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13 14:48
单位名称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干部保健对象开展保健协调和服务工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青山中路2号市政府2号楼516室
法定代表人 王喜忠
开办资金 6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23.85万元 109.2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中心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工作实效。提高政治站位,以党建工作统领中心实践工作,逐步实现抓党建促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是组织中心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工作。二是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在原来党员活动室的基础上,将党旗、入党誓词、党员义务、党员权利等内容制作上墙,同时制作了《学习园地》专栏,使党组织活动逐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二)完善健康服务管理机制。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保健原则,全面推行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四位一体”的健康服务管理机制,针对保健对象体检结果,邀请北京知名专家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确保每名服务对象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服务。进一步规范保健服务对象签约管理,建立“一对一”个性化签约服务,通过定向服务、定向管理,对有疑虑的保健对象邀请中、省知名专家,通过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线上会诊,切实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截止2022年12月9日全市共有保健对象267人。8月初,对保健对象开展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已基本完成。11月份,为在职在岗重要保健对象进行了每月一次健康巡诊,为离退休重要保健对象开展联系医生上门诊疗服务,深受欢迎。(三)全力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积极协调医疗保障相关单位及保健基地医院,制定医疗保健工作预案,确保保健对象在榆期间的身体健康。做好各种大型活动和重要接待医疗保障工作,制定详细的保健工作预案,接到保障任务后,我们及时研究制定保障方案,主动征求省干部保健局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再修订再细化,确保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今后做好重大医疗保障积累了经验。(四)持续抓好健康教育宣传。编印《保健医苑》1本健康杂志,大力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积极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使广大干部学到更多健康保健知识,强化健康保健意识,做到保健对象人手一册,并向市、县、区一些领导干部发放赠阅。《保健医苑》发行数量150本/月。充分利用《榆林保健》微信公众号,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有针对性地推送疾病防治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定期更新,并且每季度进行电话回访。营造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五)加强保健基地医院建设。经过认真考察评估,选定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大兴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8所医疗机构作为省级保健协作基地,确定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五院、市中医院、星元医院6所医疗机构为市级保健基地,基本完成医院保健科设置,配置所需药械和保健基地VIP病房,建立保健基地医院联动协作机制,开通保健对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选聘全国知名专家、教授70余人,作为干部保健指导专家,与市级保健基地医院建立定向帮扶协作机制。在市级各保健基地医院抽调200余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组建保健专家服务梯队,通过岗前培训、按季考核、年度表彰,保健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取得的主要效益健康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1.截止2022年12月9日全市共有保健对象267人。2.全市现有医疗保健基地医院六家(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三院、市五院、市星元医院)。3.开展巡诊医生上门诊疗。针对在职重要保健对象健康巡诊需求,开展“一对一”保健医生巡诊服务,做好重要保健对象医疗保健服务。4.促进健康签约服务。针对离退休重要保健对象,持续开展每季度上门一次问诊服务,对保健对象健康情况进行系统的了解和追踪,为保健对象的健康做好服务保障。5.开展保健对象人文关怀服务。针对唯一一名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的重要保健对象进行一年两次上门体检及慰问工作。6.及时更换保健箱内药品。根据保健对象身体健康情况,做到合理用药,我中心对发放的保健医疗急救箱药品定期开展检查,及时更换近效期药品,确保用药安全并做好跟踪服务。7.聘请健康指导专家、顾问,从而提升我市医疗技术水平。全年选聘了55名专家顾问,作为我市健康指导专家,通过与专家积极座谈沟通,根据专家专业特长及所在单位具体情况,确立了与我市保健基地医院定向帮扶关系,带动我市医疗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与发展,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8.配发应急预防包和个人防护手册。针对新冠疫情应急处置情况,我中心为重要保健对象定制发放了应急预防包和个人防护手册,从而提升保健对象自我应急防护能力。(二)圆满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根据工作安排,协调做好国家、省内外重要来宾来榆考察期间,以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制定医疗保障工作预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无缝协调对接医疗保障相关单位及医院,确保保健对象在榆期间的身体健康,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三)推进健康教育宣传及健康档案管理工作1.开展健康讲座活动。为满足保健对象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中心每季度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开展一次健康讲座活动,现场讲授保健医疗知识,会后有针对性的对保健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一对一评估和干预。根据工作需求,今年我中心计划开展健康讲堂进机关公益性活动,由于疫情等原因未能及时举行。对有需求的保健对象将体检结果进行远程健康评估,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优化保健方案,同时完善健康档案。2.持续做好健康宣传工作。订阅了《保健医苑》杂志定期发给重要保健对象;征订微信公众号电子杂志、每日在《榆林保健》微信公众号根据保健对象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定期更新,并且每季度进行电话回访。同时印制健康宣传刊物和宣传品进行宣传,提高保健对象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意识。3.科学管理健康档案。为进一步规范我中心保健对象健康档案的管理,科学开展保健对象健康动态管理,提升干部保健服务工作内涵,保障保健对象健康信息的安全性、隐私性,我中心建立了完整详细的健康档案管理方案,专人管理、专室存放。(四)落实健康体检及疫苗接种工作1.健康体检。对所有保健对象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服务,于4月初开始,11月1日已全面完成体检任务。体检医院包括西安西京医院、大兴医院、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星元医院。2.疫苗接种。8月初,对保健对象开展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已基本完成。三家定点接种医院为青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新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干部保健工作服务水平不高。由于保健机制不活,加之保健对象年龄较大,保健需求多元化,干部保健中心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有效的开展干部保健工作。(二)医疗协作机制不完善。市级保健基地医院保健机构不健全,保健科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无相关设施、设备,不能有效开通绿色通道。与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联动协作机制不完善,对基地医院没有形成合理的干部保健考评制度。(三)保健机构工作场所匮乏。干部保健工作具有独立性、特殊性,保密要求高,涉及的工作繁杂、具体,需要相对独立、安静的工作环境。四、整改措施(一)进一步强化与省内外知名医院的协作关系。利用知名专家指导市级保健基地医院开展保健能力建设,建立干部保健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我市干部保健工作水平。(二)科学合理制定干部保健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干部保健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榆林市干部保健工作方案,科学确定保健对象和服务内容,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科学合理的制定有关考评制度。(三)加大办公场所的申请。充分认识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的重大意义,科学、合理的配置。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要建立稳定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干部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工作计划,按照预算政策上给予倾斜,重要保健对象的医药费由保健服务中心报销后剩余部分由市财政给予兜底解决。二要进一步扩大保健对象范围。建议将“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纳入保健对象范畴。三要继续选聘全国知名医学专家作为我市健康指导专家。在北京、西安等知名医院聘请健康保健指导专家,作为柔性引进人才,从而更好的定向帮扶我市保健基地医院。四要进一步提高重要保健对象医疗保障待遇。重要保健对象门诊、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局按政策给予报销。五要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与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联动协作机制,市级保健基地医院要设立保健科,配齐相关设施设备,开通保健对象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保健对象医院就诊渠道。本市保健基地医院需为保健对象开设免挂号、医疗费用预挂账、各临床门诊缴费及预约窗口设有保健专用窗口或有保健服务提示的窗口等绿色服务通道。市级各保健基地医院派驻1-2名专业人员与保健中心合署办公。各基地医院要配合保健委员会建立市级保健专家库,承担日常保健任务以及保健对象签约服务工作。六要将市级基地医院干部保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将干部保健工作纳入基地医院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地医院评优、评先、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等。七要建立市级专家库。组建保健专家库,通过岗前培训、按季考核、年度表彰,进一步提升保健服务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