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榆林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3 15:27
单位名称 榆林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参与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组织、实施、推进工作;开展并实施市级建筑垃圾处理场、资源回收利用中心、粪便处理场、餐厨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垃圾处置工作;参与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渣土)运输管理和消纳工作;具体实施环卫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的发放使用工作。
住所 榆林市银沙路市政综合大楼
法定代表人 高永平
开办资金 358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30万元 3471.5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中心在市执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新时代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制定《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细化任务目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2次。举办家风家教大讲堂,参观学习牛家梁镇李氏家风馆,举办4期道德大讲堂。多次开展除雪除冰,积极参与义务植树,组织3次“烟头革命”志愿上街捡烟头工作,开展“端午至粽意浓”包粽子活动,开展“喜迎二十大红歌颂党恩”竞赛活动。全新打造标准化、开放式党建工作室一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导向,内部提拔使用干部8人,提振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热情。5个支部书记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观看现代廉政话剧《芝兰花开》,参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二十大报告专题班》等学习活动。(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扎实开展成立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文专班,召开创文专题推进会议5次,部署分解工作任务。切实做好创文包抓小区、包抓路段工作,投入8万元,对机械厂小区进行了飞线改造、破损门窗更换、电表更换,配备分类垃圾箱;对兴中路人行道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设置创建文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牌。给市委、市场监督局、市体彩中心等十几个单位配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近900套。扎实开展城管人员“行走驼城全员上街”和“挂图作战”工作,对照标准认真开展巡查工作,对市容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整治,对不能现场整改的问题,通过“智信APP”上传数字城管平台处理。按照《榆林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全面推行中心城区主要道路16小时保洁、一般街道12小时保洁机制,督查发现问题1998起,现场督办处理335起,其余1663件转入市环卫管理工作群督促处理。(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出台榆林市2022年城乡环境卫生工作要点、考核办法,按照市委督查室安排,开展了12县市区城乡环卫工作督查4次,联合市住建局每月开展1次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业检查,重点督办中央、省委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按时向省住建厅报送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统计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计表,向市铁腕治污领导小组报送工作进展,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垃圾填埋场运行情况。(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力推进张胜利市长、杨扬副市长等先后调研指导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试点建设、宣教基地。联合市人大、政协、市委督查室、市政府办等部门开展两次专项督导检查。市住建局负责建设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正在调试设备,计划明年年初投运。今年我们积极申请省级垃圾分类专项资金400万元,在九溪半岛东侧、东沙文体馆南侧、高新区三幼东侧全新打造了三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在餐厨垃圾厂新建了一处科普教育基地,受疫情影响,2023年1月全部建成开放,我市垃圾分类宣教平台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年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160余次,发放宣传册22万余册,向全市相关单位及学校赠书18万余册。在城区主干道上设置了50多块大型宣传广告牌和2个大型电子显示屏,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五)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安全有序金沙路、上郡路、松林路、延寿路四个生活垃圾转运站管理规范,安全运行;四个转运站提升改造工程即将于12月底竣工。全年接纳生活垃圾8.2万余车次,中转运输10.5万吨。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中心城区11月15日-12月6日封控期间,全体人员实施闭环管理,坚守岗位,确保生活垃圾日清日运。4名职工参与了市城管局负责的林校方仓医院卫生清理、垃圾收集工作。高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年处理生活垃圾26.8万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六)建筑垃圾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场车辆实行严格检查,计重统计,定点倾倒,碾压覆土,洒水降尘,管理规范,运行安全,全年接纳处置建筑垃圾、装修垃圾13万余车,共40余万吨。申请市财政专项资金55万元,编制了《榆林市建筑垃圾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规划》,积极推进各县市区编制规划工作。按照“全覆盖、无盲区、全方位、无缝隙”的原则,开展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监管巡查,共立案处罚乱倒垃圾、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35起,排查整治乱倒垃圾300余处。在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地段和易发生乱倒垃圾地段设置了45块宣传警告牌,城乡结合部乱倒建筑垃圾现象取得初步成效。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加大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力度,共清理整治省卫星中心监测反馈的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314处,核查率、整治率达100%,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督促中心城区环卫部门深入推进主次干道垃圾桶“撤桶并点”工作,现已完成了55条街道的撤桶工作。二级城管指挥平台共接收问题169起,处理结案65起,回退104起。按照《榆林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全面推进主要道路16小时保洁、一般街道12小时保洁机制,每日洒水降尘,推行“垃圾不落地”,全年累计督查发现问题1021起,现场督办处理135起,其余全部转入市环卫管理群督促处理,全面提升环境卫生质量。成立了垃圾分类专业讲师团队,以2个垃圾分类科教基地、3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为宣教阵地,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设置了200余块LED显示屏、210余块大型宣传广告牌和4个大型电视大屏,每月至少宣传2次,累计开展16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册22万余册。向市级相关部门及学校赠书16万余册,向县区学校赠书2万余册。成功举办榆林市第二十届“环卫工人节”,表彰奖励了全市12县市区涌现出的48位先进个人和7个先进集体,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环卫工作者工作热情。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各县市区重视程度不够,各项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市级没有配套奖补经费,督查考核困难很大。(二)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晚,终端处理设施还不完善,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市民分类意识淡薄,分类工作整体推进困难。四、整改措施(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检查、指导、督促、考核全市城乡环卫和生活垃圾处理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积极争取将市级城乡环卫一体化奖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二)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指导和推进力度以及终端设施的建设工作,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争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五、2023年工作计划(一)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将城乡环境卫生考核纳入市上综合考核体系,按季考评、年终考核。加大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疑似图片核查整改力度,彻底清理陈年垃圾。积极争取市级财政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专项奖补经费,以奖代补发挥专项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全力提升各县市区环卫数字化、智慧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二)建立高效的建筑垃圾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出台《榆林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榆林建筑垃圾收费标准》、《榆林市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细则》。建立中心城区建筑垃圾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将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车辆、运输线路、处置方式等基础信息纳入管理,加强监管巡查,加大处罚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扭转建筑垃圾管理被动局面。(三)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协调市发改委出台《榆林市生活垃圾收费办法》,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宣传教育体系,大规模培养全市垃圾分类宣讲员、督导员,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宣教工作,加大宣传平台建设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逐步提升广大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和精准投放率,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