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转作风、办实事促进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巩固党史学习教育,严抓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加强服务民生办实事力度。全年开展微党课8次,每人撰写心得体会4篇,个人学习笔记均已超过30000余字。在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中,个人整改问题233条,单位整改问题2条,切实加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纪律;在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对接包抓路段和包抓小区开展维护环境卫生、更换创文展板、开展创文宣传等活动共计5次,发放就业指导宣传册500多份。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双报到”单位东岳路社区开展积分兑换活动,捐赠日用品总金额累计6000余元,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社会关爱(残疾人招聘会)等志愿活动4次,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服务宗旨,提升服务质量和为民办事水平,彻底扭转和改变干部工作作风。(二)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全力解决重点就业群体就业。一是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全力解决重点就业群体就业。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退伍军人”、“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金秋网络招聘”等9场线上招聘会,“榆林城投停车收费员”、“驻矿安全员专场”、“医技及医户招聘”等4场线下招聘活动,对接用工企业近300多家,共推荐就业岗位900多个,招聘就业用工人数达6000多人,为城乡劳动者和就业困难群体搭建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平台;二是全面掌握全区就失业信息,持续做好跟踪服务,严格落实就业失业人员实名登记。全面摸底统计通过电话回访核实情况并下乡指导督促各乡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实名制登记注册录入系统和疫情期间外出人员务工情况进行多次摸底,及时动态了解和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重点对全区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再次核实,下乡与第一书记、村书记和脱贫劳动力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情况,根据专业技能、就业需求推荐合适就业岗位,对失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成功推荐1561名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全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强化就业动态管理工作。以“陕西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为管理平台,实现就业实名登记,动态管理。全面摸底统计并指导督促各乡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实名制登记注册录入系统,及时动态了解和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万人;按照局机关划分把我中心负责的四个乡镇办事处外出务工人员如实统计,并建立实名台账,对508名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电话核实,与第一书记核实、与村书记核实、入户核实等方法全面掌握脱贫劳动力真实就业情况。(三)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我中心严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提高贷款额度、放宽担保要求,认真落实了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规范贷款程序。一是贷款发放情况。全年累计发放贷款432笔8494万元,其中:扶持小微企业7家发放贷款1400万元;扶持合伙经营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67家,发放贷款1880万元;扶持个体经营户359户发放贷款5214万元。二是贷款回收情况。当年应收贷款289笔6610万元,已全部收回,回收率100%。为了尽快追回往年逾期贷款,我中心通过与法院多次沟通对接,加强对历史逾期贷款清欠,多种方式进一步加紧催收,与榆阳区法院通力合作,追回往年逾期贷款共计9户51.84万元,还有67.080万元逾期贷款正在努力追偿中。(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联合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企业共举办培训班39期,共计培训4001人次,依托社会培训学校11家、技工院校2所、培训工种18个,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服务,按照应取尽取的模式,对每一个班次进行了技能等级评价。一是突出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培训工作。今年因为疫情等原因很多老百姓没法出去打工,我们始终把促进老百姓稳定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多次走访培训机构协同榆林恒越技能培训中心、榆林浩海培训学校榆林光华培训中心、榆林心乾培训学校、榆林行知培训中心等11家培训机构,共计组织开展了24期技能培训班,培训电工、保安、家政服务员、美容美甲等当今热门工种1239人次,从根本解决了在疫情爆发的大环境下就业困难、没有出路等问题。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按照按照校企合作的模式,依托11家培训机构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对广济堂、金龙酒店、银杏酒店、物业公司等9家民营企业,组织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共计培训人数1742人。三是技能培训助力十七运后勤保障。为妥善解决好疫情防控与技能培训工作双推进问题,抓住榆林举办十七运契机,联合光华、浩海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开展了了三期520人的电工培训班及餐厅服务员和保安员培训班,为期十五天,通过线下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省十七运后勤保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为省十七运后勤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开展创业培训。全年共举办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200人。五是开展新型农民工适用性技能培训。联合陕西正大技师学院深入鱼河峁、上盐湾等乡镇开展了山地苹果、中草药、设施蔬菜种植及养猪、养羊等适用技能培训,共计培训300人。(五)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大失业保险参保征缴力度,认真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全面开展失业保险工作。一是失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全年累计实现参保单位1123家,参保总人数35154人,征收失业保险费1337.21万元。其中新增参保单位292家,新增参保人数6791人。二是扎实做好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全年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的共301人,领取金额共计289.42万元,其中领取失业补助金130人,领取金额为87.12万元;为176名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在职职工发放了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共计23.6万元;为45名领取失业金待遇人员办理了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代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共计10.4万元;为58家企业204人申领了一次性扩岗补助30.6万元;为4人发放女性生育补贴2.11万元;三是全力落实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补贴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知晓面,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的320家单位发放了稳岗返还,返还金额511.95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2022年,全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377人,完成目标任务8000人的104.7%,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61人,完成目标任务1500人的104%,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3人,完成任务480人的114%;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人次4001人,完成市级下达任务指标3500人的114.3%;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计433笔,金额8494万元,完成下达7000万元任务的121.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154人,完成失业保险参保目标任务数35000人的100%。三、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不够完善,没有具体的细则和文件,导致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即使认定为就困人员,但是具体的优惠政策补贴不明确;二是就业创业培训工作难以推进,群众参与就业创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们将继续以“稳就业、促就业”为目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放各类补贴,扶持就业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实现更高任务更加充分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开发更多就业意愿需求高的高质量就业岗位,运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加大力度推广使用秦云就业小程序,在全面启用全省统一就业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就业公共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向基层社区、乡镇延伸,不断拓展网上经办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信用乡村建设,推进产业帮扶,培育良好信用环境,不断提高贷款服务质量,尽最大努力减少贷款流程,确保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好我们的信用乡村,为乡村振兴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立足榆阳产业实际,强化政策宣传推动。通过新闻媒体媒介宣传,深入乡镇、街道办事处及企业现场宣传,组织经办人员开展政策业务解读培训宣传,利用“秦云就业”、微信公众号,工作群掌上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提高企业、职工、重点群体培训的政策知晓率与积极性,实时发布培训信息,实现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政策宣传工作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