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3-13 14:55
单位名称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蓝岛路与庆华路十字
法定代表人 孔红红
开办资金 624.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2.25万元 529.8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8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榆林高新第五小学继续积极探索和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特色,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聚焦发展师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全力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一、主要工作:(一)党建引领促教育,教育发展促党建用,强化党史学习,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强化责任,以“创建”促“创新”,注重融合,以“活动”带“活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五育并举”创特色,德润五小人为本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体育阳光、高雅睿智、奉献担当、乐学创新”的五小少年,深融家校育人合力,促进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三)先学后教定策略,核心素养是导向学校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让学习真实发生,提高家常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每个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四)多举并措促“双减”,多姿多彩谱新篇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有位有为践行主体责任,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其中提升课堂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学校落实“双减”的主要抓手,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让课堂成为实施“双减”主渠道。1.聚焦课堂落实“双减”,借助三单提质增效(1)强化备课,汇聚集体智慧。(2)借助三单,助力提质增效。(3)加强管理,向教研要质量(4)大单元教学与跨学科整合双管齐下。2.课后服务助力“双减”,多元课程促进成长完善课程建设,丰富特色课程体系。学校围绕课程标准、国家课程、特色课程“三个落地”目标要求,按照“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主题课程”的课程拓展思路,扎扎实实做好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3.作业走“新”更走心,“双减”赋能展新貌学校强化“五项管理”,在作业管理中更加突出“精练为主,实践为重”,让“减负”在学校课程中落地。(1)形成“5223”作业管理模式。(2)因材施“练”,分层作业。(3)发展特长,自主选择。4.线上教学齐奋进,砥砺前行向未来由于疫情原因,从11.15开始我们一直进行网上教学。学校紧紧围绕“小树苗”课程体系通过“六个优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云端课程。(1)优化国家常态化课程学校线上学科教学按照“放缓进度、降低难度、减少容量、保护视力”总方针,同时合理安排体育大课间、眼保健操、升旗仪式、班队会,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内容。(2)优化学科特色实践课程线上教学期间,老师们在稳步提升“云”端教学平台使用技术的同时,结合2022版课程标准和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多角度、多方位、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科实践类作业。(3)优化“自我与社会课程”①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因此,居家网课期间,也不曾间断我们自我与社会课程中的“每月好习惯”课程。②自我与社会课程中的“班会课程”也在云端同步进行。(4)优化“红色文化特色课程”为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独特的育人作用,秉持为党教育更多“红孩子”的神圣使命,我校每周分别开展“童心向党快乐成长”红领巾疫中云宣讲和“云端红领巾疫路相伴”主题云队课活动。(5)优化“项目式主题课程”项目式主题课程中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小雪、大雪也如约而至,通过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进行整合,有效落实了价值体现、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课程目标。(6)优化“家校社共育课程”  在这个较为漫长的居家网课期间,家长的陪伴监督尤为重要。我们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家校合力项目,以活动为载体,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对话、讲座等形式,开展了每天的“叫醒服务”活动。(五)构建安全管理网,平安校园共建设1.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构建安全管理网络2.做好分管工作的安全,让学校安全无死角为了把各种安全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2)多渠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督促隐患整改(3)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4)制定值班制度,安排节假日值班人员,加强校园防护。(5)做好食品卫生保障工作,让师生健康、快乐地工作学习。(6)加强“三防”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7)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8)疫情期间的安全防护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我校自办校以来,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市级、区级统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家长学生问卷调查中,满意度极高,培养出毕业生1500余人,在校生2500余人。我校教师团结奋进、孜孜不倦、追求进步、爱生敬业。既有中流砥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又有朝气蓬勃、元气慢慢的青年教师,其中省教学能手15名,市教坛新秀3名,区教学能手12名,区教坛新秀9名。在师资梯队建设中,我校还将继续不断培养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努力做到为学生服务,让家长放心。2022年度我校荣获了“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陕西省第三届青少年爱挑战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科技小记者站”、“在第36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基层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科技教育和德育少队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创文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创文工作文件,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扎实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我校做出了突出贡献,将创文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每月好习惯,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因此,居家网课期间,也不曾间断我们自我与社会课程中的的“每月好习惯”课程: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礼仪习惯。我们将课程细化到了每个年级的每一天,项目不同,目标不同,形式不同,有比赛,有考核,有评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带动家长,带动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为创建榆林市文明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因我校较好的办学质量,带动了周边居民生活生产所需的一系列产业链发展,使周边房地产业,餐饮业发展迅速,新增设4个小区,居民人口数约17280人,大量商铺逐步营业,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提高了商铺的营业额,进一步促进了榆林市经济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旧校区的楼顶维修及新校区入住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二)师资队伍建设、高效课堂还需要向星级名校学习;(三)学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精细化。四、整改措施措施一:优化学校常规管理我们将重点解决等级制管理存在的“层次重叠、冗员多、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弊端,通过分权来加快信息流的速率,提高决策和治理的效率,逐步来构建符合我校的扁平化治理结构。措施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我校将继续按照“五子登科”的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措施三:增强科研培训力度通过思想引领和学习培训,进一步更新科研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务实、有效、提升”为基点,积极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专题研究,务实“微研究”,以创新研究方式,组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沙龙等活动,提升科研品质。措施四:稳步提升教学质量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523”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备课、上课、总结、反馈和评价,学生以“思维树”的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当堂训练,形成学校独具一格的课堂教与学的模式。措施五: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我们将不懈探寻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措施六:是多方助推家校共育积极转变家校合作观念,优化工作策略,推进家校合作走向深入。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023年学校将继续通过推进“三个课堂”来落实“双减”政策,围绕学校内涵建设展开各项工作。学校“1134治校方略”要初见端倪,并将逐步形成“树文化”理念系统,在传承中创新,逐步让“树文化”真正落地于学校的管理、教学、德育、环境以及课程、活动和评价,真正作用于师生的灵魂深处,让它润物无声,又让师生受益终生。行远自迩,不忘育人初心;踔厉奋发,共赴灿烂明天。新的一年,高新五小必将紧紧围绕“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继续紧抓“双减”不放松,不断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学生建构一个促进五育融合、培养核心素养的优质空间。学校必将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努力打造高质量、高水平教育,办好更有温度、更具内涵、更高品质的区域人民满意教育!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获“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陕西省节水型单位”、“陕西省第三届青少年爱挑战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科技小记者站”、“在第36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基层优秀组织单位”、“榆林高新区2022年度优秀少先队大队”、“榆林高新区2021-2022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