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3 16:07
单位名称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全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接受社会救助审批部门委托,依法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比对、反馈和出具核查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可信的救助资格认证;建设、管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信息交换和比对工作。
住所 榆阳区青山西路榆林市民政局五楼
法定代表人 高尚平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榆林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27万元 30.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登记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7月15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张春耕变更为高尚平,并依法依规进行了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增强单位干部的凝聚力;同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扶弱助残、奉献爱心、构建和谐”的工作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工作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年来,全体干部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基本完成了全年既定目标。现将我中心2022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2023年度工作安排汇报如下: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做好核对平台维护,保证核对平台正常运行。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是我市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必要工具,核对平台的正常运行是我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我市核对平台正常运行,今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完善推进:一是派专人负责排除故障。我中心聘请一名网络工程师专门负责排除故障,及时修正系统错误、处理省市县三级平台之间网络连接及数据传输问题、处理与信息共享单位接口对接问题,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确保了核对平台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全年未出现因系统出错、网络连接断开、信息接口对接故障导致核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二是做好核对平台硬件设备维护保养。我市核对平台硬件设备托管在市智慧社会建设局大数据中心机房,机房的物理环境及网络环境由智慧社会建设局的工程师负责管理,硬件设备机房环境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中心定期派人到大数据中心机房检查硬件设备运行状态配合设备厂家对硬件设备进行保养,同时向智慧社会建设局工作人员了解我中心所属设备运行情况,在定期检查及沟通中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与设备厂家联系进行维修,保障了硬件设备全年正常运行。三是做好软件升级更新。积极与核对平台软件开发公司保持沟通联系,根据核对平台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功能和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向软件开发公司提出对核对平台软件进行升级改造的要求,并结合软件开发公司的建议及时对平台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核对平台功能,使核对平台操作便捷、运行高效。(二)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提升核对信息的精准性。核对平台是“躯体”共享数据是“血液”,共享数据种类越丰富,越能够准确判断核对对象是否符合救助条件。我中心加大力度与省核对中心以及市智慧社会建设局协商信息共享工作,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今年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平台新接入了全市失信人员名单信息,目前我市核对平台可用数据共31类,共享数据数量位列全省前列,更多数据的接入使我市核对平台在精准认定救助对象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三)开展核对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工作队伍的服务能力。我中心于11月中旬举办了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业务培训会(线上培训),各县市区核对中心工作人员及各乡镇(街办)、便民服务中心民政办负责核对业务的工作人员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主要从核对平台乡镇用户操作流程、核对平台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核对报告中数据字段含义几方面为我市核对工作队伍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进行了答疑解惑。通过这次培训会使乡镇(街道)核对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核对平台的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正确解读核对结果含义,正确运用核对报告,同时增强了全市乡镇(街道)核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心,保证核对工作在我市各级高效开展。(四)加大核对力度,强化核对结果应用。积极接受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部门的委托,及时开展核对或复核工作。2022年全年,我中心共完成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中心委托的567688人次的核对和复核工作,其中包括全市所有已享受各类社会救助的对象及申请人,城乡低收入人群认定的对象,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涉及我市户籍在当地申请社会救助的人员。各级社会救助部门依据我中心出具的核对报告,对各类在册或申请社会救助的对象进行了精准的认定和剔除,消除了开展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五)开发乡镇(街道)用户,完善核对平台服务功能。核对工作作为社会救助审批中的重要环节,为适应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街办)的新工作形态,为确保社会救助审批工作的时效性和提高核对工作效率的需要,今年我中心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核对平台乡镇(街道)用户功能研发,将区县核对平台使用权限延申至乡镇(街道)一级。这一新功能使得市、县、乡三级业务流程更加清晰,节点明确,极大的提高了核对工作时效,同时减轻了区县核对中心工作量,区县核对中心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各乡镇(街道)的核对业务开展情况。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对于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我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不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平台未建设,导致存在过一些本身经济富足的不法分子享受低保为自身谋取利益的情况,而真正困难的家庭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也发生过因核对程序不明确及缺少必要的核对手段,导致一些急需社会救助的困难家庭无法及时完成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从而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的情况,这样的社会救助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今年截至12月底,我中心共完成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中心委托的567688人次的核对和复核工作,其中包括全市所有已享受各类社会救助的对象及申请人,城乡低收入人群认定的对象,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涉及我市户籍在当地申请社会救助的人员。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社会救助对象认定错误,同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社会救助申请对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使需要救助的家庭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以上这些工作成果,不仅破解了救助对象认定难、认定慢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升政府及社会救助部门的公信力,促进了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对于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及时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三、存在问题因我单位人员不足,工作不能明确落实到人,各项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无法保证高质量完成,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极大制约单位发展。四、整改措施积极与民政局、人社局协调,尽快为我中心调配人员,努力提升单位经办服务能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我中心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进一步查找自身工作不足,吸取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核对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市核对工作创新发展,为我市精准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及社会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是一项涉及申请家庭隐私和权益的工作,意义重大,工作繁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我们将把能力建设作为开展核对工作的基础,通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开展业务能力培训等手段强化基层工作能力。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核对工作,夯实基层工作能力,确保有人干事,有能力干事。有针对性的开展全市核对工作人员培训,保证我市核对工作稳步发展。强化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深刻理解开展核对工作是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于破解救助对象认定难问题、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保障社会救助公平、公正、公开实施的重要意义。(二)保障核对平台正常运行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及时处理核对平台软、硬件故障,确保核对平台全年正常运行,坚决杜绝因核对平台故障导致核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影响社会救助工作时效的情况发生。(三)继续推进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继续推进信息共享工作,争取将更多的核对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接入我市核对平台。(四)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核对平台的网络安全是保护“救助申请人”个人隐私的重要环节,我单位将继续高度重视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力保平台数据安全。(五)加强宣传工作我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起步晚,核对工作开展氛围不浓,因此要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陕西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的宣传活动,让核对工作深入人心、深得民心,争取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