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4 11:13
单位名称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家、省和示范区有关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服务中小企业,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赵明轩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94万元 0.78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区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组织涉农主体,积极申报省科技厅2022年科技计划项目。组织蒋寨村、田西村申报省科技厅的“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项目,组织创业创新园、金山公司等申报省科技厅中药材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双模公司等申报省科技厅蔬菜制种科技计划项目。2、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组织申报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杨凌秦红宝洋葱种业公司、一度农业智能公司、邦邦生物公司等3家企业获批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3、结合我区产业发展需要,灵活采取团队招引办法,今年我局申报楼兰休闲食品、扩增生物化学制剂、康锦家庭农场火龙果种植等技术创业团队3家,这些团队为我区的创新创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4、依托杨凌科教资源优势,对区内外农民有针对性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开展“点单式”农技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按农户需求、作物种类、培训时间等,聘请专家做好科技培训与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在蒋家寨、双模公司组织科技培训8场次,培训农户889人次,主要培训猕猴桃修剪、病虫害防治、授粉等综合管理技术及番茄、冬瓜、辣椒等蔬菜制种技术。5、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目的,继续深入开展技术劳务输出工作。今年我区先后向新疆、湖北、四川和我省的渭南、咸阳等地农技劳务输出11447人次,主要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深受省外群众欢迎,实现劳务收入过亿元。劳务技术输出服务,已成为杨凌及周边地区农技输出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6、围绕实施1123工程,协同“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我局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科技特派员登记备案工作,以区内两所大学和科技型企业为依托,我区每一个村都有2-3名科技特派员进驻,400多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和2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已进入科技部科技特派员登记备案库,将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发挥助推作用。 7、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治工作,我中心2名同志全年在高铁站火车站防疫检查,1名同志在阳光尚都为群众做核酸检测,3名同志为疫情的“动态清零”工作发挥了应有作用。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按照省科技厅和示范区科创局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要求,积极组织和协助相关企业申报,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2、杨陵农技服务队深受省外涉农经营主体的欢迎,年劳务收入过亿元。已成为杨陵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3、组织科技培训8场次,培训农户889人次。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对工业企业科技扶持力度不够。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二是主动联系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三是落实《杨凌示范区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实施方案》,争取示范区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的政策支持,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发挥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努力帮助企业策划包装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3个,积极争取中、省、示范区科技项目的支持。2、继续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技术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精准性,全年培训农户1000人次,全力打造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3、加大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招引与培育工作,全年培育科技型企业2家,招引技术创新团队3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