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在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方面。一是鉴于2022年下半年四川泸定、陕西宁陕等地多次发生地震,及时出台了《汉阴县震情跟踪方案》、《“三网一员”管理办法》,强化震情跟踪和信息捕捉;强化测震台值守,做好宏观异常数据的收集、调查、核实、上报,为省市地震监测提供准确数据。二是定期深入强震台、测震台、地质水准场进行巡查,配合做好故障排查和日常管护工作,针对铁佛寺测震台建站路桥因洪灾损毁,多方争取资金投入7.5万元对县测震台进站水毁路桥进行了修复,保证了畅通。辖区内各类台站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三是确保辖区内地震监测台网正常运转。强化信息网络建设,配合做好市县地震互联互通系统,按时参加地震系统视频网络会议以及省地震局信息中心组织的联调。四是强化了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工作体系,建立了常态化“三网一员”动态管理机制,鉴于机构改革和乡镇人事变动,及时对县10个镇地震宏观观测点、地震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助理员进行调整、充实,出台了《汉阴县三网一员管理办法》。开展“三网一员”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普遍得到提高。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基本建立。五是积极开展、参与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建设、实施和推广工作。参与终端管理维护与应用。对汉阴党校、汉阴中学、涧池小学地震预警系统不定期检查,对存在故障,及时排除,保证信息畅通。六是做好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段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在县“油菜花旅游季”、“中高考”期间,以及邻近县市发生地震时,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地震安全服务,安排地震站值班,并做好震情跟踪和灾情调查摸底工作,及时印发《震情通报》,稳定老百姓恐慌情绪,确保县重大节庆活动和中高考地震安全。2、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方面。一是扎实推动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全面应用,对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实施情况检查。二是统筹推进抗震农居建设,不断提升城乡抗震设防水平,坚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纳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监管,100%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强化城镇棚户区改造、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抗震设防措施。特别是对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制定服务加固工作方案,制定加固计划,更新加固工程存量清单,强化加固工程督导检查,并整理形成县级加固工程工作档案,2022年实施房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3处,全部竣工并验收。三是每季度联合建管股、质监站深入对32处在建工程,特别是对学校、医院和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认真开展行政许可、行政检查执法活动,对存在问题、执行有偏差的,现场发放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确保第五代动参数宣贯到位。对大型工程、生命线工程提前介入,通过座谈会、项目前期调研等方式对工程抗震设防提出指导性意见。推进地震安全性评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督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通用机场、凤凰山隧道工程全部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四是高标准高质量牵头完成我县房屋和市政设施以及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共普查房屋图斑90501个,市政道路24公里,桥梁13座,顺利通过中央、省、市质检和抽检,圆满完成国家部署的普查任务。开展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隐患排查数据子系统中六大类承灾体数据采集,70栋高层、多层、工业厂房等各类建筑物抽样调查以及乡镇人口、乡镇经济数据、房屋重置单价数据和区县建筑结构百分比项目等8项风险普查数据。共采集农村居民住宅73480栋,城镇居民住宅2494栋抗震设防信息。易燃易爆危化品仓库19处,潜在地灾点83处,水库44处,应急避难3处,中小学校105所、医院126所、市政37处抗震设防信息。编制完成《汉阴县地震灾害服务风险评估以及防治区划成果》上报国家地震局,普查工作受到省市地震部门的高度肯定。3、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方面。一是成立了新的抗震救灾指挥机构,优化和健全了地震应急指挥协调、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等工作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县住建局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地震应急机构,抽调32名年轻精干人员成立了防震抗震应急救援队伍。出台了《突发性灾害应急疏散演练方案》、《汉阴县应对突发性地震实施方案》,并现场开展了工作队伍培训和工作演练,不断提升地震现场工作能力,做到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做到常态化。二是提升地震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达到13处,有效避难面积达7.8万平方米,能满足城镇5.14万人避险要求。应急物资(装备)准备充分,对应急队伍经常开展培训和演练,做到了物资储备丰富,准备充分,品类齐全,并适时更新。三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现场督导检查,经常深入10个镇督导检查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及建议,确保了地震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镇及相关部门参与程度高,防震减灾意识有所提升。4、在公共服务方面。一是强化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编制、发布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事项清单13项,为顺利实施防震减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扎实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前介入,强化指导,高标准创建,申报创建省级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观音河中心小学),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三是搞好地震科普宣传,强化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在川道镇、脱贫村等地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展板,发放地震科普明白纸、科普挂图等方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全年共开展大型地震科普宣传6场次、发放地震科普挂图300套,发放地震法律法规明白纸3000余份,防震减灾购物袋200个、知识扑克200幅,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强化地震科普宣传、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普遍提高,县域学校将地震应急演练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并实现常态化。2022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地震应急演练110场次,参入师生40000余人,带动了科普知识的普及。二是优化全县10镇地震宏观观测点,强化地震前兆观测,捕捉地震异常信息,10镇“三网一员”体系完善,从上到下的地震监测体系基本建立。三是提高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创建国家省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提高了学校、社区的基础应急能力,起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四是地震运健系统、互联互通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地震预警、信息对接更加便捷高效。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防震减灾工作进展不均衡,川道镇好于山区镇,城镇好于农村。比如,在部分山区镇受地理条件限制,不能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2.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级低,标准化低,特别是供排水系统、排污系统满足不了灾害发生时应急避险需求,亟需规范化。(二)改进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县对镇考核实施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同时在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上,学习外地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力求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我县地震基础应急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地震行政执法服务。二是强化“三网一员”建设,搞好地震台站、地震信息节点和地震宏观观测,依法保护地震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为省地震监测服好务。三是搞好地震灾害预防工作,突出示范工程建设,将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和应用到位。四是加强地震应急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构建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训、演练,实现辖区中小学关键时段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十四五”期间在城区规划建设一批应急避难场所。五是创新手段,搞好地震科普宣传,不但强化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地震监测站开办资金为2.5万元,2022年末净资产为10.42万元,增加了7.92万元,主要原因是:搭建信息节点系统5万元、办公家具固定资产购置等2.9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