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全县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检测;负责组织实施多层次形式的教学竞赛、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指导全县教育教学工作。 | |
住所 | 宁陕县城关镇关铁路30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湉 | |
开办资金 | 24.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66万元 | 17.9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师训教研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2022年4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和举办单位。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我单位在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搭建协作平台,形成区域合力。2022年6月宁陕县深化了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建立了以片区中小学幼儿园大融合的教育集团新构架,改变了分学段的大学区或教育集团模式。确定了以集团总校为龙头的“片区教研、学段教研、跨域教研、组团教研、线上教研”等灵活多样的“教研+”工作模式,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机制,激发了师训教研活力。重新修订了师训教研工作考核办法,规范了工作机制、要求,夯实了集团总校校长、各成员校校长责任,使各集团之间、成员校之间、教师之间呈现比学争先、竞相赶超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助共进的良好教研新局面。(二)开展主题教研,课堂提质增效。1.主题研讨,优化课堂结构。师训教研中心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围绕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我县教研工作年年有专题,学校研修有主题,教研员教研活动有重点的主题教研机制,构建了“主题活动+任务驱动+展示交流+反思改进”的教研活动模式。2.积极学习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全体义务段教师必须主动学习落实新课标,了解新高考要求,从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全面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改变。3.校本研修,夯实学校教科研基础。师训教研中心以省市关于推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为指导,立足县情,基本形成了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业务机构具体抓、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研修工作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将校本研修纳入中小学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4.科研助力,提升教师研修能力。持续实施课题带动,定期组织课题结题评选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与发展。师训教研中心指导全县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三)务实培训,提升师资水平。1.分类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利用“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借助北京名师等专家团队,邀请省市专家来宁陕进行现场学科培训,持续开展新教师培训,坚持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利用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一年来,共培训教师900余人次,确保每名教师一年中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2.活动引领,培育骨干体系。利用省市教学能手赛的契机和县级赛教等途径,2022年培养县级教学能手26人,市级教学能手15人,其中有2人被推荐到省上参加省能手赛。3.交流研讨,指引教育改革方向。围绕“自主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课后服务、作业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集团内学段教研、集团间的跨域教研活动。(四)督导服务,助力教育质量提升。1.定点帮扶指导薄弱学校。建立了薄弱学校帮扶制度,对管理和教学质量相当较差的学校进行指导帮扶,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针对性地对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2.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督导。定期到校督查教师备课、教案、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及时与学校和老师交流沟通,总结特色与亮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并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教学常规规范进行培训。3.精心组织教学质量调研评估。每学期精心组织教学质量调研评估,分析各校、各学科、各教师所带学科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及特长生培养情况,形成质量分析报告,肯定成绩,查找薄弱环节,结合平时教学常规管理情况,提出下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措施方法。4.加强复试教学研究指导。安排教研员研究复式教学有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积极组织教研员深入边远学校调研指导复试课堂教学,并筹备复试班教学交流研讨会,用示范课和经验交流的方式,给边远学校现在或将来进行复试班教学提供帮助,培养骨干。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壮大了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教研员入校帮扶,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反复打磨课堂,建立教研员一对一指导培养机制,实行教研员团队集体会诊,与学科带头人工作坊、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联手帮扶,创造机会历练新人。2022年培养市级教学能手15人,其中有2人被推荐到省上参加省能手赛。(二)助推了教育均衡发展。立足教研协作,教研员与骨干教师送课到校互动研讨,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提升小校、弱校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三)课题引领,促进校本教研。2022年有2个省级课题结题,13个市级课题结题,2个县级课题结题。2022年申报立项省级课题2个,市级申报立项规划课题6个,县级课题申报立项1个。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展评活动,有多人次获奖,其中:获县级奖81人次,市级奖25人次,省级奖励122人次。(四)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提升。征集论文110篇,获省级奖3篇,市级论文奖30篇。征集教学设计113篇,获省级奖113篇,征集微课实录20个,县奖励5个,省级奖5个。编印《教学交流》四期,为教师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为教师总结经验、展示自我,创造机会,推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学,共同提升。三、存在的问题。(一)人员紧张,学科不全。我中心现有专职教研员人数只有12人,其中,有高中教学经历的4人、初中教学经历2人,小学教学经历5人、幼儿教育经历1人,很多学段学科缺失,无法满足新时代师训教研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二)教研活动规范性不够。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研活动规范性和效果参差不齐,规模学校和教育集团龙头校一般能按照要求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效果较好,乡村其它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未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且效果一般,有应付现象。(三)骨干引领不均衡。全县骨干教师总量虽然充足,但各个教育集团和集团内各校骨干教师分布不均匀,大部分教学能手和学带名师在城区,乡村学校因缺乏骨干引领,导致一些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缓慢,教研的专业性、实效性也比较差。(四)营造良好的师训教研氛围任重道远。一是师资结构性缺编影响整体效果;二是教师结构性矛盾困扰师训教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校长对师训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四、改进措施。(一)进一步加强教研协作机制建设。我们将不断促进各教育集团师训教研工作制度化、正常化、实效化。(二)扎实推进自主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展展示课、优质课、赛教课等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全面推进自主课堂教学改革。(三)强化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一是精心组织好国培计划、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二是定期开展送教送培下乡和新教师跟踪指导活动,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三是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壮大骨干队伍,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创新培训举措,提高培训效能。(四)积极研究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全体教研员将积极学习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改革政策和要求,在中高考综合改革、“双减”政策落地、集团化办学、五项管理、德育品牌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美育、复式教学等方面加强学习研究,为学校提供指导与服务。(五)加强学校师训教研工作机制建设。督促指导各教育集团、各学校规范建立师训教研工作机构、工作制度,指导学校科学制定工作计划,丰富活动内容,强化过程管理,务求取得实效。引导学校落实以师训教研为教育质量保驾护航的工作理念,强化学校把师训教研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的思想认识,形成全县各校重视师训教研并取得丰硕成果的良好局面。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立足“双减”要求,强化教研协作区建设,在工作制度化、正常化的基础上,提升实效和实用水平。(二)加强业务学习,深入教学一线,和一线教师一起探讨交流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夯实校本研修。(三)落实“双减”要求,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四)组织好四类教师培训的同时,调整骨干教师培养策略,加大薄弱教育集团和边远学校骨干培养力度,强化教育集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均衡发展。(五)强化常规管理,提升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做好教育质量督查及评价工作,促进全县教育内涵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全县2021年度考核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学会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