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提供监督检验、定期检验以及锅炉水(介)质处理和安全阀校验等工作;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开展委托检验和技术咨询。 | |
住所 | 榆林市西沙柳营中路双灵西巷16排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占荣 | |
开办资金 | 1925.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19.37万元 | 3090.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公益 | 从业人数 15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主要做法(一)党的建设方面一是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引领,提升干部素质。强化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熏陶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学习,不断提升“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年组织集中学习45次,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知识测试3次,举办“学习强国”挑战答题知识竞赛1次,为党员干部购买学习书籍150册。二是以党内组织生活为依托,夯实党建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不断夯实党支部规范化水平。全年共召开党员大会5次,支部委员会议14次,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开展全国“两会”精神学习研讨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接收入党积极分子2名。按时完成党费收缴,足额上缴市局机关党委。三是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党支部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定《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深入企业开展党风廉政问卷调查7次。(二)检验检测方面全年共检验各类特种设备25441台(件、只)、压力管道10561条/127.3万米。其中锅炉718台;压力容器4390台;电梯8099台;起重机械3195台;厂内机动车辆1749台;气瓶2241只;安全阀5049只。上缴非税收入3543万元。一是在检验时效上下功夫。努力克服人机矛盾,统筹规划检验区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检验效率,申请检验率(具备检验条件)达到100%。全年共受理各类检验申请书4080份。二是在检验原则上明底线。全面按照检验规则和质保体系开展检验工作,做到程序合法,不漏检、不错检,数据真实可靠,报告科学公正。全年出具检验报告24085份。三是在检验重点项目上讲方法。将全力保障做好大型化工企业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树立全院一盘棋的大局思想,在大项目检验中不局限于检验中心区域划分,统筹安排并调度精干力量,全面完成未来能源、延长榆能化、榆林化学、榆林炼油厂等大型化工企业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三)质量管理方面一是全面加强质保体系运行。按照“全面覆盖、抓住重点、求真务实、立竿见影”的总要求,扎实推进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内审工作计划,开展了两次内审,实现质保体系闭环运行、闭环管理。目前正组织筹备管理评审。完成对质量体系内76个文件的修订,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二是高度重视质量监督。加强检验报告质量自查力度,截至目前共抽查检验检测报告401份,每月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形成人人重视工作质量的良好风气。全年对10个检验现场质量进行抽查,督促检验人员规范检验行为,对于在质量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建立通报整改机制。开展“质量月”开放活动1次,邀请10个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了开放活动。全年开展质量双回访活动10次,收到企业服务质量双回访反馈表19份。组织检验检测人员质量考试1次。三是积极开展一线调研。院领导班子深入检验一线或重点企业进行座谈调研6次,全面了解企业和群众在检验工作质量、服务水平、行风政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努力推进“监·检”协作水平。积极配合市局开展安全生产专项领域等专项行动,及时向特设科报送检验数据周、季、年报,截至目前报送意见通知书9份、不合格检验报告47份。积极与县区监管部门沟通,加强问题反馈,护航辖区特种设备安全。(四)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一是深入推进科技兴检。《LNG真空管道真空度测量》和《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实时检测方法的研究》两项科研项目已进入结题阶段。《燃气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规范》和《燃气聚乙烯管道热熔接头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已被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地方标准修订计划。今年向省科技厅申报科研项目5项,向市科技局申报科研项目2项。全年发表论文14篇,获得专利3项。二是不断加强外部协作。先后赴宁夏特检院和包头市特检所进行了调研,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与省特检院就锅炉水质化验进行座谈,全力保障做好我市锅炉水质化验工作。(五)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多方向加快人才培养。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机制,优化人员配置,激发队伍活力,择优选配了12名科室负责人,增选了1名支部委员。组织召开19名高层次引进人才试用期满考核述职会,完成高层次引进人才转正定级工作。确定重点人员取证计划。二是多手段强化人员培训。年初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共派出48人参加检验检测人员取证培训、32人参加了换证培训、15人参加了相关标准线上线下宣贯培训。取得检验师资格1人,检验员资格9人。全年举办院内集中专业培训2次,对承压类和机电类80余名检验人员分批次开展了线下专题培训;因疫情居家办公期间,组织了为期3天的线上专题培训。三是多渠道加强精神文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先后组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4次。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在中秋等重要节假日,慰问社区困难群众4次,不断强化为民情怀。组织党史教育,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三湾改编》等党史题材影视剧。积极开展创文工作,为包抓小区制作了宣传展板、配备了灭火器、更换了大门、粉刷了墙面,先后在包抓小区和包抓路段开展创文行动5次,用实际行动推进创文工作,为榆林创文添砖加瓦。(六)宣传工作方面一是大力开展公益宣讲。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强化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主体责任意识,组织人员广泛宣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扎实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安全大宣讲暨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技术帮扶活动,先后在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神木市第十四小学等地方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公益宣讲活动7次。二是高度重视工作宣传。全年共撰写各类工作简报40期,其中市局公众号推送19篇,积极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十七运保障成绩突出。坚持把保障服务省十七运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特种设备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制定省运会特种设备保障性检验工作实施方案,累计完成217台电梯保障性检验工作。确保开闭幕式主场馆、各比赛场馆和签约宾馆等核心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十七运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全年共上缴财政收入3543万元。三是圆满完成全市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全年共检验各类特种设备25441台(件、只)、压力管道10561条/127.3万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局面。四是重视宣传工作。大力开展特种设备宣传,不断提升全市群众对特检工作的认知度,扩大工作执行力和影响力。先后在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神木市第十四小学等地方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公益宣讲活动7次。五是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旗帜作用,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部署,先后动员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五级五长”志愿服务活动达777人次,下沉干部不畏严寒、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受到街道社区的一致好评。六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幸福家园”网络募捐活动,共募捐金额5000余元;累计从扶贫公益832平台购买农副产品12000余元。三、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短缺人才流失。检验人员的严重短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我市日益增长的特种设备检验需求。检验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检验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作为技术机构,研究生比例仅为13.8%,长远发展后劲不足。2021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9名,有力提升了队伍建设水平,但由于培养检验检测持证人员周期较长,持证情况尚未得到明显改观。目前劳务派遣人员激励机制不够,晋升空间不大,从业稳定性不高,社会检测机构“挖角”愈演愈烈,人才流失的隐患越来越高。二是办公条件急需改善。随着事业的发展人员的增加,办公用房、会议室容积、职工就餐、停车等矛盾逐渐凸显,现有检验办公场所已经不能满足事业的发展需求。与省院、西安院对比,我院的办公场所、仪器室、档案室、图书室都满足不了核准规则要求规定条件,其中缺乏实验室的建设,锅炉水质化验室不完善、金属力学实验室缺少,制约了特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四、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协调高层次人才引进。二是积极协调有关单位新选办公地址。五、2023年工作思路和初步打算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制定细化方案,着重在学、思、践、悟结合上下功夫,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确保学习贯彻取得实效。二是持续提升党建水平。切实运用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组织生活,做好党员发展和党费收缴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赴省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三是认真抓好检验工作。全力保障做好大型化工企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检验,重点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检验工作。四是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水平,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及时修订完善质保体系,认真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加强检验报告和检验现场抽查力度,推动工作质量再上新台阶。五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换证取证培训,提升检验队伍水平。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充实检验检测队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人员管理水平。完成工会换届,发挥工会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六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完成移动式压力容器检验基地项目建设,满足工作需要。采购先进仪器设备,拓宽检验手段。培养高技术人才,提升仪器设备使用水平。七是加强科技兴检工作。积极与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合作,推动科技项目转化,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兴检能力。八是大力加强工作调研。积极与中国特检院等先进院所开展技术交流比对与项目合作,学习先进检验技术和管理理念,继续追赶超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有效期至2024年6月7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被市局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市局第三届“红盾杯”篮球赛一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