版、第四版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养老机构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严格出入管理,暂停来访探视、咨询业务、志愿服务等活动,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加强内部防控和日常健康监测,严格把关生活物资正规渠道采购,并做好查验和消毒。每周开展一轮核酸检测,每次不少于20%的抽检。二是区救助管理站疫情防控。区救助站按照民政部印发的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受助人员严格落实身体检视制度,查询旅居史,进行核酸检测。做好站内滞留人员体温监测和生活照料工作,每日站内环境病毒消杀,所有工作人员每周两次核酸检测。三是福彩中心、殡葬和婚姻登记场所防控。福彩中心严格按照《中国福利彩票销售场所疫情防控指南》要求,落实销售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做到逢进必扫、逢进必查。福彩系统人员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全员定期核酸检测,落实外出报备制度。婚姻登记中心在从严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预约登记、错峰办理等措施,引导服务对象不扎堆、不聚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福泽园公墓落实进门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引导群众开展网上祭扫活动,确保民政服务机构保持“零感染”。(二)用情用心用力,兜牢兜实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低保覆盖面,强化动态监测预警,督促指导各镇办完成原有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查,及时审批新申请低保对象,做到应兜尽兜。截至目前,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97户788人,发放保障金604.708万元。二是不断提升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水平。针对分散供养人员落实照料护理补贴,不定期督导照料护理人积极履行照料护理责任,确保特困供养对象“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按月落实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为65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补贴81.1731万元。三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广泛开展“救急难”工作,通过主动发现、自主上报等方式,及时解决我区贫困户因突遇不测、因病因灾而陷入暂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截至目前,发放救助金281人次84.6814万元。四是残疾人福利保障及时到位。严格执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至目前,享受生活补贴残疾人1893人,发放生活补贴193.416万元,享受护理补贴残疾人623人,发放护理补贴64.832万元。(三)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一是加快推进惠民实事建设。按照年初计划安排,对全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前期的入户评估、预算审计、采购招标、入户施工等,已对全区201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改造,已完成项目验收。完成高家村、毕公村、椒生村、汤家村等4所幸福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通过验收;杨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完成全部装修。二是开展关爱困难老人服务活动。今年端午节期间,民政局联合杨凌中医仁和医院在五泉社区举办义诊活动,为社区老人进行血糖、五官科检查、心电图检测,共计服务90余名老人。三是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印发《杨陵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6轮次摸底排查和执法检查,投入30人次,主要对全区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排查,截至目前民政领域未发现重点问题和养老诈骗线索。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扎实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的通知》《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及时成立清明节祭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各镇办对分散埋葬区,提前安排部署清明节祭扫工作。加强殡葬政策宣传,倡导群众文明祭祀。印制《杨陵区2022年清明节祭扫节倡议书》,分别在福泽园、各镇(街道)公墓及人流量多的场所进行张贴宣传。创新宣传载体,倡导群众采用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群众文明祭祀,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共开展网络祭扫422人次。二是区划、地名工作持续推进。《杨陵区地名志》印刷出版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定稿,预计2023年6月正式出版;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踏勘,对绿地一期、高新第四小学、法禧小区、常青路旁边已建成通车的4条道路进行了道路命名;完成全国地名信息库反馈杨陵区1233条数据信息核对完善任务。三是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加大街面巡查力度,畅通救助渠道,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重点区域联合巡查救助工作。持续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健全返乡人员和易走失人员信息台账,回访已返家或易走失人员12人次。截止目前共救助115人次,受助人员均得到妥善安置。四是婚姻登记管理规范提升。及时完善更新婚姻登记数据库信息,开展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分时分段办理,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1199对,其中结婚登记761对,离婚登记185对,补领结婚证244对,查档460人次,受理业务咨询1650余人次。三、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各项工作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距区委区政府要求和群众期盼,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方面还需不断创新。二是基层社区治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社区治理成效还不明显。三是社会工作发挥作用不够、创新不多。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兜牢兜准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持续开展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核确认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充分发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作用,提升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作用。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做好低保边缘家庭数据库建设。(二)加快养老服务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持续规范农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按照农村幸福院星级评定办法,从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卫生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评分晋级,动态管理,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聘请养老专家对区内养老机构和养老类社会组织骨干力量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打造养老服务品牌。(三)切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监护的教育、指导和支持,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工作,督促镇办、民政协理员、儿童主任落实好定期探访制度,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留守老人和困境儿童的基本信息,按需求进行帮助。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机制作用,联合妇联、公安、教育等未保小组成员单位及时对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提供帮助。加大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宣传,熟悉儿童福利政策,推动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