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学校文化建设。1.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口,注重细节教育,致力于好习惯成就精彩幸福人生教育目标,在潜移默化育人中,桥见诗意心灵,桥见智趣理想,桥见善美言行,桥见康乐少年。通过“拾光之桥”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桥”的海洋里享受沟通、融合、成长带来的快乐,在追逐无限的经历中成就超越的梦想。2.学校硬件建设提升:完成操场塑胶跑道提升改造,科技馆、风雨球场提升改造等。3.对外宣传方面:我校制定出“学校质量提升宣传方案”,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借助新闻媒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学校公众号和美篇发布的形式进行宣传。2022年继续与“西安教育电视台”、陕西教育等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引导社会家长形成良好教育预期,提升教育满意度。(二)教师队伍建设。1.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学期初,全体教职工与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学期末根据自己的师德承诺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自查。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每周评选出“明星教师”“明星辅导员”“优秀教研组”。学校组织召开《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会上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师德师风典型案例等,不断夯实教师师德为先观念。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工会组织开展“重师德,肃师风”教师朗读系列活动(十四期),“党建引领阅读,“悦”读助教成长”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赛技能,励成长,展风采”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谱写凝聚新华章”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喜迎二十大,谱写新篇章”职工书画摄影展活动等。积极参加西安市总工会开展的“非凡十年非凡你我”系列线上活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职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已经成为我校教职工的自觉行动。3.深化师资培训机制,拓宽眼界创新发展。学校组织进行全员师德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暑期校本培训、学本课堂培训、思维导图培训等。积极参加暑期“名师大讲堂”培训、心理教师培训、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名校+”培训、校长、书记、中层干部业务培训、作业管理培训、新课标培训等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培训。4.积极组织校本研修,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按月开展大教研活动,开展校本研修系列活动,思政观摩课及微讲座活动。开展“扎实研读新课标立足课堂共成长”研读新课标暨读书交流系列活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所有行政人员、有经验的老教师每人培养指导1-2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课堂教学改革的使命。5.充分挖掘校内资源,逐步完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上展示课、带头做课题等,培养带动新教师,同时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搭建平台。有计划培养、选拔、推荐王珍、牛明菲、孙严严教师参加雁塔区手骨头教师的评选以及认定,逐步完善我校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三)“双减”工作。1.遵循教育规律,创新课堂教学。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第一课堂减负提质,第二课堂多维增趣,第三课堂创新开拓。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以“导学案”“学习单”为依托,以“移植--嫁接--创新”的研究思路,按照学与教的需要,积极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为学生而教,为思维而教,为创新而教。学生在体验中学,探索中学,快乐中学。2.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拓展创新作业样式。我校以“桥见成长”课程之特色作业为切入点,探索在素质教育下尝试作业的多样化特色设计。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倡导个性化作业、分层分类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学校分级统筹作业总量管理,严控书面作业量,规范、合理、科学设计作业,坚持执行每日作业公示制度。教师耐心辅导、认真批改、高效讲评和科学反馈作业。3.形成“1+X”课后服务体系,教师倾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为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北沈家桥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和师资特点,本着“做好课后服务推动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则,形成了“1+X”课后服务体系。“1”即由语数英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学生课后自主作业辅导,“X”指学校在每周三、五下午为全校学生提供的体育训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36个社团活动。(四)教科研工作。1.以课题为抓手,扎实开展校本研修。2022年校本课题共计23项,上至校长,下至每位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与此同时,1项国家级课题正在研究,2项市级课题已顺利结题,2项省级课题顺利申报。2.尝试特色作业开发和应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将减负落到实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自己动脑去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将枯燥的学习变为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五)学生“五育”发展1.开展“同一场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素养。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先后开展了科技节、体育艺术节、法制教育节、六一主题活动、足球联赛活动、陕师大附小“名校+”教育共同体第三届“梧桐杯”成语诗词大赛等。丰富的同一场活动,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素养。2.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狠抓养成教育,做实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我校充分利用日常教育教学主渠道,由专人负责,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创新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日庆祝活动。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由校长冯博、校长助理刘卫华担任主持人的2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由张朴娟书记、骨干教师惠美娟担任主持人的2项省级课题成功申报。五年级三班被评为西安市先进班集体;四年级七班被评为雁塔区级先进班级体。在陕西省第十六次优秀教科研论文与成果推选交流活动中,我校有39人次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在2021年度西安市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我校有18人次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在第六届西安市教师微课大赛中,有13人次获市级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孙严严同志荣获雁塔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王维娜同志荣获雁塔区学科带头人称号,刘卫华荣获雁塔区教学能手称号,刘妮娜同志荣获雁塔区思政课程教学标兵称号。张朴娟同志荣获雁塔区师德标兵,刘卫华同志荣获雁塔区教学标兵,刘妮娜同志荣获雁塔区德育标兵,王梦雨同志荣获雁塔区青年教师标兵。王雪淼、王敏同志荣获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展评优秀奖。王鑫老师荣获“名校+”学科思政比赛一等奖。学生舞蹈《曙光》荣获2022年陕西省“春芽杯”团体三等奖。学生参加2022年陕西省小学生篮球联赛校园组u12男子组获第八名。在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单位,白咪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张馨茹、胡艺馨等20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雁塔区2021年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胡阳、张馨茹、史欣柏等11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马梅秀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2022年雁塔区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我校舞蹈《曙光》获艺术表演类小学甲组二等奖,器乐《古韵新声》获小学组三等奖,戏剧《我爱》获小学组三等奖,22位学生荣获个人奖项,钱沼澒、务睿、夏炎玲、徐婧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福海杯”小学生书画大赛中,我校章小雨,党雨萱,朱菡钰,马予墨等38名同学分获美术类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张清音,马紫萱,张卓雅等18名同学分获软笔书法类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张涵,马予涵,景慕妍等98名同学分获硬笔书法类一二三等奖、优秀奖,钱沼澒、务睿、吕金瑶等20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李思喆同学获市级三好学生;王升娇、韦子涵、李欣益同学获区级三好学生。在雁塔区教育局举办的《喜迎二十大我对祖国说》青少年主题短视频讲演比赛中马予墨荣获B组三等奖。五年级代表队在陕师大附小“名校+”共同体成语诗词大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李婷、古悦、张思雨、惠美娟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生在书信文化活动、科普知识竞赛、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书法比赛等屡获佳绩。多项教育教学活动在陕西日报、陕西教育公众号、阳光报、西安eTV、今日头条、腾讯新闻、UC头条、西安发布、三秦都市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学校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效果显著,办学水平提升加快,家长满意度高,并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临聘教师占比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教育教学经验。2.各级各类“手、骨、头”教师过少。3.校园回迁工程质量问题较多,校园绿化只满足了基本条件,部室不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细化教师培养方案,进行层级化培训,继续打造校级“名师+”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的骨干教师体系,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2.积极落实“区管校聘”,进行人事体制改革,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3.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思维型课堂”研究。完善“桥见成长”课程体系建设,继续优化美化校园,积极创建智慧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