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农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服务;开展农垦建设项目调研、农场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技术把关和施工管理;开展农垦各类种养殖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开发、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开展农垦农业科技培训、农业技术指导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保宁路文成巷4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子文 | |
开办资金 | 5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5.3万元 | 274.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农垦服务总站.公益 | 从业人数 8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2022年,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农垦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农垦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市农业农村局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指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中省市关于农垦改革文件精神一是继续争取农场耕地地力保护资金、理顺了拨付渠道。2018年,根据中省市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榆林垦区国有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共8.4万亩,其中耕地5.5万亩,土地权利人均为国有农场。2020年以来年共申请市农业农村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结余资金662.89万元。2022年经与省市县(区)多次争取、协调、沟通,2023年各农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已全部纳入当地县区“一卡通”系统,目前已顺利完成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测算工作。二是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入库整合,壮大国有农场集体经济,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鱼河农场形成平头山3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成为“全国马铃薯会议示范点”、“西北旱作农业示范点”。新桥农场形成500亩马铃薯和400亩萝卜种植基地。(二)克服困难,督导完成欠发达农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在体制不顺、渠道不畅、争取困难的改革过渡期,2022年鱼河、新桥两个国定欠发达农场实施中央财政扶持的设施大棚提升改造项目。鱼河农场总投资190万,完成了占地110亩24座设施大棚及配套建设水利灌溉项目建设任务。新桥农场总投资265万,完成了占地60亩30座危旧冬暖式大棚维修改造项目建设任务,剩余5座因资金到位迟和疫情影响,2023年开春完成。(三)因地制宜,完成中省市下达的农垦带头大豆油料扩种任务根据(农办垦〔2022〕2号)文件及省市农业部门要求,大力实施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完成中省市下达的大豆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00亩。一是成立榆林垦区扩种大豆油料作物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稳定粮食面积和大豆油料作物扩种工作放到首位来抓。二是压实主体责任,落实重点任务。结合榆林农垦实际分解种植任务到各农场,严格落实各农场主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田块,责任到人,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扩种大豆油料作物3000亩的种植任务。靖边县新桥农场完成了1500亩种植任务,榆阳区农垦完成了1000亩种植任务,实际完成1020亩,横山石马坬农场完成500亩种植任务,三是中心科技人员和外聘专家深入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进行指导,解决了农民技术上的难题,提升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得到了农场基层管理人员和农户的认可和好评。(四)提质增效,推动国有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改造升级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构建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产业链完善的现代农业。在已建成的鱼河农场、牛家梁农场、石马坬农场和新桥农场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政策支持,推动形成省市共建榆林垦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良好局面。马合农场形成以羊肚菌、桑黄为品牌的食药用菌健康特色产业,牛家梁农场形成以榆卜界为核心的郊区观光休闲旅游业,南郊农场形成以榆兴地产为代表的全市十强房地产业,鱼河农场形成以平头山为基地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石马坬农场形成以煤矿为支撑的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业体系,新桥农场形成以特色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二、社会效益情况一是申报榆林市科技计划“珍稀药用菌桑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和陕西省科技计划“珍稀药用菌桑黄菌种筛选及配套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2项。二是完成榆林市科技计划“设施农业高效栽培新模式创建及关键技术研究”和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羊肚菌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项,三是实施榆林市科技计划“食用菌菌种筛选及智能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1项。引进筛选出桑黄、灵芝等食用菌优良菌株8个,优化食用菌栽培基质配方6个,制定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6项。四是完成陕西省地方标准《设施羊肚菌生产技术规程》的编撰,并提交陕西省市场监督局申请审定。完成并通过榆林市市场监督局审定发布《枣粘虫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和《枣树锈病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榆林市地方标准2项。五是申请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2022年中心引进种植类品种22个,养殖品种6个,菌类品种4个,中药材品种4个。结合产业需求和农事活动,中心30多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和农场指导农业生产工作,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为美丽乡村捐赠书籍800余册(本)。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2场次,培训农工610人次。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因在职职工年龄普遍大,人员结构不合理,工勤人员偏多,专技人才偏少,且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制约了单位的健康发展。四、整改措施加强干部职工多方面的学习,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建议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现有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改变当前农垦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五、下一步工作安排2023年,中心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农垦改革,促进榆林农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争取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抓好两个欠发达农场项目建设。二是继续抓好农业新技术研发、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加大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蛹虫草、杏鲍菇、桑黄、灵芝、金耳、猴头等食药菌新优品种引进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试验,计划引进食用菌新品种10个、试验示范新技术3项以上,推广香菇、桑黄、灵芝生产50万袋以上。加大食用菌工厂化出菇实验室运行管理力度。加大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力度,2023年申请实施科研攻关项目1-2项,结合项目实施引进新品种5个以上、集成示范新技术3项以上、制定地方标准1-2项。完成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实施设施果蔬智能化管理示范基地建设。开展马铃薯产后贮藏与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引进温室大棚甜瓜新品种“星甜二十四号”推广种植。继续进行甘薯、糯玉米、南瓜、豆角、西红杮等试验筛选出的优质品种推广示范种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