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扶风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扶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扶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防治畜禽疾病,改良畜禽品种,促进畜牧业发展。业务范围:畜牧技术推广;畜禽疾病防治;畜禽疫情测报;畜禽防疫检疫;畜禽品种改良;兽药兽医卫生监督。 | |
住所 | 扶风县城河滨路2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卢献文 | |
开办资金 | 75.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扶风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1.16万元 | 84.9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扶风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畜牧业发展情况。1.开展畜禽技术科技入园送服务活动。成立畜禽专业技术服务队,确定11名技术人员包抓22个养殖园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每月集中派驻畜禽技术人员进驻园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台帐化管理制度。开展送疫苗入场指导免疫、送消毒药品入户指导消毒,指导园区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帮助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园区经济效益。2.巩固生猪数量,保障肉业健康发展。保证全县规模猪场数量总体稳定,最低保持在13个以上,能繁母猪保有量保持在5600-7700头的范围内,动员全县规模猪场根据实际情况申报省、市、县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支持优先享受生猪生产相关支持政策。全县生猪存栏19.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8万头。3.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规模以下粪污治理。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拉网式、无死角入场(户)调查,全面摸清养殖场基本信息,一场一档,造册登记,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粪污治理示范样板5个。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150场次,发放《畜禽养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告知书》150份。调查规模以上养殖场267户1356078头只羽、规模以下养殖场(户)999户124778头只羽,粪污处理方式全部实现了发酵还田处理。(二)疫病防控、疫情测报情况。1.春秋两季集中免疫防控工作扎实完成。全年共免疫牲畜口蹄疫34.94万头(只),其中免疫牛0.51万头,免疫羊1.53万只,免疫猪32.9万头,猪瘟免疫32.9万头,禽流感免疫308万羽,新城疫免疫308万羽,小反刍兽疫免疫1.25万只,狂犬病免疫0.61万只。免疫密度、建档率及挂标率全部达到100%。2.强化流调监测。在全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畜禽强制免疫病种抗体监测,共监测口蹄疫等8种疫病抗体样品3764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在85%以上。坚持非洲猪瘟日排查、零报告制度,累计排查场点3511场次67.8万头,无异常现象,普查2个屠宰场645场次25528头。3、布病防控。对全县所有存栏牛羊进行布病实验室监测,共采集羊333场户2002份羊血清,牛40户503头牛血清,经诊断确诊羊阳性9户37只,牛1户21头,阳性率2.3%,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国家畜禽强制扑杀补助标准进行补贴,共补贴9.65万元。(三)畜产品安全监管情况。1.依法开展动物检疫。严格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屠宰检疫准宰和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全面实施产地临栏检疫和屠宰同步检疫,发放《动物检疫100问》,规范实施动物检疫。全县产地检疫畜禽117.8万头只(其中生猪94598头、肉牛33头、鸡154820只),屠宰检疫25528头,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率100%。2.强化抽样检测。配合省市围绕生鲜肉、畜产品兽药残留和生鲜乳、饲料等开展风险抽样,完成检测任务53个批次,共采集猪肉20个批次,猪肝8个批次,羊肉4个批次、牛肉4个批次、鸡肉6个批次、鸡蛋13个批次。屠宰场“瘦肉精”自检433份、非洲猪瘟自检422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3.严抓畜牧业安全生产。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突出液氨制冷、粉尘爆炸、锅炉使用、沼气使用等重点领域和主要环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共检查各类企业、养殖场安全生产10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指导服务通知书,防范安全事件发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全县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县存栏生猪达到19.2万头、牛0.3万头(其中奶牛0.15万头)、羊0.86万只、鸡158万羽。出栏生猪26.52万头,牛563头,羊0.76万只,鸡95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7万吨、2.3万吨、0.9万吨。(二)县畜牧兽医站兽医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我站兽医实验室面积、内部环境和设施、功能区设置、布局和仪器设备配备符合国家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要求,仪器设备技术性能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完好率100%,管理规范、记录完整,符合《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2022年7月1日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考核合格,并颁发《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三)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通过市级考核。市检查组对我县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通过检查对我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落实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我县在宣传指导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工作进行了表扬。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全县小规模养殖场数量多、场址分散、建设标准不高,在日常监管和疫病防控上有难度。2.基础监管力量薄弱。基层畜牧兽医站涉及养殖场日常监管、养殖污染治理、各级抽样检测、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等各项业务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当地政府工作,基层站工作人员少,年龄层偏大,兼顾不周。(二)改进措施。1.加快标准化养殖。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制定方案,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相关制度,加强服务,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2.加强基础监管力量。请示上级部门,加强人员,合理分工。今年1月、8月分别向县人社局上报招聘工作人员岗位表,建议招聘16人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还未到岗。四、2023年工作计划。持续做好生猪生产稳产保供工作。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力争到2023年底,全县存栏生猪20万头以上,出栏27万头以上。全力以赴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按照先打后补方案要求,层层压实防疫责任制,建立领导包片、干事包镇工作制度,定期深入村组、养殖场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官方兽医包场工作制度,选派25名官方兽医包抓10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户,严格落实检疫、调运、免疫、消毒、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措施。(三)持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宣贯新的《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投入品、养殖环节、屠宰环节监管力度,加强县镇联动,严格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查,确保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100%。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县委、县政府文明单位;阳晨牧业被确定为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扶风惠通被确定为我市第一批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