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图书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市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开展图书、报刊的借阅、阅览、信息服务和读者培训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吴家堡转盘东南角 | |
法定代表人 | 王子龙 | |
开办资金 | 3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7万元 | 2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文旅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防疫意识坚决不松懈、强化疫情动态化管理做好闭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控任务,制定防控举措,落实人员责任。二是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暂停图书馆自习,避免人群聚集导致传染风险。三是及时采购防疫物资,对图书馆内及公共区域开展全面消毒工作,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四是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设“新冠科普课堂”,供广大读者实时学习,科学面对疫情。五是丰富线上活动,引导民众在疫情期间少出门多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六是疫情期间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做好下沉社区工作。2、做好疫情期间开放工作。一是提前做好恢复开放工作预案,齐全消毒物资,为员工和读者提供必要的防护保障。二是加强员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和出行管理,控制馆内座阅人数,确保坐阅读者之间安全距离。三是保持场馆自然通风,加强清洁消毒,确保馆内桌椅、地面,设施设备等定时消毒。四是明确进馆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接受体温检测,同时对到馆群众进行疏导、分流,避免形成人员聚集,做到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二、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构建多元化服务模式2022年,我馆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公益文化活动170余场次,微信公众号服务读者约3.6万人次,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读者参与度高,活动效果明显。一是举办了“辞旧迎新”新春系列活动:在微信公众号的视频展播、知识小课堂等线上服务推送内容;微信读者群内举办的“春到新年”、“元宵之夜”主题互动活动等共计83场阅读推广活动,陪伴读者共度中华传统文化新年。二是秦都区图书馆与上级单位咸阳图书馆进行互动,学习市馆丰富的开馆经验,并与兴平馆、武功馆等兄弟馆之间进行了友好交流学习活动,共计6次,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以更好的姿态服务读者。三是在雷锋学习月,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主题少儿活动;同时为了更好地迎接女性专属的节日,与妇联联合举办女性主题活动。四是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开展包括科普知识、世界读书日启动仪式、绘本故事系列展播、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给读者的邀请信、“悦读伴我行”亲子绘本讲演活动视频征集大赛、“一起来做读书手账——让你的阅读时光更美好”、秦图读者最喜爱的书籍50强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参与读者超过千人。五是把服务向馆外扩展,在服务宣传周将书籍延伸到辖区街道,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便捷、更贴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并在5月13日三周年庆典之时,举办了“一分钟答名著”、“我为秦图送祝福”等活动,受到了小读者们的青睐。六是暑期开展了“小小志愿者”实践活动,小志愿者们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他们而言,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开拓自己的眼界,又能很好的磨砺自己。七是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庆六一、庆端午的彩绘草帽和制作传统香包的DIY活动受到读者的喜爱,参与人数200余人次。八是开展了文津十周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吸引了许多读者对传统诗词的关注;同时迎来了双节即中秋传统佳节与教师节,读者期待的手工DIY活动参与人数众多,近200人参与到此项活动中。九是与17组家庭共同在游戏实践中学到科普小知识,强化了小读者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十是在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开展了系列活动,在疫情管控的情况下,仍得到了读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读者投稿近30件。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接触图书馆、走进图书馆,无形中成为全民阅读的参与者和推广者,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众多读者表示“传统佳节都会和孩子一起参与到秦都区图书馆的活动中来,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能给孩子传授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非常感谢秦都区图书馆。”三、积极备战评估定级、努力实现以评促建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均参与了第七次评估定级,在此期间,全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公共图书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秦都区图书馆力争完成好全国第七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做好台账资料、实地检查、随机抽查以及评审准备等工作,力争国家二级图书馆验收通过。秦都区图书馆作为县级图书馆,占地面积3735平方米,阅览座位605个,馆藏书籍65309册,电子书籍150000册,地方文献1634册,实行的是免费信誉借阅系统,馆内的智能化设备、大数据终端设备等,都是为喜爱读书的读者们提供更广阔的服务资源和更加便捷借阅服务,为辖区内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精神文化保障,为建设咸阳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四、推动总分馆建设,满足读者就近阅读需求2022年,秦都区图书馆持续推进秦都区城市书房和街办分馆建设工作。截止11月底为金域咸阳智能化分馆和10个街办分馆均已开通了借还接口,所有街办分馆全部实现了图书的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并为分馆加工、配送图书共计5000余册,为街办社区办理电子借阅卡1200余个,更好的满足了辖区居民的阅读需求。五、目前我馆存在的问题是:1、学习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创新还不够。2、应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新要求的基础条件还不成熟。专业人员在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上还无法达到新的标准,设施设备上还无法达到新的标准。六、整改措施2022年,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和主管局的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索研究免费开放的方式方法,创新免费开放活动载体,以品牌活动和优质的服务,把图书馆这一阵地使用好,管理好,使这一阵地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活跃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神圣文化殿堂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精神家园,以实现其社会教育的功能和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2023年工作计划2023年,我们将根据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图书馆的实际状况,在工作中力求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追赶超越,品质上精益求精,提高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逐步掌握现代化借阅机器和技术的使用,让老百姓获得更多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制订本工作计划:(一)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按照市、区防疫防控指挥部和文旅局的统一安排,继续根据制定的预案,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消毒防控工作。(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以总分馆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推进“书香秦都”建设,实现陈阳寨分馆和古渡分馆2个分馆全智能化;二是举办图书馆分馆工作人员辅导培训班4次,业务指导24次。(三)大力拓展线上服务空间。通过视频号、公众号、视频号等多媒体发布全民阅读活动不少于300场次。(四)继续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一是有计划性的开展本地文献的收集,积极开展兄弟馆的馆际文献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地方文献资源的馆藏量。二是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图书数量和种类,增加馆藏典籍图书,提高馆藏图书的品质。(五)拓展服务范围。一是举办公益性培训8场以上;二是举办学术讲座10场以上;三是举办展览6场以上;四是组织各类学龄段阅读推广活动不少于30次;五是重点关注残障人士、老年人、农民工、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图书馆进社区、进学校、进养老院、进工地服务,让图书馆资源均等化、基层化、社区化,通过网络和服务的下沉及扩展,提高覆盖面,保障全体公民享有阅读的权利和需求;六是联合学校、社区、商场举办阅读文化节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共计4次有影响力的活动。(六)探索阅读推广新形式,形成全民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一是持续举办“童乐汇”、“春到新年”、“中秋之夜”、“阅读之星”等阅读推广品牌活动,突出品牌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利用重要节日、时间节点搭建全民阅读活动平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阅读推广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开展服务下基层活动,逐步拓展阵地式服务的站点,通过多种活动渠道,有效增加办证人数,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开展馆外流动服务工作,建设馆外流动服务点,每季度定期对馆外流动服务点的书籍进行补充与更换,有效提高馆藏流动量。(七)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做好图书馆新馆建设工作。(八)完成省、市、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023年,我馆所有工作人员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服务的精神,认真完成区文化和旅游局及省、市图书馆安排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