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陵区分校)

杨陵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陵区分校)

发布时间: 2023-03-14 10:03
单位名称 杨陵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陵区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服务。农业类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相关专业培训,相关社会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害监测,农业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徐鸿毅
开办资金 269.5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7.63万元 112.93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农技工作:1、粮食生产:大田作物技术指导工作,开展小麦、玉米苗情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印发了《杨陵区小麦抗灾强管科技壮苗百日行动工作方案》、《杨陵区关于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工作的通知》、《玉米苗期管理技术措施》及时引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根据测产调查,我区小麦平均亩产472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87.2公斤。2、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区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了上图登记;总计约6000亩,其余均为农户种植约5000余亩。本次补划共涉及三个镇办35个地块,共10430.17亩。3、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工作:完成了2022年三批杨陵区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工作。我区发放的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涉及4个镇(街道),第一批符合发放条件的农户有5841户,面积18014.87亩,资金201766.73元。第二批符合发放条件的农户有5472户,面积8647.49亩,资金100310.75元。第三批符合发放条件的农户有5580户,面积17689.84亩,资金200071.89元。(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1、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资料整理归档和报账资料整理。通过组织各乡镇农技站,深入农业企业、村、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信息库。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各村镇集会时机,对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和动员,现场为群众发放资料1.5万余份。2、开展冬季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睿、陈永安、安成立等专家老师授课,结合村上的主导产业及群众需求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以集中授课和田间实训的方式,陆续在五泉镇毕公村、曹堡村、夹道村、官村、王上村、周李村,揉谷镇新集村、田东村先后组织了12场次培训活动,培训1000余人次3、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积极动员农户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共开设了设施蔬菜、猕猴桃种植、葡萄种植等技能班,以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负责人及单位骨干和无人机手等特色专业班。截止目前,已完成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负责人及单位骨干100人培训工作,其他班级正在组织学员开展线上培训工作,待疫情缓解适时进行线下集中培训。(三)植保植检工作:1.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开展病虫害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做好病虫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制定详实可行的防治方案,累计开展调查4320亩,其中小麦1320亩,玉米3000亩,共出动农技人员近200人次,根据调查监测结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采取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结合,举行了全区小麦一喷三防纺防统治工作启动仪式和现场会,5月上旬全区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全面完成,总防控面积1.6万亩,防治率100%。按照区内玉米种植分布合理布局,按照区内玉米种植分布合理布局,建立玉米草地贪夜蛾测报网点,布设测报灯、普通性诱捕器,完成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面积1200亩。2、植物检疫工作:检疫人员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要求,严格植物检疫执法程序,做到严格检验,见货签证,植物检疫共受理19家种苗繁殖企业的产地检疫申请,总面积1.15万亩,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调查,共签发植物检疫证书315批次,201个调运单位、271个品种、10种作物,调运种子数量1430吨,种苗14.6万株。产地检疫共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62份。(四)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1、土肥水工作。统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取样化验、田间试验、技术培训、数据分析、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发放小麦和玉米配方施肥建议卡3000多份。对全区5个土壤水分监测点设备进行了围栏安装。完成2022年度绛南村省级耕地质量固定监测点的田间施肥记载工作,和上报了5期杨陵区肥料信息调度表的上报工作。2.农膜回收兑换工作。组织人员在全区调研37家合作社19个行政村开展了农膜使用情况调查工作,确定了农膜回收兑换以符合国家农业部关于确保粮食、果蔬为主的大类种植回收兑换;设置了四个回收点,累计回收各类废旧地膜33348公斤、兑换新地膜7000公斤;通过兑换在减轻种植户用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种植户回收废旧地膜的积极性,减少了土地残膜污染量。3、农村能源工作。做好农村沼气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小程序填报工作对排查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全区11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安全隐患进行排查,10处工程已经弃用,未发现,安全隐患。做好肥料企业的安全生产,对肥料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之外,对企业疫情防控进行闭环管理。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生产技术指导、粮食产量调查测定、病虫防治、植物检疫等措施,根据农时制定印发田间管理意见,我区粮食丰产提供技术支撑,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去年,为应对极端天气及时联系专家老师开展晚播技术培训,又从苗期开始开展了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最终我区夏粮平均亩产达到了472公斤,比上年增加1.3%。通过玉米苗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调查工作的开展,使我区玉米病虫害发生较少,草地贪夜蛾在早期也得到了有效防治,秋粮平均亩产487.2公斤,比去年增加0.8%。全年粮食产量获得稳产增收的成效。为通过对耕地质量监测,掌握土壤水肥动态,开展粮食作物等一系列地力情况调查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式,进一步加大农户施肥指导,持续提高耕地质量和作物种植水平。通过农技信息发布,有效指导农户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培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队伍,全面提高农民群体科技文化素养,持续打造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随着农业新技术快速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需要加快更新,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整改措施:一方面要加大主动学习力度,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各类培训活动;另一方面要适时组织“走出去”学习的方式,不断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要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支部活动,增强党员党性、党员意识,强化宗旨理念坚定服务信念。要多措并举激发干部职工工作激情,进一步发挥老同志的带动和经验优势。四、2023年工作计划1、继续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继续做好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实施生物农药及高效施药器械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有效的减少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3、继续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为企业和科研单位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服务工作,监督企业和科研单位遵守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展种苗繁育工作。4、实施配方施肥项目,搞好耕地质量提升工作。5、搞好五泉绛南国控点监测工作。6、结合农时,开展田间农情墒情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田间技术管理措施,为我区粮食安全生产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做好2023年大田作物产量测定工作。7、认真做好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