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灞桥区> 西安市灞桥区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西安市灞桥区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3 15:29
单位名称 西安市灞桥区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扶贫开发提供信息服务。扶贫信息监测: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及动态管理;扶贫信息网建设和管理;扶贫开发项目咨询;扶贫干部培训。
住所 西安市灞桥区灞河西路3208号
法定代表人 宋彬
开办资金 2.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万元 2.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中心在区乡村振兴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就2022年工作报告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组织单位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认真学思践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二、工作开展情况。截止2022年底,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子系统建档立卡脱贫户1730户5393人;防返贫监测子系统易返贫致贫户19户5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户10人,边缘易致贫户6户1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9户27人。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农户39599户143123人。(一)认真做好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1.动态调整工作:按照省市工作要求,2022年度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动态调整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全年共完成12次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截止2022年底全区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规模为1730户5393人。2.数据修正工作:全年市局数据反馈12批次5794条,区医保局反馈5次58条,区人社反馈2次216条,已全部核实、更新、修正。(二)扎实开展常态化排查工作,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全年组织街道、网格员1800余人开展集中排查2次,对全区所有农户开展拉网式排查。一是返贫致贫风险隐患日常排查,由村级网格员按照一周一轮次的要求,对所有农户进行日常排查,一旦发现疑似风险隐患,第一时间报告村“两委”启动核查研判;二是按照省乡村振兴局在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随机抽取的行政村名单,组织开展“点对点”周调度集中排查,由区、街组织力量对抽中村所有农户进行逐户摸排;三是由专职队伍进行重点抽查,对抽查村的脱贫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人户、老人户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走访,排查风险隐患;四是协调区民政、医保、残联等行业部门,对部门数据进行定期筛查,将预警信息反馈相关街道、村组进行核查研判。截止12月底,我区“点对点”周调度、集中排查督导、“回头看”督导检查和电话抽查共开展了17轮次,反馈问题共19个批次438项,对全区6个街道61个涉贫村做到了全覆盖。其中:“点对点”抽查11次,入户走访5个街道15个涉贫村372户,反馈问题8个批次88项,收集整改报告和台账共计24份;集中排查督导检查52个村子发现并反馈问题6个批次51项,收集整改报告和台账5份;“回头看”督导检查55个村子发现问题43项,收集整改报告和台账5份;随机电话抽查4次,涉及5个街道23个村400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反馈问题4批次256条。筛查疑似风险信息2219条,反馈疑似风险2219户、5548人,经村组、街道研判,新增边缘易致贫户2户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户15人纳入“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对象,均为因病突发困难家庭。目前,已由民政部门落实低保帮扶措施。(三)完成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2022年我中心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全面完成省办、国办全体农户信息录入采集工作,涉及我区6个街道61个行政村共39600户143042。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开展工作:一是及时统筹谋划,共推进。农户信息录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及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召开全区全体农户信息采集工作动员及安排部署会;二是开展督导检查,保进度。由局领导带队逐街道开展督导,要求各街道对本地区信息采集工作负主要责任,调配精干力量进行信息核查、采集、更新,区级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强化沟通,形成合力,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强基础。组织村组干部、网格员开展培训15次400余人,进一步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和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方法、步骤、程序,为高效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落实工作经费、稳基层。区乡村振兴局安排专项工作经费35万元,确保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顺利完成。(四)加强部门联动,共同推进防返贫工作全年组织相关部门、街道召开工作专题推进会10次,及时掌握防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进展情况,对部门、街道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进行集中研判,确保基础信息准确、帮扶措施及时、精准。建立与区级部门实时对接共享数据信息机制,第一时间对全区已脱贫困户致贫风险进行预警,督促部门、街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时跟踪帮扶成效和风险情况,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受益情况真实、有效。截止12月底,已完成共17批次疑似问题风险户入户核实工作(市级反馈10批次、区级反馈7批次,共2219户5548人)。(五)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2022年我中心按照省市区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五查三清两提升”专项“回头看”、“百日提升”“百日督帮”、“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农户信息采集录入”“脱贫人口收入等信息采集回头看”“乡村建设信息采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提升和督帮”等专项行动,走访排查范围覆盖了6个涉农街道的所有行政村常住人口,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走访比例达到100%,回复解答群众政策疑问600余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4个,街道、村组对个别群众突发生活困难基本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达标,区域脱贫攻坚成果得以有效巩固。三、取得的效益一是通过区、街、村拉网式排查对个别群众突发生活困难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达标,区域脱贫攻坚成果得以有效巩固。二是2022年新增边缘易致贫户2户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户15人纳入“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对象。三是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为1730户5393人“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巩固,收入稳步提高。四、存在的问题1.防返贫监测队伍不够健全。由于原来村级防返贫监测信息员、网格员多为村级两委会成员兼职,导致部分村级防返贫监测信息员、网格员人员流失,防返贫监测政策性强相关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练。2.防返贫监测管理创新性还不够。依靠省市各类网络平台对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脱贫户进行预警监测,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创行性不够。四、整改措施1.加强村级防返贫监测员信息员、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做实防返贫监测“末端”最后一公里。2.加强与市区相关部门数据交换,努力整合全区各类数据平台资源,运用网络技术,更为实时、快捷、精准的发现和预警监测对象。五、下一步打算我中心将认真贯彻省市区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全过程,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研究谋划。我中心将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防返贫监测的各项要求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掌握返贫动态监测进展,深入研究中省市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文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加大对全区脱贫人口防返贫动态监测、社会保障和救助、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谋划,督促各街道、各部门责任领导将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抓实抓细,直接参与和指导,严格按照分工,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加大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共同推动防返贫监测工作,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标本兼治”,把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与问题整改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全面整改、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真改实改。首要任务依然是做好已脱贫户的成果巩固提升工作,落实“四个不摘”政策,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集中解决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固化整改成果,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反复性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通过持续落实相关帮扶政策,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兜住民生底线,实现脱贫群众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渠道稳定,消除“三类人员”致贫风险,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推进防返贫工作常态化。(三)认真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做好村级信息员、网格员培训工作夯实基层防返贫监测力量,常态化开展区级防返贫监测信息共享,做好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