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留坝县> 留坝县教学研究室

留坝县教学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03-10 15:23
单位名称 留坝县教学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对教师进行业务辅导,总结、交流教学教改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培训。
住所 留坝县紫柏路331号
法定代表人 刘宏伟
开办资金 31.0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留坝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96万元 8.69万元
网上名称 留坝县教学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2年,我室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抓教研促课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1、深化教研教改工作。一是积极落实、推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加强课标培训指导,做好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二是加强驻点教研和联盟教研。实行教研员联系学校教研工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学校组织“三级三类”教师送教送培、联盟教研、教学常规督导、校本研修指导、骨干教师培养等驻点教研活动,综合研判分析,倡导精准教学,助推全面育人。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一是指导学校完善课程体系。指导学校科学制定课程规划,开齐开好义务教育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二是协助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有效课堂”构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组织方式,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并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限时讲授,精讲多练,小班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积极探索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精选内容,严控数量和时间,推进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三是对学校加强教育质量评价监测。改进教育质量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对教育质量形成过程和阶段结果进行监测。四是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开展了抽样检测。3、扎实推进“一课三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印发了《关于推进“一课三研”主题教研活动的通知》(留教研发〔2022〕6号),要求从“研课标、研教材、研学情”三方面入手,使教师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集中提炼、自我反思中得到专业的发展,真正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让“一课三研”主题教研活动在学校落地生根,常态化开展。按照“备课-上课-议课”活动主线进行三次磨课,通过三次有针对性的主题研修,打磨课例,研讨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学科组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再提高,进一步钻研、探索符合本校学情、班情、教情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形成本学科优质课例。通过“一课三研”打磨出精品课例近12节,推荐参加市以上竞赛的教师,均通过“一课三研”多次打磨。(二)、抓科研促发展,助力教育质量提升1、培育打造教育科研基地。持续推进市级以上教学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工作,组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工作站2个,建设教育科研基地3个,以教育科研基地、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工作室(坊、站)为中心,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研究和学科教学研究实践,培育留坝教育科研特色和优势。2、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指导,教研员认真做好认领课题的过程指导、结题审核工作,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定期遴选发布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组织申报立项省市级课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焦点问题,促进全县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对2021年立项的6个市级课题及37个县级课题开展了跟踪问效、中期评估并已完成了结题评审。1个省级规划课题正在研究阶段,2022年新立项6个市级课均已开题并开展研究,16个县级课题申报已通过审核并同意立项。3、加强教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提炼。组织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全省第十六次优秀教科研论文和成果交流评选”活动。我县教师参评作品共获奖28件,其中一等奖6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16件。获奖数量和比例居全市前列,体现了我县教育工作者和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成绩和水平。(三)、抓培训促成长,激励教师专业成长1、做好教师集中培训。一是建立专家型教育科研队伍。分专业、分学段整合全县资源,组建由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组成的留坝县教科研专家团队。二是教师分层分类培养。落实县教体局部署,利用假期对教师分新入职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三级三类”教师三个层面进行培训、培养,全面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三是继续借力项目区县各种培训项目,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对全县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全年通过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培训,共累计培训教师1300余人次。2、做实“送教送培”到校活动。一是组织教研员、县级以上名师、市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不定期开展送教、送培活动,通过上示范课、上研讨课,同课异构,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研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二是借力“请进来”交流,引进市县外教育专家来我县进行交流支教,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到各基层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全年累计送课90余节,教学教研业务微讲座60余场。3、做强“学科基地”常态化。印发了《关于确定全县学科建设基地核心团队补充成员的通知》(留教研发〔2022〕3号),对学科基地核心成员进行了再补充和完善;各学科基地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科基地的研究和辐射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科基地孵化名师的作用,落实工作考核。印发了《全县中小学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培养对象的通知》(留教研发〔2022〕4号),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基地的培养任务,确定66名教师为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培养对象。全县共14个县级学科基地从建成以来累计开展活动近200场次,教师参加教研、培训活动共1500余人次,在“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4、做优教师分类赛教。组织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县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通过对选手赛课、师德、教科研综合考核,评选出10名县级教学能手,推荐其中6人参加市级教学能手评选赛教,3人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思政课大练兵展示活动,评选表彰了3位优秀精品课例教师,并推荐参加了市级展示活动。组织了留坝县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14名教师参加了县级比赛,推荐其中4名教师参加市级竞赛,3人获得市级奖励。组织了全县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全县8所幼儿园11名幼儿园教师参加了赛教,推荐其中1名教师参加了市级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例评选,推荐1节精品课例参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例评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2022年我县借力“请进来、走出去”学习交流培训,引进市县外教育专家来我县进行交流支教,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到各基层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全年累计送课90余节,教学教研业务微讲座60余场;全县共14个县级学科基地累计开展教研活动近200场次,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300余人次。通过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培训,全县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2、2022年我县新推出县级教学能手10人,市级教学能手3人。推荐3名教师参加了市级思政课精品课例展示活动;推荐4名教师参加了市级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3人获得市级奖励;推荐1名教师参加了市级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推荐1节精品课例参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例评审。通过各级各层次赛教、评教活动,全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3、指导2021年已立项的6个市级课题过程研究,已全部通过市级结题评审并成功结题。对2021年已立项的37县级课题进行了结题评审,全部结题。2022年新申报6个市级课题、16个县级课题,已通过立项评审并实施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全县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4、组织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全省第十六次优秀教科研论文和成果交流评选”活动。我县教师参评作品共获奖28件,其中一等奖6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16件。获奖数量和比例居全市前列,体现了我县教育工作者和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成绩和水平。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县教研室教研员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开展工作有一定难度,无法保证每个学科的教研工作都有专人负责。2、单位业务经费薄弱,年度公用经费及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研员外出培训、教育科研专项经费预算不足,特别是单位连续承担乡村振兴包联村任务,涉及到对帮扶村的资金帮扶、扶贫公益岗工资支出、驻村人员开支、帮扶干部下乡交通、差旅开支,资金缺口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二)、改进措施1、针对教研室教研员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问题,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调配整合教研室人力资源,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门类和各学段实际需要配齐专职教研员,保证每个学科教研工作有专人负责。2、针对单位经费薄弱问题,建议主管局能与财政部门沟通,在新的一年增加教研、教师培训等业务专项经费预算。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常态化开展好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举力培养和壮大我县思政课教师骨干队伍。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强“双减”背景下课程体系、课程规划的服务指导,开齐开好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协助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有效课堂”构建,改进教学组织方式,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3、着力推进市县两级学科基地建设。加强对市县学科基地的指导和管理,补充完善核心团队成员,丰富基地活动方式内容,落实骨干教师培养任务,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4、多渠道落实教师培训。一是加强自身优质资源挖掘,依托学科基地做好本地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展线上或线下教研、培训活动;三是积极争取教师培训经费确保教师培训计划全面落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