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防汛抗旱防灭火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防汛抗旱协调服务工作;参与编制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应急供水调度;防汛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参与协调森林草原和草原火灾防治工作,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参与协调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做好火灭扑救分级响应。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长兴路25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国鹏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7万元 | 5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防汛抗旱防灭火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思想政治建设方面1.从严治党,切实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党支部核心建设,切实抓好政治履职。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基层党建工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及时研究制定服务中心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二是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始终把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强化对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工作指导。三是健全完善各项党建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2.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定思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一是突出学习重点。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为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防汛抗旱工作》《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为主要内容,提高防汛抗旱防灭火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进行学习,采取领导讲党课、邀请党校老师讲党课、党员干部领学、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工作。2022年度共组织集体学习10次,努力做到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切实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3.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队伍日常管理。一是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以“三会一课”和“党员主题党日”为主要内容,及时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召开党员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等。二是加强党员考核管理。提高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三是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壮大党员队伍,1名发展对象按期转正为正式党员。四是积极开展“清廉榆林.建设最美家风”活动。与党员干部签订倡议书,用良好的家规家训来影响家人,鞭策家人。五是开展党员干部“双考评双报到”活动。组织名党员干部到社区参与社区义务活动。4.正风肃纪,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干部职工监督管理,建立廉政责任约谈机制,提高其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坚决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管理监督,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党支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保证了决策过程的科学民主和结果的公正合理;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参观“反腐倡廉走廊”等形式开展廉政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使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廉政守纪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5.强化过硬作风,巩固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效。按照市局的安排,制定干部作风整顿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单位、个人干部作风整改台账,对标对点限时整改。坚持以上率下、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严格落实新修订的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严肃查处“四风”变异和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二)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有序开展。1.防汛抗旱工作业务开展情况:2022年极端自然灾害频发,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入春以来,降雨偏少,持续高温,干旱持续,7月上旬突发致灾性强降雨过程,形成旱涝急转的严峻形势。但我中心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本着“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克服人员短缺、工作协调不顺等困难,圆满完成了为期4个多月的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任务。一是及时传达领导批示、省防总、省市气象、水文各类预警信息、信号,确保传达到基层应急值守工作人员,并要求抓好贯彻落实。二是公布公示了“三个责任人”,全面落实了三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了“四靠”(靠崖、靠河、靠洼、靠坡)等防汛重点区域包抓责任台账,明确了风险隐患排查、预案完善和演练、监测预警、转移避险等职责,落实了预警避险“最后一公里”各项措施。三是收集统计上报旱灾、水灾、人员转移等受灾情况,为市防指对灾情研判、汛情、旱情指挥调度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四是面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预警短信5批次、1800余万条次,确保信息到县、到乡、到村组、到户、到人。五是针对强降雨,紧急向佳县调拨50台水泵、20台发电机和20部卫星电话等价值20多万元的防汛抢险设备,全力支援县域防汛抢险工作。六是配合参与全市防汛抗旱检查督查5次,对12县市区、2个管委会的防汛准备工作及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行了重点督查、检查,并通报督促整改,确保市防指的各项指令落到实处。七是5月23日,邀请国家级防汛专家对各级政府、部门领导、防汛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共1600余人进行培训。2.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是制定防火期值班表,并收集各县市区值班安排表。二是组织培训全体人员学习了《森林草原防火条例》,熟悉防火值班流程,明确了处理预警信息、森林草原火警的程序。三是每天发布《榆林市森林草原火险预报信息通报》。四是配合市森防指参与春冬防火检查3次。五是继续推进榆林市森林航空消防能力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勘测、选址、设计、初评等工作。3.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11.9消防日”等宣传日,大力宣传遇险自救、紧急避险、防火防灾知识,大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对防汛抗旱业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对县乡两级政府负责人、应急、和乡镇全体防汛工作人员共1600余人进行了视频业务培训。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11.9消防日”等宣传日,发放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资料,增强民众防灾避险意识。(二)通过社会购买服务,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做到信息全覆盖,向全市所有手机用户发送预警短信1800余万条次,确保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及时向各县市区防汛抗旱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提醒上岗到位,落实各项防御措施。(三)对12县市区、2个管委会的防汛准备工作及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行了重点督查、检查,并通报督促整改。(四)上传下达领导批示、省防总、省市水文、气象各类预警信息、信号,确保传达到基层应急值守工作人员,并要求抓好贯彻落实。(五)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在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点的基础上,坚决落实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的决策部署。今年全市累计转移安置群众62482人次对撤离区实行严格警戒管理,严防灾害威胁解除前擅自返回。(六)针对强降雨,紧急向佳县调拨50台水泵、20台发电机和20部卫星电话等价值20多万元的防汛抢险设备,全力支援县域防汛抢险工作。(七)配合市森防指参与春冬防火检查3次,安全大检查3次。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在党建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党建基础工作仍不够扎实,部分党建工作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不多,解放思想的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二)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够,党员组织活动开展与防汛应急值班有冲突;受场地、经费、人员等因素影响,开展党组织生活的频次不高,效果不突出,党支部阵地建设还不规范。(三)机构改革还在继续中,导致班子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员,制约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整改措施(一)合理规划工作与学习时间,避免冲突,做好党员组织活动安排,积极开展党组织生活。(二)严格按照学习制度,认识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力度,组织培训全体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三)不断加强用制度管事管人的力度,不搞特殊化,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提升中心管理水平。(四)积极与上级协调沟通,理顺机制,健全班子,落实人员。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将业务学习与党建工作统筹安排,在时间、内容、人员、效果上“四落实”,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严格制度经常学,理论业务双重学,创新形式灵活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三)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抓好领导班子,带好干部队伍,确保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成果常态化。(四)组织全体干部参加省市应急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五)加强对全市各县区乡镇从事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专职人员专业培训。(六)加大对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知识宣传,尤其在主防汛主汛期、防火重点期要扩大宣传面,让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知识深入千家万户。(七)积极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办公室对接,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防汛抗旱、防火期应急值班值守,确保防汛、防火工作顺利完成。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