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3 14:58
单位名称 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供服务;开展植保植检转基因作物的日常管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及防控指导开展农用耕地调查、评价和监测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住所 榆阳区古城西路12号
法定代表人 赵万利
开办资金 420.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6.97万元 183.33万元
网上名称 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按照省、市、业务部门和区农业农村局下达的2022年工作目标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22年榆阳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2.65万亩。其中玉米80.15万亩,马铃薯25.33万亩,红薯0.45万亩,大豆5.66万亩,小杂粮11.06万亩,粮食产量突破45万吨。1.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综合示范。完成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10.01万亩,补助资金394万元,实现玉米种植密度达到5500株/亩以上,核心示范田平均亩产854.2公斤。2.粮食规模化经营吨粮田示范。完成玉米吨粮田核心示范2万亩,补助资金300万元,辐射带动8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1044.9公斤,辐射田平均亩产884.1公斤,示范田提升了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示范区春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的目标。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000亩。探索总结适宜我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和河谷川道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兑付项目补贴资金80万元。4.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完成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2万亩,平均亩产4883.0公斤,辐射带动13万亩。兑付资金200万。5.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工作。完成实际种粮面积116.27万亩,补贴资金1234.8万元。6.旱作农业示范园建设。完成2个千亩旱作农业示范园,总面积2900亩。集中展示我区探索总结出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园采用“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穴播、渗水生物降解地膜波浪形覆盖、抗旱保水剂替代地膜、精量播种、耕种收机械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技术。7.农作物良种推广项目。完成推广种植高粱4万亩,发放高粱良种(晋杂22)2.4万公斤;种植谷子4万亩,发放谷子良种(晋谷21)2.4万公斤;果树地套种豆类作物示范1万亩,发放大豆种子(宝豆6号)2万公斤。结合良种推广项目,建设绿色优质高效小杂粮生产基地7万亩。通过试验示范展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区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兑付资金237.956万元(其中市衔接资金105万元,区级资金132.956万元)。8.建设“四位一体”集雨补灌6153.07亩,2021年的1999.99亩任务已完成并组织验收;2022年的4153.08亩已完成前期的勘察设计、项目评审、招投标等工作,计划2023年4月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示范30164亩;9.完成春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点1200亩;建立水稻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点500亩;完成185亩夏马铃薯“宽垄双带”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在古塔镇、上盐湾镇、鱼河峁镇3个乡镇建立抗旱保水剂试验示范4200亩;在东南部山区乡镇和鱼河、上盐湾等川道地完成富硒水稻、富硒谷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000亩;农作物新品种展示164个,新技术9项,安排各类试验38个;10.完成全区黄芪、黄芩、柴胡、远志、酸枣、万寿菊等常见中药材技术指导、统计调度和验收工作,验收中药材7095亩;11.全力支持区内企业组建马铃薯、玉米商业化育种联合体工作;12.完成杂交玉米制种田抽查检验总面积9450亩,完成全区14187.5杂交种及亲本进行苗期转基因检测,涉及10个企业,83个品种,61个亲本,经转基因试纸条现场检测,无阳性样品检出。按要求完成南繁基地监管工作;13.完成植保植检工作,病虫草鼠害总发生面积为82.78万亩次,防治面积为73.65万亩次,挽回损失11582.97吨;14.在全区21个乡镇及涉农办事处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15.配合做好全区马铃薯全产业链相关工作;16.完成自然灾害灾后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完成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17.完成农业生态环保工作上报资料;18.完成新闻媒体宣传工作,在榆林市农业农村局、榆林视听、榆阳机关党建媒体宣传11次;19.完成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20.完成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完成驻上盐湾镇尹家庄村乡村振兴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开展粮食规模化经营吨粮田集成技术示范,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在北部风沙草滩区11个乡镇25个村完成玉米吨粮田核心示范2万亩,辐射带动8万亩。项目区全面配套玉米增密“5335”“六位一体”(优选品种、增加密度、配方施肥、水肥一体、绿色防控、全程机械)降本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示范田平均亩产1044.9公斤,辐射田平均亩产884.1公斤,示范田提升了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示范区春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的目标。2.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全面提升全区推广应用水平在巴拉素镇、鱼河镇、朝阳路街道等9个乡镇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2万亩,辐射带动13万亩。平均亩产4883.0公斤。节水率30%以上,肥料用量降低20%以上,利用率达到50%以上,减少用工,节约用工30%以上。3.开展玉米、谷子、马铃薯、高粱、大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遴选优质良种和配套技术提供依据品种展示:展示品种164个(玉米50个、谷子36个、高粱17个、大豆29个、蔬菜19个、马铃薯13个)。新技术9项:“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渗水地膜波浪型覆盖穴播高产技术等9项。安排各类试验38个:(其中玉米试验11个:不同玉米品种密度配置试验、机收耐密不同玉米品种展示、榆单896定株距变行距密度筛选试验等11个;谷子试验5个:谷子品种展示、谷子瘟病品种抗性试验、谷瘟病药剂防效试验等5个;马铃薯试验8个:马铃薯不同品种疮痂病对比试验、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药剂防治试验、马铃薯疮痂病药剂处理防效试验等8个;高粱试验2个:高粱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高粱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试验3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化学除草土壤封闭药剂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田茎叶处理除草剂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试验;大豆试验1个:大豆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蔬菜试验2个:保护地蔬菜品种展示、露地蔬菜品种展示;生物肥试验1个:金元糖新型肥料田间试验;水稻试验1个:喷雾助剂对水稻病虫农药减量增效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展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区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为遴选优质良种和配套技术提供依据。4.推广“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促进我区旱作节水农业提质增效在东南部山区乡镇,建设“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模式6128亩,项目的实施,将山地梯田变为引水浇灌田,扭转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局面,为群众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奠定良好的基础。5.建设植保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政府部门决策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2022年以提升监测预警水平为重点,为提高监测预警信息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病虫观测场固定监测的同时,根据我区主导产业和区域分布,结合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新增设立1个重点监测点、3个普通监测点,对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水稻、蔬菜、苹果等作物病虫害进行多点实时监测,及时作出预测预报,进一步强化预警信息时效性和实用性。将病虫信息情报及时发布于陕西省农业网、榆林市农业网、榆阳农业网、陕西庄稼汉农资网、榆阳农技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榆阳植保qq群等,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为我区的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评审、采购、招标程序繁多,办理时间较长,导致项目实施进度缓慢。2.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下田间除草效果不佳,虽然玉米、大豆都有各自的专用除草剂,在除草剂试验中除草效果也明显,但在大面积生产实际中施用效果差。不仅增加了除草难度,还易产生药害。建议开展试验示范,解决化学除草难题,筛选不同类型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除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安排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化学除草试验。四、发展建议1.强化农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资,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为我区旱作节水农业快速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支撑。2.加强技术推广,建立健全人才队伍。重点推广玉米增密度、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补灌、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干部及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科技素质,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为节水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五、2023年工作计划1.南部山区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示范1万亩;2.“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4593万亩;3.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和社会化服务项目10万亩;4.东南部山区农作物良种推广12万亩(其中马铃薯3万亩、高粱5万亩、谷子4万亩);5.玉米增密度核心示范(吨粮田)10万亩,玉米增密度辐射田30万亩;6.富硒功能农业水稻、谷子示范1万亩;7.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及试验示范1000亩;8.做好病虫害测报、检疫及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工作;9.加强区种子生产基地和种子生产企业管理,抓好转基因农作物日常管理;10.继续对中药材产业做好技术指导工作;11.做好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技术服务工作;12.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有效期:2022-03-10至2027-03-31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