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加强我市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协调指挥水平提供保障。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急救预案制定因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人群伤亡时抢救工作组织、协调和部署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120”急救电话管理和急救信息接收、登记、传递、急救、指挥和调度急救网络设置规划拟订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鸿基东路3号 | |
法定代表人 | 任香宁 | |
开办资金 | 23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09万元 | 21.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在市卫健委党委的领导下,在各急救站的支持配合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进行。现总结如下: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一)认真做好调度指挥工作。全年共受理呼救电话98334次,其中有效呼叫12165次,接回患者10117人,处置突发性重大事故101起,分别较上一年增长了190%、22%、22%、66%。在疫情感染高峰期,120调度员克服身体不适、工作量激增、呼救患者病情复杂、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短缺等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快速、准确、灵活机动做好每一次呼救电话的调派细节,团结协作,高质量完成院前医疗急救调度指挥任务。(二)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院前急救调度指挥工作。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初期,中心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院前医疗急救调度指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今年3月份、12月份面对新冠疫情感染人数突增,呼叫120电话急剧增加的情况,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应急预案,根据人员及工作量调整班次及调度席位,将行政人员补充到调度员岗位组建第二梯队,扩容接听坐席最多至5个。建立急危重症患者调派绿色通道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确保科学、合理调度,高效处置,使120生命线“有呼必应”。2.储备调度员,充实调度队伍。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期,调度员陆续出现发热症状,而120电话呼叫量激增,最多时呼入电话数量由平时的100次左右上升至259次,接诊危重患者由20余人增加至74人,电话流水更是由200个左右增加至740个。为了保证120电话畅通,调度员带病上岗、加班加点延长上班时间。在120调度员严重不足情况下,市卫健委为中心调派人员投入到调度工作中,为120调度工作储备了人员。对储备人员制定培训计划,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和一对一带教接警实操业务进行。培训结束后,要求每月至少三天来中心继续学习巩固接警业务,使储备人员在120电话激增时能随到随上岗。3.优化调度流程,完善信息报告制度。积极指挥协调做好发热及急危重患者就诊救治工作,合理调度派车。受理呼救电话时,年初增加流行病学史问诊,为防护等级做出判断;12月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改变,特别重视年龄及病史的询问,做好初步甄别,分类救治,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急危重症患者优先调派急救车辆;对轻症患者联系医院对其进行院前诊疗指导,必要时出诊。建立急危重症患者调派绿色通道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确保合理调度、高效应对、科学处置。调研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服务能力。中心组织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随市卫健委主管领导对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服务能力进行调研,为进一步完善我市院前医疗三级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四)定期督查急救站业务工作。中心组织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每季度对全市各急救站医疗急救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特别是重大节日前夕,督促各急救站做好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及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准备工作。通过督查发现问题、排除隐患,促进交流与协作,不断提升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水平。(五)加强调度员业务培训。每月开展易发疾病谱知识培训,增强调度员医学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调度员专业素质,夯实工作基础能力;分批带领调度员熟悉高速公路标志性地段、指示牌、各区县所辖乡镇及行政村情况,提升调度员急救业务能力;5月18日中心特别邀请了电信公司客服专家为中心调度员进行“电话沟通礼仪、沟通技巧、投诉处理技巧及情绪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通过认真学习、充分交流讨论撰写学习心得,提升了调度员接警沟通技能;开展“规范接警流程专项治理”工作,不断规范接警流程,调度员在接警后能够迅速准确获知呼救者地址、病情等信息,缩短急救时间;持续强化对120呼救电话受理、派车、回访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利用日晨会、月例会等方式对接警、调派、回访等环节进行探讨,以查漏补缺。六是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急救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7月28日、9月9日分别参加了“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为主题的2022年老年健康宣传周健康知识讲座、“急救知识进农村宣传活动”。现场讲授如何正确拨打120电话、老年人常见病的应急措施,培训徒手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及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置等技能,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急救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9月1日、9月9日中心职工进机关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工作人员进行气道异物梗阻解除、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知识科普培训。(六)完成医疗保障及应急演练工作。4月5日,在“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期间,中心组织人员对我市区域内设置的院前医疗急救点进行督查指导;8月12日联合陈家山煤矿职工医院、瑶曲卫生院医务人员在耀州区柳林镇参加防洪抢险应急救援演练。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急救人员应对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处置技术水平。12月份进行120调度指挥系统外电中断和网络中断的演练,使调度员更熟练得掌握停电停网的应对,提高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120生命热线不掉线。(七)定期对公共场合AED设备巡检维护。中心对照金纪念馆、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大耀城商城三处公共场所安装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每季度进行巡视维护,监督所在医疗单位、安装单位检查记录情况,以保证急救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更好地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满足了我市人民群众的对“120”急救的需求,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引起的医疗急救保障能力,对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市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和功能,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三、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市急救站设置不均衡,部分地区急救半径超过40公里,市-县(区)-乡(镇)三级急救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全市120急救队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群众急救意识不强,缺少急救常识,自救互救能力差。四、改进措施(一)加强120调度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120调度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急救知识培训计划。(二)加强人民群众的急救知识宣传,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五、2023年工作计划(一)建立三级急救网络体系,缩小急救半径,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二)加强120调度员业务培训。加强急救知识培训,提高调度员院前急救指导能力。(三)加强120急救队伍建设。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急救业务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急救人员的急救服务能力。(四)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