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榆阳分局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榆阳分局

发布时间: 2023-03-13 14:42
单位名称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榆阳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榆阳区除榆林中心城区以外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
住所 高新区长兴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王开富
开办资金 473.9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8.43万元 7463.13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榆阳分局.公益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局在市局党组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创新思路,勇破难题,认真履职,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要素保障。一、主要工作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制定了《榆阳区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印发。拟定了《榆阳区全面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已报区政府待常务会议研究印发。区、乡(镇)签订保护任务书21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19.46万亩,完成了榆阳区“十二五”以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3个24.8039万亩的排查,成果已转交区农业局。完成了杨家滩等6个土地开发项目初验,规模5294亩,新增耕地4779亩。二是进一步规范煤矿日常监管,完成《榆阳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督促煤矿按时填报2021年度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础统计,出具采矿权延续6户、采矿权注销1户、采矿权变更9户、压覆资源情况说明50份、探矿权保留核查意见8份。强化绿色矿山建设,对7户省级绿色矿山进行实地核查,完成了4户省级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配合市局对4户国家级绿色矿山进行“回头看”实地核查。征缴采矿权出让收益(价款)44.5亿元,为区财政收益5.34亿元。三是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地灾隐患季度排查4次,冻融期专项排查1次,汛前、汛中、汛后专项排查3次。开展了地灾隐患大核查和“回头看”,共核查地质灾害风险点1685个,其中:极高风险点2处,高风险点45处,中风险点423处,低风险点1201处,对2处(米粮市顶和上盐湾持家峁)极高风险点进行撤离避险和工程治理,对45处高风险点全部落实监测监管责任。开展应急调查2次,均已处置回复;开展地灾应急演练66次,参与人数1000多人;治理消除隐患点5处。四是极力做实基础业务工作,全面完成了“三调”建库,成果5月份公布应用;完成了全区21个乡镇“两权”调查整理归档,完成了202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变更图斑86065个,通过内业分析,外业调查举证图斑28242个,抽调60多人组建工作组,逐个进行现场举证,于9月份形成数据成果已经省核查报部审核。开展2022日常变更调查,对中省下发29868个图斑逐个进行内业筛查,外业实地举证16261个,于11月16日全面完成举证报市局核查。五是不断优化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加强自然资源数据整合和共享,依托“互联网+”,全面实行“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对分局29项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优化,程序再简化,实行内网后台审核、区政务中心窗口受理出件,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成了与市局电子政务联网,全面实行网上办文,一网通办,并启用移动办公平台,提高了服务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六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宪法宣传月期间,就自然资源管理、地灾防治知识、安全生产、养老诈骗等法律法规,通过设立宣传点、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的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开展宣传活动20次,悬挂横幅30条,发放宣传物品500份,宣传资料20000份,提高全社会法治自然资源意识。全年接待来访群众200多人次,办理信访案件16件,办结回复14件,另2件正在办理;答复百姓问政、12345热线36条。七是积极协助市局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2﹞47号)和《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三区三线”划定实施细则>的通知》(陕自然资发﹝2022﹞20号)的文件要求,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行再优化、再细化,举证地类转换面积7500亩,完成了榆阳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获自然资源部批复,于9月30日经部质检通过启用;完成了牛家梁郭家伙场等3个省、市级村庄规划编制。八是全面铺开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编制榆阳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启动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召开全区矿山生态修复专题推进会,督促矿山企业足额提取基金,编制年度计划与设计方案,向各煤矿下达了治理目标任务24.5平方公里,截止目前累计提取基金约64亿元。年内各煤矿实施各类治理修复工程41个,完成治理修复面积15.02平方公里,使用支出基金3亿元。启动建设矿区生态馆,示范引领治理工作。九是2018、2019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已“双清零”;2020年和2021年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2022年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完成21个隐患点普适型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已全面投入运行;强化汛期值班,实行领导带班双人24小时值班制,应急响应期间,抽调20人组建应急队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和项目备案10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十是以“零约谈、零问责”为目标,由区政府主导,组建工作专班,区政府先后召开专题调度推进会5次,印发了整改实施方案,按照属地原则,由乡镇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卫片执法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改,向各乡镇下达整改移交书112份,下达整改督办函236份,整改成效明显。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市局党组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分局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建立了榆阳区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年末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119.46万亩。进一步规范煤矿日常监管,征缴采矿权出让收益(价款)44.5亿元,为区财政收益5.34亿元。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共核查地质灾害风险点1685个,对2处(米粮市顶和上盐湾持家峁)极高风险点进行撤离避险和工程治理,对45处高风险点全部落实监测监管责任,治理消除隐患点5处。极力做实基础业务工作,全面完成了“三调”建库,完成了全区21个乡镇“两权”调查整理归档,完成了202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变更图斑86065个,开展2022日常变更调查,对中省下发29868个图斑逐个进行内业筛查,外业实地举证16261个。编制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行再优化、再细化,举证地类转换面积7500亩,完成了榆阳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全面铺开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编制榆阳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取基金约64亿元,年内各煤矿实施各类治理修复工程41个,完成治理修复面积15.02平方公里,使用支出基金3亿元。2022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61150部队授予拥军模范单位。被榆阳区人民政府授予2022年度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度全区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先进单位。被市机关事业中心评为2022年度国有资产月度报告优秀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2022年我局各项工作均按既定目标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村民宅基地审批体制尚未理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时有发生,卫片执法违法比例较高,整改成本较高、压力较大。二是榆阳区北部大部分地块都处于矿区范围内,建设用地审批需提供压矿协议、承诺等佐证材料,重点项目与矿权人签订压矿协议比较困难,致使用地手续办理缓慢。三是基金存量较大,因治理林地问题一时难以解决,采煤沉陷区治理进度比较慢。四、整改措施。1、践行“自然资源所有者、国土空间规划者、资源环境保护者、高质量发展促进者”总要求。2、抓违法整改,促资源高效利用。3、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立“田长制”,启动耕地激励奖励机制。4、争取在我区申报矿区治理全国试点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抓规划编制,促规划科学管控。6月底前完成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结合上级下达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完成全区90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二是抓耕地保护,促粮食生产安全。全面完成北部风沙草滩区水涝耕地治理任务,完成马合杨家滩等8个土地开发项目的验收归档,完成,完成鱼河峁镇黄崖窑村等4个高标准农田项目验收。三是抓生态修复,促生态文明建设。足额提取基金,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统筹矿区产业布局和乡村振兴,快速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年内治理10平方公里。四是抓用地保障,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用地要素保障的调度员和服务员,做好榆延高铁、榆横二期、科创新城等重点项目统征协调服务,疏通项目用地报批供应堵点难点,保障重点项目能够快速落地,如期建设。五是抓秩序整顿,促矿业健康发展。加大煤矿超层越界整治力度,强化煤矿测量,杜绝越界开采。巩固粘土砖厂整治成果,完成保留矿山企业的采矿手续,启动2个试点砂矿权“净矿”出让。六是抓地灾防治,促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隐患风险点定期巡排查,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40次;聚焦重点区域,分清轻重缓急,年内治理隐患点2-4处,3年内完成风险点治理销号。七是抓违法整改,促资源高效利用。按期完成土地例行督察和卫片执法问题整改,实行区、乡、村三级联动联防机制,坚决遏制增量。强化“亩均论英雄”理念。整治矿产资源领域乱象,严厉打击“砂霸、矿霸”。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12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61150部队授予拥军模范单位。2023年2月被榆阳区人民政府授予2022年度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度全区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