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参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专题研究。组织专家对政府投资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调整、其他政府投资事项方案、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项进行评审。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开发区建业大道北段同心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小波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35万元 | 4.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通过一年半工作实践,评审中心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新做法。一是上下贯通,虚心学习、充分借鉴了省评审中心的工作流程,工作思路。对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概算调整等进行评审。具体模式上,评审工作采取中心组织评审、专家技术支撑、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建设单位及技术文件编制单位配合的模式。二是左右联动,结合榆林实际情况,在可研审查中就邀请规划部门提早介入,为项目推进加力提速。措施多样,灵活有力一是多专业集成评审。对于同一建筑,当土建部分和信息化部分分别进行立项审查时,尤其是先进行土建部分立项审查的项目,在邀请专家时将土建部分电气专业的专家同时邀请为信息化部分的评审专家,防止土建中弱电部分建设内容与信息化部分建设内容重复,在老年大学项目的评审中,土建与信息化分别立项审查,为防止土建中弱电部分与信息化中的内容重复立项建设,我们邀请土建部分的电气专家同时也参审信息化部分,在该项目中发现有近700万元的重复计取。二是灵活手段评审。对十七运保障等批复紧迫的且投资额较小的项目,采取“函审”的方式进行项目审查;对投资规模大的项目,提前与相关单位进行座谈,对关键问题提前核准,如在现代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研审查前,通过座谈将建筑面积从近4万平方米核减至2.2万平方米,核减建设规模及投资近45%。精准对标,提高质效一是精准对标,严格按照《陕西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专家库建设及管理办法》精准对标评审项目。根据送审资料的组成子项(如土建、结构、市政、电气等),遴选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一般按照每一专业遴选一位专家,重要项目的关键专业可遴选两位或两位以上专家,专家组一般由3-10人组成。二是提高质效,为了提高评审工作质量,不断拓宽专家选取视野,从中建西北院等全国龙头设计院邀请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为我市项目评审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严把报告关口对经过预审、评审的项目,在撰写评审报告阶段,由评审中心各技术骨干对照修订终稿和专家意见再次对项目结构的完整性、形式的一致性和设计内容的有效性进行把关,力争杜绝项目缺漏项、擅自增加内容、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等问题,力争从源头杜绝项目超概的可能性。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经济效益。2022年共评审105个项目,总投资为77.343亿元,目前已闭环64个项目。64个项目中,34个项目评审后核增2.46亿元,30个项目评审后核减1.44亿元,64个项目综合核增1.021亿元,核增比例1.95%。64个闭环项目中审定概算43个(另外21个项目为可研估算),其中22个项目评审后核增9587.93万元,21个项目评审后核减5315.55万元,43个项目综合核增4272.38万元,核增比例2.33%。(二)社会效益。评审工作成效突出,项目投资控制有力有效。从总体看,虽然调增的金额(2.46亿)多于调减的金额(1.44亿)。但结构上看,88%的调增项目(30个)总体调增仅0.78亿元,占调减总金额1.44亿元的54%。剩余4个调增项目核增金额过大,影响了投资控制工作的表现,具体如下。例如榆林市王圪堵水库至靖边引水工程输水干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调增了8707.74万元、陕西榆林国家粮食储备库昌汗界粮食和物资应急储备库迁扩建项目初步设计调增了4920.02万元、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业务用房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调增了2028.11万元、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新建鼓楼派出所项目初步设计调增了1175.89万元,仅上述4个项目就共计调增1.68亿元,占总体调增金额的比例为68.3%。三、存在问题一是评审中心目前仅有3人,承担了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工作状态可谓焚膏继晷、夜以继日,人均负荷确实太大。二是各类建筑工程专业性强,如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就和道路、建筑、市政完全不同,中心技术力量不足以覆盖全部专业。虽然评审中心各技术骨干不断学习其他各专业知识,但毕竟隔行如隔山,短时间内达到专精的水准还是比较困难。三是技术力量短缺,评审制度有待完善。市内评审专家匮乏,市外专家又对项目不能全面了解。四是项目单位把关不严。文本编制单位敷衍塞责,文本质量参差不齐。结构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经常无法保证,往往出现最后由评审中心来负责检视和修正上述问题的局面。项目前期工作不细不实,对施工过程中急难险重问题研判不够。整改措施一是尽快协调相关部门配齐空缺岗位领导,协调引进、调整一批“能干、肯干、会干、干好”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加大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同相关业务单位、科室的对接,全面铺开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评审中心计划从以下7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水准,一是切实提高评审时效,从收到修订终稿到出具评审报告时长力争在规定工作日内完成。二是抓好评审项目检查和后评价工作。三是进一步创新评审模式,提高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四是做好评审调研工作,充分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五是做好协审单位招标工作,充实评审工作的技术力量。六是提高业务培训实效,提高本地专家的技术水准。七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保障评审中心的技术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