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

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23-03-14 10:18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图书、文献、报刊、金石拓片、音像资料)采编与储藏图书资料借阅图书馆学研究知识培训与社会教育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姜寨路82号
法定代表人 宁红星
开办资金 149.0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1.81万元 142.1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开展情况1、坚持做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1)2022年,我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因疫情防控闭馆50天,因图书馆馆舍房屋安全问题和疫情防控双重因素影响闭馆185天,全年闭馆共计235天。在客观条件影响下,读者流通量、文献外借量和办证量相比去年下滑幅度较大,截至12月底我馆共接待进馆读者44360人,流通图书23160册,办证277张。(2)2022年增加订阅报纸期刊107种,新增图书3990册,已完成编目上架工作,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2、地方文献工作(1)为丰富地方资料文献馆藏,彰显地域文化特点,我馆积极征集地方文献资料,2022年共收集资料性图书20种,共45册,图书交换7种,共7册。(2)3月1日,雷小红老师向我馆捐赠个人长篇小说《背影在脚下》。(3)4月21日,临潼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汤澎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王继民老师编纂的家谱类文献《王氏家谱》入藏我馆地方文献室。3、数字建设再提升(1)截止11月我馆的数字图书馆阅书点击使用14.118万次,名师讲坛平台访问量1.71万次,超星读书平台访问量2.1213万次,展览平台访问量24.33万次,连环画平台访问量31.92万次,红色故事绘画平台访问量26.6万次,云图有声平台访问量4.8711万次,云图少儿平台访问量4.4542万次。(2)4月26日,在我馆成人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安装了博看AI光影阅读设备,为我区读者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数字资源阅读服务。截至目前浏览量3万次。(3)11月26日,在我馆数字资源“超星读书”小程序上线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应用,应用整理归纳了报告实录、学习问答、点要速览、学习笔记、报告关键词等专题,方便读者快捷查阅。4、开展阅读品牌活动(1)举办第十七届读书征文活动临潼区第十七届读书征文活动的主题为“临潼力量”。读书征文活动从今年4月22日至8月20日,共收到稿件531余份。他们以展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精神新风貌及在抗“疫”过程中出现的感人故事、感人事迹等为依托,激扬全社会积极向上向善的真实事例,积极弘扬临潼力量。9月23日至9月30日征文活动组委会组织市区专家老师对稿件进行严格公正初审,10月15日在图书馆三楼召开评审会,评出成人组各奖项作品21份,学生组各奖项作品42份,并于后期进行表彰。目前正在进行《临潼区第十七届读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集》排版印刷工作。(2)临潼区第六届经典诵读活动为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我区文旅融合大发展,倡导我区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7月7日至8月6日开展了“喜迎二十大一起向未来”2022年临潼区第六届经典诵读大赛,为做好宣传工作,7月4日邀请我区相关阅读团体负责人来馆进行工作推动会,扩大参与率和影响力。从开始到报名结束前来咨询和参与的读者络绎不绝。共收到我区读者参赛视频作品106篇,经过组委会初审,有91篇视频作品符合入围条件。于8月23日邀请市区专家在区图书馆三楼多媒体室对视频进行现场评审,评选出少儿组各奖项38名,成人组各奖项15名,亲子组优秀奖2名,并于10月14日至10月19日进行了表彰。本次活动设置了网络人气奖,于8月23日-8月29日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网络人气奖评选环节,评选出前10名为网络人气奖。二、取得经济和社会效应1、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向全区读者公开免费服务,因而无经济效益收入。2、我馆今年从这几个方面,一是合理配置馆藏,提高文献利用率;二是加强读者服务,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竭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由于我馆面积有限,与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对实现读者阅览和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带来很大制约,现代图书馆创新服务、科技应用、创客空间等一系列建设无法进行;2、我馆馆舍虽经多次维修,但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根据区政府办公会议决定,我馆于6月30日对外临时闭馆。在闭馆期间,我馆就服务场地问题进行了多方实地查看和调研,现总馆的场地协调工作仍在进行;3、严重人才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化服务,工作受到制约;4、经费保障不够,文创产品开发、古籍保存条件改善等方面得不到资金支撑。四、下年度工作计划2023年我馆将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继续创新方式,拓展工作新路,弥补不足,做好读者服务常态化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全年无重要安全事故;2、做好免费开放各项工作,增加图书藏量,报刊种类,继续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满足读者各类阅读需求;3、建立我馆专家库、地方名人库等资源,为彰显地域文化和阅读之城建设服务;4、做好第十八届读书征文活动;5、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全民阅读,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工作;6、积极推进总分馆、城市书房建设,服务点管理员建设和文化结对子工作;7、继续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农村基层服务设备维护指导工作;8、继续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9、继续做好古籍数字化提升工作;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4月,荣获西安市图书馆学会授予的2021年度“服务创新先进集体”。2022年7月,荣获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授予的2021年度联盟少儿专项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