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发布时间: 2023-03-14 10:43
单位名称 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训县处级和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轮训县处级副职党员干部、乡镇正职党员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公务员培训;培训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理论骨干;组织召开全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对县(区)党校进行业务指导。
住所 咸阳市西兰路17号
法定代表人 韩彦霄
开办资金 140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咸阳市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6.01万元 1272.81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党校.公益 从业人数  9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校按照“1115”总体工作思路,强化校风学风建设重要保障,突出教学培训品牌化、科研咨政精品化、师资团队专家化、硬件设施现代化、内部管理科学化五个重点,努力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教学培训品牌化。一是专题打造卓有成效。创新教学专题生成机制,开发生成《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等新专题50个。二是主体班次培训有序进行。科学设置专题,强化教学管理,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市八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累计培训干部1500人次。三是对外培训广泛开展。举办全市入党积极分子及支部书记培训班、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提升政治能力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次23期,2500余人次。四是网络培训成效明显。开设了“红色学堂”学习专栏,上传26期《红色咸阳故事会》;向省委党校报送“微课程”18个;与咸阳电视台联合录制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12讲;开设网络培训班次5个,调训学员460余名,全市23000名干部参加自主在线选学。科研咨政精品化。一是大调研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形成了41份调研报告,其中4份以送阅件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全部获得市委领导批示。二是课题研究扎实推进。申报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2项、立项1项;申报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申报陕西省委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课题3项、立项2项、结项2项;申报“延安精神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专项项目1项;申报市委宣传部2023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调研课题5项。2021年度中特课题在结项评审中1项被鉴定为优秀,2项被鉴定为合格。三是智库作用充分发挥。全年组织教研人员申报课题53项、立项43项、结项32项;设置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48个。累计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81篇;发行《探索与实践》四期。四是理研活动持续开展。向全省党校系统第36次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101篇,获奖21篇;向省委党校专题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3篇,获奖2篇;向全省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征文提交论文3篇,获奖1篇;向第四届临空经济论坛提交论文2篇,获奖2篇;向市委宣传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5篇;组织开展了全市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征集论文112篇。师资团队专家化。一是突出多层次培训。鼓励支持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组织教师赴省委党校、省社院等参加各类师资培训班和继续教育培训。二是突出精品课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强化集体备课制度,举办了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活动,12个新专题被评为“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两名老师的专题入选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三是突出“名师工程”。全年打造、评选出星级课程10个。10名教师被列入咸阳市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师资库,2名老师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师资库,1名教师被省人社厅评为二级教授。基础设施现代化。一是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新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全力推动各项前期工作。二是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累计投入32.18万元对校园基础设施以及教学设施进行了维护、更新。三是袁家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投入57万元用于教学基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为我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内部管理科学化。一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健全校委会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二是持续推动文明创建。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群众性文化纪念活动,举办“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弘扬家庭美德倡树清廉家风”主题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三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选派3名骨干深入长武县亭口镇亭北村开展驻村帮扶;拨付6万元帮助亭北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积极开展“金秋助学”“送温暖、献爱心、助振兴”扶贫帮困活动。推动业务指导高效化。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全市党校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年业务指导工作计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方向性和指导性。二是质量评估整改工作扎实开展。针对质量评估反馈的问题,督促县级党校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每季度及时跟进掌握整改进度。三是县级党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召开了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协助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市县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七、取得的主要收益。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校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行政管理方面,2019-2021年连续3年被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22年一、三、四季度平时考核中获得“完成任务成效突出类”等次;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被市直机关工委、关工委评为“情系乡村青少年图书捐赠献爱心优秀组织单位”。教学科研方面,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授予全省办学质量评估“办学有特色市级党校”;荣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36次理论研讨会征文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优秀组织奖”。八、存在问题。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新时代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创新力度仍有待加强。二是科研工作发挥服务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和智库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与《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全国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精神和中、省办学质量评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九、改进措施。一是抓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大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质。二是抓队伍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推行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树立了正确用人导向,营造了良好用人环境,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抓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和提醒帮助,形成和谐共事、齐心干事、合力成事的良好氛围。十、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干部培训再提升。积极开发新专题、开设新课程,完善教学布局,构建符合需求、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体系,推进研究式教学、创新体验式教学,实现传统式教学向研究式教学的转变。二是决策咨询再深入。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再加强。加强拔尖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和中青年教师培养;加大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办学条件再改善。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积极协调各方,完善修改《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职工配建房规划设计方案》,并有望在今年开工。五是制度机制再完善。严格执行平时考核办法,实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点评、季度一评定、年底总考核”;健全校委会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着力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和事务处理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